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莫扎特交响音乐论文范例赏析(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14:15

  莫扎特交响音乐论文的写作标准格式大家都知道吗?关注学术参考网可以查看更多优秀的论文范例欣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莫扎特交响音乐论文范例,欢迎大家阅读欣赏。


  第1篇:莫扎特的交响乐作品在双排键电子琴上演奏技能的探究


  一、作者背景,创作背景


  (一)作者人生经历。莫扎特,1756年出生于罗马,其父亲宫廷乐师的身份给莫扎特自小带来了很好的音乐教育,其自幼作曲随父亲到各国出演,这为他的音乐作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早年的莫扎特服务于宫廷,为宫廷创作了不少的作品。1781年,莫扎特为自己卑微的宫廷乐师身份无法自由创作感到不满,毅然离开了宫廷,走向了自由音乐家的道路。自由音乐家的道路不平坦,对莫扎特生活有着极大影响,此时,他的音乐风格虽保持着轻快的节奏,但已经开始使用以前不曾使用过的小调的调式调性,表现一种内心无可奈何、悲伤的色彩。


  (二)创作背景。《g小调第四十交响曲》正是莫扎特离开宫廷后的第七年--1788年创作的,全曲以弦乐为主,是莫扎特写过的最阴沉,最狂暴,最豪放的一部作品,以小调的调性贯穿。此时的莫扎特饱受生活带来困苦,穷困潦倒的莫扎特用g小调表达着对当时生活的哀怨、无奈以及内心的呐喊,充满了愤懑激昂之情。


  二、演奏技能


  这是一首直接的、毫不掩饰表达莫扎特内心苦闷的交响乐曲。在配器上,莫扎特非常精简的只使用了弦乐,甚至没有使用任何的打击乐器,但足以表现他情绪的起伏,整个乐曲错落有致。笔者认为,莫扎特虽在这首曲子上用的是与往常不同的阴暗的小调色彩,但是在节奏上,还是使用了他一贯拿手的轻快的休止符手法。这里就需要我们在充分了解乐队实际演奏效果的同时,再根据双排键的音色效果控制触键,以达到跟乐队最接近的效果。接下来笔者会结合由双排键电子琴大师渡边睦树编辑的音色数据,在yamahastage01c双排键上的演奏进一步的分段探究。


  第一乐章。甚快板,乐曲使用的中提琴不安稳的和弦伴奏下开始,手指保持跳跃的断奏,轻巧,主旋律保持连弓,每句都以上弓渐弱结尾,要求我们演奏时,做到手指放松,手腕上提来断句,例如图片第一句:这一行所出现的休止符,就是莫扎特作品里特有的风格,要求我们在演奏这个部分时,保持向上弱收,手腕提起,整体动作要小,这样才能做到弦乐向上收弓的效果。在第二主题开始由木管乐器带出来的第一句,弦乐加剧颤弓仿佛是与木管乐器在交谈,从而表现出莫扎特内心的纠结挣扎的情感。


  第二乐章。行板,乐曲虽然进行到降E大调的明亮的调式调性上,但已充满了焦躁不安的情绪,这一段的乐器转换开始多起来,要求我们在演奏双排键时注意每个乐器的奏法(跳跃,连贯,再次强调每个句子的划分。)每个管乐的弱收时都需要结合收踏板,这样才能够把每个句子表达细腻完整。


  第三乐章。小步舞曲,稍快板,虽然节奏依旧轻快,但这早已不是莫扎特的宫廷风格舞曲,每乐句都充满着莫扎特的纠结,这个乐章多处使用的是高低声部穿插相互演奏彼此的旋律,这点在上下键盘的交替尤为需要注意,如图:


  由上键盘的小提断奏伴奏音型,直接接到由大提琴演奏伴奏音型,要求我们在演奏时特别精准的转化。


  第四乐章。甚快板,这个乐章巧妙地再现了第一乐章的内容,也加入了新的展开部分,将第一乐章大小调的频繁转换,虽然让听众应接不暇但毫不违和,直接明了地表露了自己情绪,用强弱分明奏出主题动机。这里要求演奏者有着比第一乐章更加亢奋的狂热情绪,最后的齐奏在双排键上运用到了管乐齐奏的音色,需要我们集中手指力量,第一手指发力,将键盘的后触音效弹出,以达到模仿乐队效果。


  三、结语


  在演奏双排键电子琴之余,最重要的是非常清晰地了解这个作曲家的个人风格和创作背景,这些内容都对整首曲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熟知这些知识的同时,我们才能在演奏时做出精准的判断,同时要注意多声部的演奏思维,只有掌握了很好的合奏思维才能将各个声部融入到一起,才能真正达到“一个人的交响乐队”的效果。


  第2篇:浅析莫扎特歌剧中的交响性与协奏曲性


  1756年在维也纳的萨尔茨堡诞生r世界公认的音乐神童,音乐中稀世仪有的音乐天才沃尔夫冈·阿玛德乌斯·莫扎特。他10岁便开始写歌剧,至35岁逝世共创作了24部。除早期一些戏作和几部半途而废的之外,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深受观众喜爱。作为莫扎特音乐巾最重要的体裁,歌剧发展到18世纪下半叶,其最高成就的经验及原则都被莫扎特提炼、综合到自己的歌剧创作中去了。


