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舞的线条和灵动的色彩的结局分析
摘要:运动,是最容易引起强烈注意的现象。鲁道夫.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角度,阐述了“运动”作为视觉元素在艺术作品的形式构建和内容传达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运动理论作为阿恩海姆视知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这一视觉元素在绘画中的应用,显得更加微妙,更耐人寻味。运动原理在荷兰著名画家梵高一生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就表现的尤为突出,梵高作品的色彩、笔触、形式乃至画家的思维情绪都迸发着剧烈的运动感、律动感,而且有着明显的运动轨迹,其中所彰显的动感与节奏十分明显。
关键词:阿恩海姆;视知觉;运动;梵高;线条;色彩
前言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运动是最容易引起强烈注意的现象。自然是物的运动、形状和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结果。他说:“大海波浪所具有的那种富有运动感的曲线,是由于海水的上涨力受到海水本身的重力的反作用之后才弯曲过来的;凸状的云朵和起伏的山峦树干、树枝和花朵的那些弯曲的、盘旋的或隆起的形状,同样也保持和复现了一种生长力的运动。”另一方面,他还认为,人的内在的情感也是运动的,例如,一个心情十分悲哀的人,其心理活动过程是十分缓慢的,他的一切思想和追求都是软弱无力的,既缺乏能量,又缺乏信心,他的一切活动看上去也都好像有外力控制着。”如果外部事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也就是说,外部事物的运动同人的生理心理同形同构,那么,外部事物就能引起人的相应的情感活动。舞蹈演员在用动作表现悲哀的情感时,几乎都是一致的,这些动作“看上去都是缓慢的,每一种动作的幅度都很小,每一个舞蹈动作的造型也大多呈曲线形式,呈现出的张力也都比较小;动作的方向看上去是是变化,很不确定;身体看上去似乎是在重力的支配下活动着,而不是在一种内在的主动的力量的支配下活动着。”这样的舞蹈动作恰恰和悲哀的心理活动是异质同构的,因此,我们能在这些舞蹈动作中见到悲哀。不仅舞蹈动作,而且表现落日的余晖,飘零的落叶,微微泛起涟漪的清泉的美术作品都可以激起我们的情感活动而被认为是美。
一、飞舞的线条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好的塑造和运动,就像是一切好作品的血液和呼吸”。塑造人物从这一姿态到另一姿态的过程并在塑造中留下线索,指出这一姿态是如何转入第二种姿态的。荷兰画家梵高同样以运动的线条和色彩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即眼睛能够把前一个感觉中的印象移入后一个感觉,因此要表现心灵运动,就应该把前后两者同时绘入画面,在此过程中跳动不安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对比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阿恩海姆认为,一幅画所包含的力,基本上是通过空间显示出来的,而这些空间物体的方向、形状、大小和位置,就确立了运动的作用点、方向及强度。纵观梵高的艺术作品,他强调主观并用夸张的手法,粗硬的线条和强烈的色彩使他的画面极具跳跃和运动感,以此来吸引观众的眼睛。梵高自己具有对于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细腻的情感,研究自然特征的变化规律以及主观性和个性化,在艺术上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梵高的绘画作品特别令中国观众感到亲切,他线条的运用达到传神的妙用。他作画服从于心灵的召唤,经常用波形、螺旋形的笔触表现粗犷,豪放,充满动势、紧张和强烈的节奏感,有如大地在颤抖,天空如旋涡似火焰,树木绞扭。
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动感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些奔放的,象火焰般的笔触,是来自画家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以一种运动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眼前飞速旋转的东西。天空与大地被紧凑的粗线条所清晰的勾勒出来,深沉和凝重的底色色调给人带来的是一种恐惧、压抑甚至是悲剧的感觉。天空和大地就像是黑夜中掩面哭泣的人,充满了很多无奈,但是并非没有抗争。
二、飞舞的线条
梵高绘画也同样突出地表现在他对色彩的运用上。梵高在色彩的运用上随心所欲。不仅是色彩,连透视、形体和比例也都变了形,以此来表现画面。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把稻田、向日葵甚至星空都描绘成红色的,橙黄色的,画家手中的笔象是急促运动的波浪,总是满激情地描着阳光下灿烂的景致。梵高一生都处于一种狂热的创作冲动之中,所以在他自成一派的作品中,我们会很容易被他充满激情的、甚至有些狂热所感染。
阿恩海姆认为,在视知觉中,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等构成形式的基本属性已经不再是具有物理属性的东西了,而是经过视知觉的积极组织、创造出的力的式样。阿恩海姆列举顿克的观点说,被紧紧盯住的物体总是呈现出“图”的性质,而在视域中未被盯住的物体总是呈现出“基底”性质,凡是被看作“图形”的物体总是呈现出运动状态,而被看作基底的物体总是倾向于静止状态。梵高是一位善于运用色彩的大师,他曾说也过:“我想画上半打的《向日葵》来装饰我的画室,让纯净的或调和的铬黄,在各种不同的背景上,在各种程度的蓝色底子上,从最淡的维罗内塞的蓝色到最高级的蓝色,闪闪发光。”在他的系列作品《向日葵》里,瓶中一簇簇怒放的向日葵,橙黄的、淡黄的,各种丰富的黄色调子,从各种程度的蓝色、黄色或绿色的底子上跳跃,迸发出来,鲜艳灿烂,闪闪发光,充分展示了蓬勃的生命力。作品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配合色彩的还有那富有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韵律感、智慧和灵气。
阿恩海姆认为,视觉并不能揭示自然中的区别,各种物体的区别不仅仅在于运动速度的快慢,对于一种直接建立在直觉基础上的世界观来说,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有没有意识、感性、欲望和意思的区别,而且还在于有简单行为和复杂行为之间的区别。梵高特别强调在绘画中表现人的感情与精神,他对色彩有内在的敏悟。自然物象在他的眼中,只是表
达主观情绪的载体和象征,伴随着自如而流畅的笔触,他的色彩充满着紧张而激动的情绪和饱满而富生气的动力,他是用色彩来揭示人的精神和表现人的生命的。观者在观看这些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
【参考文献】
朱伯雄.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1.
(法)阿兹奥 著,李玉民 译.梵高传【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1.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 著,滕守尧,朱疆源 译.艺术与视知觉【M】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
(美)欧文·斯通(Irving Stone)著,常涛译.渴望生活:梵高传【M】.北京:北京十 月文艺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唐道明,(1987年7月——),男,汉族,湖南永州人,河南大学艺术学院,美术学国画在读硕士。
上一篇:浅谈钢琴演奏的美学原则的解决策略
下一篇:谈谈钢琴训练的方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