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剧题材内容与苏中民俗文化考察问题和策略
摘要:民俗常融自然与社会为一体,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所以要想了解各个人类群体是怎样思考和生活的,最好去了解这些群体所创造的民俗文化。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了解也是如此,这些特有的地方民俗是社会所创造的基础文化,它不仅内涵丰富,而且形式多姿多彩。
关键词:扬剧题材内容 民俗文化
一、民间丰富的物质民俗
物质生活民俗现象,“主要指人在与自然发生关系、进行斗争的过程产生的风俗习惯。”简而言之就是衣、食、住、行还有经济,这几个方面生动形象地构成了物质生活的民俗现象。
苏中地区地处长江沿岸,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平原地带,气候相对较温和,降水量比较适中,一年四季分明,苏中生产水稻、小麦等,当地人以大米为主食,面食为辅。在过去的年代里,苏中地区的大户人家都有米和面吃,穷苦人家吃不起米和面只能以野菜或者糠(稻子、麦子等脱落的外壳,碾成的粉)。在苏中地区米不光光只做米饭和熬粥,大米的使用也是非常多样化的,比如把米磨成粉做米糕、也可以放入藕片中做糯米藕、糯米肉圆等。
最近在苏中地区的扬州就有两大主题,一个是希望创作者们能够将眼光放到“中国梦”这个主题上,运用多种形式把普通人是怎么样追逐自己的梦想的,为了自己梦想是怎么样付诸于实际行动的,将这种努力拼搏的精神在扬州完美地发扬。在扬州还有一个很火热的主题,那便是“扬州好人”。希望能够将一些好人好事进行宣传,反映这个时代的朝气和新风尚。希望深入挖掘扬州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结合新的时代主题,创作新的主题。前几年,扬剧工作者们响应号召,创作了扬剧新作品《县长与老板》。《县长与老板》这一剧目主要讲的是在二十一世纪初,安康县的县长刚刚担任此县的县长就遇到了一个大难题,安康县有个国营的机械厂,由于经营不善早年间就处于关厂的状态之中,但是有个转机就是县里有个民营企业需要地皮扩建厂房,县长从中协调,希望民营企业的老板能够收购国营企业然后将厂里的员工安排个工作。这个举措既帮助了国营企业缓解了关厂的危机,又满足了民营老板扩大厂房的需求。但是民营企业老板想要厂房却不愿意给工人安排工作。与此同时,县长和民营老板之间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二、复杂多样的社会民俗
社会生活民俗现象,“主要指人与人的关系,社会关系中的民俗”。 一般来说包括社会交往活动、礼仪或仪式、节庆娱乐等这几个方面。
人民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婚丧嫁娶,在扬剧剧目中就有很多表现婚嫁的曲目。例如《花轿错》这个剧目讲诉了在腊月二十八这一良辰吉日里两家同时举办婚事,由于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出戏中,由于两家同一天结婚,而两家都想要抢先走过观音桥,本着“早得观音早生子”的想法,慌慌忙忙地抬起花桥朝着观音桥走去,奈何在慌乱之中却将新娘抬错了,由此演绎了一出戏。在民间,婚嫁一般都会选择良辰吉日,“腊月二十八”这按照农历来说是喜双日,而且六、八这两个数字通常被认为是“双日”寓意为成双成对,目的是为了图个吉利。民谚说“腊月日子好,大姑变大嫂。”所以说,为了新人们以后的日子安安稳稳、平平安安,一定要挑好日子结婚。其实选择吉利的日子结婚不光光是为了新人们着想,还有一方面原因是苏中地区民间举办婚礼图个热闹,聚集人气。在苏中地区也一直存在着重视男孩,轻视女孩的陈旧观念,在《花轿错》中就有着明显的体现。
扬剧《梁山伯与祝英台》这出戏,描写了古代在封建思想束缚下,婚姻不自由的现象。中国自古便遵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陈旧思想,因为祝英台是女儿身,不能去学堂念书,无奈之下祝英台女扮男装混入学堂与男子一起读书和生活,在与同窗们的相处之中渐渐地喜欢上梁山伯。三年后,祝英台父亲接女儿回家,祝英台居然和梁山伯私定终身。但是,祝英台的父亲早已决定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马文才,本着“忠孝第一”的思想,所以祝英台不敢违背父亲的意思。后来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已经许给了马文才,回去之后由于伤心过度居然一病不起,最后抱着怨恨去世了。当祝英台得知梁山伯去世的消息,穿着一身素净的孝服跑到梁山伯的墓前祭奠,突然间电闪雷鸣,风雨交加,坟墓突然裂开,祝英台由于悲愤也跳入坟墓寻死,后来两人化蝶从墓中飞出,自由自在的翩翩起舞。《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题材内容并非为扬剧所专属,很多其他的剧种也曾经出演过。虽然剧种不同,但剧中的人物形象都大致一致,梁山伯是一个淳朴、老实、正直的形象,祝英台是风趣、有爱、活泼的形象。不管从情节还是从人物特征上来看,都附有扬剧中那种自然、朴实的悲剧风味,散发出苏中地区本土的芳香。
三、丰富的精神民俗
精神生活的民俗现象,主要是反映物质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关系,反映着两个客观存在的意识形态方面的民俗,包括伦理道德观念、宗教信仰、民间禁忌、传说故事等几个方面。
苏中地区的广阔平原,养育了一大批辛勤劳动、不怕吃苦、淳朴单纯的人们,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对未来抱有极大的梦想。他们正直善良、也封建迷信,所以他们的思想观念和精神状况也影响着扬剧。扬剧也充分地表达出了老百姓们对生活的态度和认识。
苏中地区的人们也对“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坚信不已。他们的信仰在一定的程度上是很迷信和封建的。其中扬剧《瞎子住店》描写的是发生在扬州的事情,在民间人们比较相信算命,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前世今生就去给自己算上一卦,往往这些是民间的一种事项,它存在于人们的精神生活之中。主要的目的是想通过算命走捷径,如果算命先生告诉你说你的命有多好多好,老百姓们就会坐以待毙、坐享其成,等待好日子的来临;有的人算命后知道自己是富贵命,然后就不停地找富贵的婆婆家;有的人面对瞎子说的命运差,就想办法改变这种坏的命运,以此来自我安慰。
下一篇:四川民歌《槐花几时开》的语言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