  由莫扎特的前辈也是朋友的海顿奠定了4个乐章的完整交响曲形式,莫扎特将其发挥至18世纪交响曲的最高水平,以他最后二部交响曲(K.543、K.550、K.551)为代表。本文就以莫扎特歌剧中的交响性与协奏性来浅析莫扎特歌剧的特征,同时也是对他音乐风格的初探。


  一、莫扎特歌剧序曲中的交响性


  歌剧《魔笛》(K.620)是莫扎特创作的最后一部歌剧,是他运用一生的创作实践巾所积累的全部声乐、器乐作曲技巧来谱写这部歌剧。这是一部以德奥歌唱剧为主干的歌剧,同时综合r意大利止歌剧、喜歌剧的因素;虽然是神话题材但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歌剧《魔笛》的音乐最显著的特点是非常明朗,充满欢乐和兴高采烈的情绪。其序曲采用奏鸣曲式写成,它的引子一开始就把听着引入歌剧形象的基本意境,由三个强有力的和旋引入,随后而来的旋律有如呼唤一般,略带神秘感,仿佛预示着什么重大事件。


  开头的引子庄严肃穆,是崇高理性世界的写照。接下来的段落是奏鸣曲式的快板部分,是整个歌剧内容的交响概括。这段快板的第一主题生动活力,首先巾弦乐奏出,同音反复连续不断的飞速进行,仿佛画面迅速转入了神秘的神话世界般。这些音乐便是莫扎特歌剧序曲巾交响性的完美呈现,由庄严地引子到预示情节的主题,整部序曲用奏鸣曲式写成,更是其交响性的另一体现。


  在此我们看莫扎特的一部交响曲,《第二十八交响曲》(“布拉格”K.504)。这是一部规模较小的交响曲,作者完成于1786年。这部交响曲创作的前一年,莫扎特开始与海顿交往,于是这部《第二十八交响曲》在风格上有些接近于海顿。《布拉格》交响曲的引子,柔版但颇具戏剧性,宏伟响亮的和弦引入后,进入的也是预示性的上行旋律:


  奏鸣曲式的第一主题刚毅有力,而在此莫扎特竞同样的使用的同音反复的快速进行做伴奏,其巾还构成了一种不安的切分节奏:


  这段主题与之前的《魔笛》序曲的主题极为相似,而在莫扎特的另一部作品中,同样也使用了这种节奏,便是《唐·璜》(K.527)序曲:


  莫扎特的《第二十八交响曲》可作为他最后二部交响曲的过渡,也是他之前交响曲的总结。而他最后的二部交响曲却饱含戏剧性和悲剧色彩,不足以体现莫扎特也创作巾的整体交响性,更像是他对自己生涯的一种写照。所以在他的以上几部作品巾我们不难发现莫扎特的歌剧序曲饱含的交响性,音乐会上屡屡单独演出他的歌剧序曲也是对他序曲中交响性的一种肯定。


  二、莫扎特歌剧咏叹调中的塑造性


  咏叹调是歌剧中的一种独唱形式,在传统观念上相对于朗诵、说话式的宣叙调。18世纪初期,有激情咏叹调,有滑音咏叹调;有朗诵式的咏叹词,有应用壮丽的咏叹调,还有模仿式的咏叹调。


  莫扎特歌剧中的咏叹凋在把握上十分平衡,以他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K.492)为例。这部四幕喜歌剧完成于1778年,当中共有9位重要角色,共14首咏叹调来描写人物的形象和心理。其中一首描写费加罗的咏叹道“不要再去做情郎”可谓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这部歌剧巾的咏叹词有7首为女声部,其中一首格鲁比诺演唱的《你们可知道什么是爱情》,旋律优美动人。


  上述两首咏叹调,都是莫扎特音乐中的精品,莫扎特在此将声乐艺术与器乐结合的十分融洽,伴奏有力的烘托了声乐部分,就好似他为声音谱写的协奏曲一般。“18世纪音乐家所渴望的表达人的各种丰富情感的器乐,被莫扎特的音乐将其巨大潜力和可能性揭示出来”。例如他的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共有六部,都是他在萨尔茨堡时期的产物。其巾较为著名的一首《第四小提琴协奏曲》(K.218)使用的乐队伴奏十分简洁,乐队仿佛是对小提琴的伴奏,就如同莫扎特咏叹词的协奏一般。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从一个有力的号召主题开始,而此后出现的小提琴独奏,弦乐伴奏也起到衬托和辅助的作用。如此看来,莫扎特在咏叹调的创作中,的确遵循了一种为乐器创作协奏曲的协奏性。


