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与生活的渊源的特征分析
民歌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从许多的民间歌曲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民歌与生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汉族民歌一般分为三大类;劳动号子、山歌、小调。还有少数民族的一些民间歌曲内容丰富多彩,特色各异。
一、民歌在生活中的基本地位
(一)民间歌曲的创作者都是劳动者自己,她是属于劳动人民自己创作的结晶。是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民间歌曲创作或者是劳动时的需要而唱的歌曲。这种自我创作自我欣赏是劳动生活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经常会借助不同的情绪的歌曲来抒发自己的内心情感,而这些民间歌曲的素材多是来自他们自己生活里。
(二)民歌还具有很强的社会功能。比如说对歌,是情歌对唱,这是一些民族的谈情说爱的一种重要的方式。又像祭祀歌、婚嫁仪式歌、记录传说的长篇叙事歌、宣传民族英雄的诗史、记载民族的历史变迁等等。这些都说明了民间歌曲是具有多功能的,她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是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生活是她的源头活水。
二、民歌与生活渊源的一些实例
汉族的民间歌曲一般分为三大类;号子、山歌和小调。
(一)劳动号子在生活中的功能
一般说来,号子是被人们称之为"劳动号子"。从她的命名上来看,顾名思义是劳动人民在生产中所唱的歌曲。
《哈腰挂》就是号子中的最有代表性的一首。是在黑龙江搬运木材时森林里流行的搬运号子,搬运号子的特别功能是在人们集体劳动时,可以调整呼吸和步伐。号子最常见的演唱形式是一领众喝。(这首歌曲是有六个乐段,带有引子和尾声组成的。表现了六个劳动过程,"引号",是劳动号子的开始部分,也就是领唱者招呼众人做好劳动准备部分。中间部分,经历了蹲腿挂钩、站起身、往前走、上跳板等不同的几个劳动阶段。歌曲的最后是尾声,领唱者指挥众人将搬运的木头放下来,告知众人这一劳动过程)。《哈腰挂》这首歌曲是劳动者直接即兴创作的号子,虽然它是由劳动者的负重而唱出来的并不美丽动人的旋律,但是它的曲式结构的安排可以表现出来劳动人民对艺术规律的领悟性。这是最直接的说明生活是艺术的来源。
除了大家所熟知的《哈腰挂》是搬运号子外,还有很出名的工程号子,它是源自湖南常德地区,一般说来工程号子是在打夯、打硪、伐木和采石的一些集体劳动中所唱的。《打硪歌》是一首工程号子,打硪分打轻硪与打重硪两种。
《澧水号子》是一首很具有代表性的一首船渔号子。这是湖南地区的船工们集体度过险滩时所唱的歌。它的"引子"、"三幺台"(是在风平浪静的时候唱的)、"过滩"(是船只行走在险急的水面或者恶劣的天气气候中所唱的数板低腔和高腔)、"平板"(是指船只已度过了险急的江滩,转回风平浪静的江面上)。这是首优秀的船工号子,曲调和词都很出色。像"平水号子"这部分在轻松潇洒的旋律衬托下,抒发出船工的豪情;"太阳出来红似火,驾起船儿走江河。洞庭湖里掀大浪,自古驾船是好汉。"这时号子的节奏平稳舒缓,也表现船工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而在接下来的"过滩"部分唱出前面没有的短促的节奏,表现出船工们一起紧张的心态和齐心协力欲与危难相抗挣的坚决性。船工号子有时候更是一种精神,能让人有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
最后说一种号子就是农事号子,一般在农业劳动中歌唱,相对前三类所讨论的号子而言,农事号子伴随的劳动强度并不太大,节奏就没有那么紧张了,比较有代表性的曲子是《舂米号子》。这首曲子的音乐进行自然流畅,有着较优美的旋律和舒展的节奏。
综合说来,号子是直接来源于劳动生活的艺术品,它直接,简朴的表达了人们在集体劳动生活中,不怕艰难险阻,不允许个人犹豫畏缩,所以它的音乐性格是坚毅的,粗犷的。因为只有坚毅、勇敢、齐心协力才能战胜困难。号子的音乐节奏、曲调、音乐结构和演唱方式都是劳动生活中所决定的。所以说艺术来源生活。
(二)山歌与生活的具体联系
山歌多是无规整的节拍,节奏悠扬,自由。旋律高亢,大多是在户外演唱,直接抒情,清楚的说出心中的话。尽情的抒发心中的感叹,是属于劳动人民直接抒发感情的一种生活方式。
信天游是山歌中很有特色的一种,它主要流行在陕北一带。信天游基本运用真声,偶尔会有假声。主要是唱爱情的内容或者是诉说心中的痛苦。如著名的《兰花花》,是一首代表性的反封建家庭的包办婚姻,痛诉婚姻的不幸福,之后的逃离封建家庭,去追寻自己的幸福爱情。又如《脚夫调》,是一首具有西北地区民歌的鲜明的特征,歌词大致为"三月的个太阳红又红,为什么我赶脚的人儿呦这样苦命"。音高的进行多为连续的两个四度音程,音域比较宽广,唱词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上句用红又红的太阳来反衬下句脚夫的苦命。就是这样的诉苦,直接抒情,直接来自生活感受。
