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拉洋片和拉洋片表演
摘 要:“拉洋片”作为传统文化的优秀代表,逐渐成为艺术表演和艺术讨论的重要题材。然而,在20世纪中叶的兴盛之时少有文献记载。直到21世纪,很多人凭靠回忆和少数的实地观看洋片表演,撰写文献。“拉洋片”的主要表演手段便是音乐说唱,不同的艺术家不同的生活背景造就了各自的风格。
关键词:拉洋片;说唱音乐;传统文化
北京民俗“拉洋片”也叫拉大画、拉大片、西洋镜(景)或西湖景,起源于清朝同治年间。拉洋片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除了故事性较强的画片之外,还有时事性、历史性以及苏杭美景的画面。民国初期,北京天桥艺人焦金池(艺名:大金牙)及其弟子使拉洋片盛行一时,深受百姓喜爱。传统曲目有《刘伯温修造北京城》、《水泊梁山》、《庚子年闹义和团》、《水漫金山寺》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表现内容也更加丰富,如《百万雄师过大江》、《除四害》等。经历文化大革命的和现代科技发展的洗礼,拉洋片艺人数量大大减少,如今仅有春节庙会、大观园等几处可见。
早期文献极为稀少,很少有对具体表演进行细微描述的。最早文献是清代杨静亭所著的《都门杂咏》,民国时期仉即吾先生的《江湖春典》,1939年6月9日《新民报》有关于“拉洋片”艺人“小金牙”的介绍。近期文献从上世纪70年代左右才有出现,主要可参阅资料均来源于21世纪初,但是仍旧没有对唱词、唱腔和艺术价值等深入分析,并且大部分文献对洋片寥寥无几的叙述还大同小异。近期文献有司小建在《中国社会导刊》(2005年21期)上刊登《拉洋片唱人生》以及曲艺评论家姚振声在《曲艺》(2009年11期)刊登的《天桥拉洋片与大金牙》等。由于当前文化全球化,我国文化遗产生存环境让人堪忧,国家为加强文化继承,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促进文化多元共同发展,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拉洋片”已经作为民俗艺术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人经常会把“洋”当作国外传到中国的东西。其实不然,拉洋片是中国劳动人民的创作的一种娱乐工具,与时代特征紧密结合。中国民族民间音乐共分歌舞音乐、器乐曲、综合性乐种、说唱音乐、民间歌曲、戏曲音乐六大类,拉洋片属于其中的说唱音乐。从表演者演唱的曲调分析来看,无论是演唱什么题材,均以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为律制,多使用拖腔和滑音,口语性强,边说边唱。演唱曲调通常以宫、徵为主音,并以主音作为基础发展,有时做回旋式,有时做变奏式,音域的变化范围很小,很适合人们的学习和演唱,也极富特色地表现着老北京音乐韵律。其他音为辅助音,几乎不出现偏音(变化音,如清角和变宫等)。从表演方式分析来看,演唱者边唱边说,时不时会增加一些面目表情,把没看到大片的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演唱的内容上,把看到大片的人们注意力集中到眼前的一幅幅画面上,让里里外外的人都充满好奇和兴致。表演过程中,艺术家会自问自答巧设玄机,既能与观众进行语言的交流,又能不影响演唱。当然不能不提及的就是拉洋片简约有不简单的乐器伴奏:鼓、锣、钹。表演者的嗓音传送距离有限,但这些金属的打击乐器却有着很好的穿透力。也许这也是拉大片的一个招牌,每当庙会时候叮叮当当充满耳朵的便是这几件乐器与拉片的“混声”。拉洋片的鼓一般为板鼓,声音清脆,用来打节奏。无论是伴奏还是合奏,鼓是其他打击乐器的指挥。锣和钹作为鼓点的辅助,声音不干,余音绕梁。这样一来,有了这几件乐器的配合使得本来就可以唱出无限变化的艺术家如虎添翼。演唱者有老有少,但大多数以男性表演者居多,毕竟拉洋片在过去的社会认为是绝活,传男不传女。年轻的演唱者声音一般较高亢、嘹亮,唱起曲来精神抖擞,有时神秘、有时有号召性,曲子的强弱变化和感情都比较丰富。有时演唱实事,跟时代靠拢,很有煽动性;年老的演唱者声音奇特,深沉神秘,要么声音低哑描述,要么嗓音高挑变化,给观众一种百听不厌的好奇和新鲜感。相对年轻者而言,老艺术家表演叙事演唱更多,讲故事的情节多,画面感强,事情发展被铺陈的千奇百怪,在演唱期间有足够精力与观众进行语言、肢体的交流,吸引观众视听。由于丰富的情感和曲风不尽相同,因此演唱特点十足的民间艺术家也由此诞生。如:焦金池,艺名“大金牙”,声音古怪、长相奇特、面部表情丰富。他的唱腔腔调变化较大,滑而不油,风趣幽默,将河北地方小曲与老北京语音语调结合,通俗易懂,生动活泼,风格独具特色;罗沛琳,艺名“小金牙”,“大金牙”的徒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言语幽默,嗓音微带沙哑,但是充满意蕴,唱腔悠扬又韵味十足。
如今,拉洋片艺术的传承遇到了许多问题,无论从演员本身素质还是从听众的欣赏兴趣都使得这门传统的文化受到不小的冲击。为了保护拉洋片的艺术文化传承,北京市将其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文化,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传统文艺现在面临的这种问题不胜枚举,政府的重视促进了我们对传统艺术价值的重视,但是,最终将它们传承下去,需要我们广大人民认识到融入在这些文化中的民族精神,支持和帮助我们重建精神家园。
参考文献: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民族音乐学概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64.
幺幼力、刘振涛.中国说唱音乐的分类.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1,(3):46.
姚振生.天桥拉洋片与大金牙.曲艺,2009,(11):20.
崔金生.目睹天桥“小金牙”拉洋片.北京档案,2004,(11):51.
上一篇:大跃进”时期的音乐的发展分析
下一篇:浅谈主题歌在电视剧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