  这6部小提琴协奏曲只是莫扎特协奏曲浩瀚海洋巾的冰山一角,而他的钢琴协奏曲体现出的协奏性才是他整体协奏曲风格的完整反映。贝多芬毕生只演奏过一部钢琴协奏曲,那就是莫扎特的《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它的第二乐章是一首“浪漫曲”。它旋律清新别致,塑造出了一副宁静祥和的夏夜。主题先由钢琴奏出,随后小提琴做模仿应答,与其说它是“浪漫曲”,倒不如说它是一首带伴奏的咏叹调:


  莫扎特用不同的音乐语言来塑造各种歌剧巾的人物,每个人物的性格刻画都十分鲜活。在他歌剧的咏叹调中我们易见的是,他会用一种协奏性的写法,仿佛为某件乐器量身打造一支乐队一样,这样的协奏性莫扎特在莫扎特歌剧的咏叹调中可谓是屡见不鲜的。


  三、莫扎特歌剧中重唱的描述性


  重唱在莫扎特手巾得到很大的发展,他以重唱来展开戏剧情节和作为音乐戏剧结构的基础。在他的作品中,有时重唱甚至比咏叹调,宣叙调的音乐还丰富。


  如莫扎特的歌剧《费加罗的婚礼》中第一幕的一首小二重唱,由伯爵、巴西利奥、苏珊娜演唱。描述了二个人不同的心里状态和矛盾的发展,大大丰富了该剧的戏剧情节。戏剧性的二重唱在在这部歌剧巾俯拾即是,如:第二幕终场伯爵与伯爵夫人矛盾的二重唱,经过苏珊娜加入的二重唱,费加罗加入的四重唱,一直发展成玛切琳娜,医生、教师上场的七重唱,把戏剧推向高潮。


  莫扎特为他的器乐作品中也创作过不少“重唱”的作品,为两件不同的乐器做协奏曲,历史上恐怕唯有莫扎特最擅长了。他的《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K.364)便是这样一首作品。


  交响协奏曲(SinfoniaConcertante),是指用2件以上的独奏乐器的协奏曲。这首作品即是小提琴与中提琴主奏,乐队协奏的协奏曲。莫扎特创作的交响协奏曲还有:为小提琴、巾提琴、大提琴与乐队所做的A大调交响协奏曲《A大调交响协奏曲》(K.320e片段),为长笛、双簧管、网号、大管与乐队所做的《降E大调交响协奏曲》(K.297b疑作)等。


  这部《小提琴中提琴交响协奏曲》与莫扎特歌剧巾的二重唱极其神似,以下为两件乐器的合作,中提琴震音作伴奏,小提琴颤音演奏旋律,两者听起来不止是一段精彩的二重唱的唱段。


  然而同样是弦乐器,描述性上可能会有些色彩上的不足。天才莫扎特却在任何乐器上都能创作的得心应手。1778年3月,莫扎特第3次赴巴黎,受纪尼公爵委托,写下了《c大凋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这部作品的主要旋律几乎都是明亮的大调,全盹充满r法国式的优雅华丽。其中长笛与竖琴的一段合奏,两件乐器先是演奏同一段旋律,之后长笛做八度跳进的快速进行伴奏,并对长笛主题提供低音支持,好似莫扎特歌剧巾的二重唱。原本就象征田同的木管乐器,由长笛空灵美妙的音色领奏,描述的自然风光再添加上竖琴流水般的音响,不仪在听觉上极具描述性,甚至视觉上的田同景色就已若隐若现了。


  莫扎特在创作歌剧巾的重唱时,大胆的结合了他在创作多类乐器协奏曲时的构思,使他的重唱十分精彩且戏剧性强,这一切都构成了他重唱音乐中的极强的描述性,为他的歌剧音乐大大增色。


  莫扎特在短短35年生命里留下r无数r音乐财产供后人欣赏借鉴,而当今社会上也处处奏响着莫扎特的音乐。在市面上流行的各种曲谱中,我们不难找到各种改编后的莫扎特。比如他的《c大凋弦乐小夜曲》(K.525)就不止多次的出现在各种钢琴教材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对莫扎特音乐的一种传播,然而更多的商业因素却让人们的听觉混淆,人们对莫扎特的音乐因为这些出版商的肆意篡改而只知其然,从而对其音乐留下肤浅的认识,甚至对其真止的音乐都只愿浅尝辄止。不仪仪在教学中,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流行音乐也觊觎莫扎特这眼涌动的源泉,我们最熟悉的《第四十交响曲》(K.550)不知在多少流行音乐中出现,仪仪是第一主题,流行乐坛上的作曲家们就把它“整理”得五花八门。我们入耳的流行音乐不少,而那些所谓创新的作曲家要“发掘”莫扎特,却也只在屈指可数的几首大家家喻户晓的名作上人手,殊不知他们也只是发现了莫扎特音乐海洋巾的一层浮冰而已,在我们眼里也只有唏嘘。杨燕迪教授与2006年,也就是莫扎特诞辰250周年时于上音发表演讲,题为“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或许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莫扎特的音乐在当代究竟循着怎样的路在演变,更多的未知数有待解决。

上一篇:欧洲民谣音乐的发展探索论文(共2篇)

下一篇:非洲民族音乐特点文化影响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