陕北除了信天游之外,还有一种叫山曲。山曲又被当地人称之为"酸曲"。它是常用真声和假声结合的演唱,内容多为爱情。走西口是山曲的主要题材,因为自然灾害造成的水土流失,那里的人们过着困难的生活,于是就出现了走西口这种讨生活的方式。他们的题材都赋予了山曲的凄凉、悲伤和撕心裂肺的疼痛。这些都是山曲形成的直接来源。
《人家都在你不在》是山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首,它的素材就是来自走西口。表达在家的女人看见别人家的男人从西口外已经回来了,盘算自己的男人何时回来,而自己的男人迟迟没有音信,这时候歌曲中女人的泪蛋蛋都流(亲亲哪)泡一怀。形容她是怎样的悲痛
西北地区还流行的一种"花儿"。花儿实际在西北地区意为"少年"。像《下四川》是一首很经典的曲子,大多数题材都是来自赶脚户的身份。
除了西北地区的山歌比较有名,还有许多南方的山歌,像四川的山歌《摘葡萄》,歌词诙谐幽默,直接抒发了一个单相思之苦的人的心情。南方山歌还有云南的《赶马调》、《弥度山歌》。湖南山歌有《郎在外间打山歌》。这首歌曲的篇幅比较长大。由三个乐段组成的。歌词充分说明了山歌在民间的青年男女之间起了中介作用。成了他们之间交往的媒介、传情的工具。基本属于情歌。这些山歌的素材都是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都是生活中赋予了人民自己创作的素材。所以民歌是来自生活,来自平民百姓的。
(三)小调
民歌除了上述的号子与山歌外,还有一种是小调。小调是城市与农村的音乐文化相互影响发展
的结果。小调的题材广泛,来源也广泛。小调还带有商业性,为迎合听众的趣味,换取钱财。像《孟姜女》、《茉莉花》都是比较流行的曲子。这些曲子也是在生活点滴中发展起来的。有些是直接反映日常生活风土人情的歌曲,如《打酸枣》、《看秧歌》等。这些素材是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中的情趣、快乐。
(四)少数民族民间歌曲与生活的联系
我国的汉族民歌丰富多彩,我国的少数民族则更是能歌善舞。每个民族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所以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少数民族歌曲。如畲族,它是一个古老的传统民族,由于他们移居在南方,很多时候受当地人的歧视和压迫,所以形成了纤细委婉的歌声,畲族民歌的风格是细腻的,假声既纤细又较结实,无空洞感。它追求的不是奔放的美,而是婉约的美。这还和他们的民族语言有关系。《番薯歌》是反映了日常生活的歌曲。《迎客歌》是一首反映畲族民族间的娱乐生活。《盘驳歌》是一首非常诙谐风趣的歌曲。畲族民歌反映社会文化知识的素材内容比汉族的民歌素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畲族还有一种长篇故事的叫做"小说歌"。这种小说歌在群众中有十分深厚的影响。这都是一个民族上千年流传下来的无价之宝。从歌曲上可以反映他们的生活。
蒙古族牧歌是北方少数民族的珍宝,长调的悠扬、热情奔放、豪爽、洒脱,这些都是蒙古族的牧民的共同心理素质决定的。歌手们在无边的草原上面对着天空、草原、羊群任意高歌。因此在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生活方式,不同的文化决定了不同的心理素质。
三、综述
许多少数民族因为各自的特殊生活方式,特殊的地理环境与特殊的语言,形成特殊的民族文化。民族的本质是形象化的,反映了某一社会群体的人们对自然、社会和生活的特殊感受与理解,其风格也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人群中逐渐形成的,又历尽沧桑传承了下来,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来看,它所蕴涵的文化内涵,其价值远远超出了审美的范畴。
中国文化的厚度是历代诸多民族生命实践的积累,是以生命实践为课题,她能够引导人们把心沉向大地,紧紧贴住民族的根基。民歌是劳动者直接从生活中采撷回来的结晶,生活是民歌的艺术源头,应该多体验生活,民歌是我们的艺术瑰宝,我们要学习她,研究她,保护她!
参考文献:
周青青.中国民歌.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李文珍.民歌与人生.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马骧.畲族民间歌曲集.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