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宗教及其对政治的影响
一、美国宗教现状
1960年代是美国宗教历史的分水岭。从那时起,美国宗教发生的最大变化是宗教多元化的发展,新教失去了自殖民地时期以来的主导地位,它与罗马天主教和犹太教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一)新教的变化
按照美国人自己的说法,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美国的文化模式是WASP,即“白人一盎格鲁一萨克逊新教’,因为来自欧洲的信奉新教的盎格鲁萨
克逊人及他们的后裔掌握着控制美国政治和经济的权力,他们的文化价值观成了美国占统治地位的价值观。至50年代之后,原先的W1SP模式开始逐渐被一种新的模式PCJ即卩“新教——天主教——犹太教”所取代。
从1960年代到90年代后期,新教主流派教会呈现萎缩的趋势,而保守派教会W则表现出迅速增长的势头。其中,摩门教成员到1997年已达4923万人,比1983年增加了37%;神召会成员到1998年已达252.6万人,比1985年增长了27%;1998年,南方浸礼联会成员达15729万,是仅次于罗马天主教的第二大教会;基督上帝会成员到1991年已有550万,成为排在罗马天主教、南方浸礼联会、联合卫理公会及美国全国浸礼会之后的全美第五大教会。历史上,保守派教会不太关心社会,只强调人的“灵魂拯救”和“得救重生”,因而在美国社会和政治中影响不大。70年代后期,保守派一反常态,开始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在新教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天主教和犹太教却获得了长足发展。二战后,天主教徒平均收入水平和受教育程度有很大提高,从而使天主教摆脱了以前“穷人宗教”的形象,其信徒的社会经济地位大大上升,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增高。1999年,新教徒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下降为55%,天主教徒则上升至28%。
犹太教和天主教一样,也曾经饱受反犹主义之苦,但他们采取了内外双重效忠的立场来改善自己的处境,加上经济上的成功和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因此他们对美国产生了认同感。同时,犹太教也积极适应美国的社会环境进行改革,使自身美国化,最终获得人们的认可,并成为美国新的宗教模式之一。
(二)宗教的多元化
美国是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自20世纪60年代移民法被修改以来,随着新移民群体将其母国的宗教信仰带到美国,来自东方或亚洲的古老宗教在美国也扎下了根,形成了各种宗教信仰及教派并存的局面,美国宗教模式的发展更趋于多样化。目前,美国共有250多个不同的宗教派别,222万多个地方性教会团体。其中,新教(福音教派、新教主流派、黑人新教)、罗马天主教和犹太教是美国最主要的三大教派。其中,新教徒最多,约有7200万人,几乎占基督教会员的58%,主要分布在美国南部和中西部。罗马天主教约有6000万信徒,大多是爱尔兰人、意大利人和波兰人后裔,主要集中在美国东部大城市,在美国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犹太教约有550万信徒,多是东欧和俄国的犹太移民后裔。
除以上三大教派外,世界上所有的重要宗教几乎在美国都有信徒。如伊斯兰教约有400万信徒,东正教约有300万信徒,佛教有200万信徒,印度教有95万教徒,锡克教有22万教徒。在过去30年间,曾经占主导地位的圣公会、长老会和公理会等新教各派的信徒人数以20%-40%的速度减少,而摩门教徒人数却增长了90%,耶和华教派信徒人数增长了162%,五旬节教派神召会的信徒人数增长竟高达267%.
(三)邪教——新兴宗教中的极端现象
美国邪教异说泛滥,邪教教派林立,是世界上邪教组织最多的国家。全世界大约有3000—5000个邪教组织,其中大部分在美国,堪称邪教大本营。其组织十分活跃,并时常发生骇人听闻的惨案,给美国社会带来了巨大灾难。美国邪教具备以下特征:首先是绝对的教主至上,教主是超人间的神。教主高于一切,是教徒顶礼膜拜的惟一对象。教主的话成了绝对真理,教徒自愿为教主牺牲一切。其次是偏狭的末世论,宣称世界末日将至,人类将堕落到无可挽救的地步,故而今生根本没有意义,必须解脱旧生命才能获得重生。这种极端的教义往往导致教徒对社会采取憎恨、弃绝的态度。
从表面上看,美国具有宗教信仰的自由,政府不干预任何宗教活动。但事实上,由于邪教严重侵蚀传统宗教信仰及道德观念,邪教活动对美国社会产生巨大危害,因而引起了美国有关部门和人士的担忧和重视。
(四)宗教与美国社会
宗教对美国人来说,绝不仅仅是一种信仰,而且还是渗透到人们社会日常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一个人出生后,由洗礼、婚礼到葬礼,都离不开宗教。一个美国人如果参加某个宗教组织,就意味着他有了一种归属。美国政界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上帝保佑美国”。目前,美国有30多万个基督教教堂、犹太教会堂、清真寺及其他宗教活动场所。“美国人均拥有的宗教活动场所比世界上任何国家都多”。与此相对应,美国人花在宗教上的时间和金钱远远比花在体育方面的多。1992年,美国人花在宗教事业上的资金总额为567亿美元,14倍于花在棒球、橄榄球和篮球这三大球赛上的40亿美元。
除了教堂以外,在美国的许多公共及私人机构中,都雇有专职或兼职牧师为学生和教职员、军人、医务人员和病人、囚犯、以及旅游者等提供宗教服务,满足他们的精神需要。近年来,大学的宗教社团和宗教专业急剧增加。如普林斯顿大学,1/3的学生“与校园里的某个宗教组织有联系”,南方卫理公会大学的宗教专业数量已增加4倍。〔5〕
宗教在美国有着相当广泛的群众基础。据统计,1967-1999年间,美国信教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一直在89%以上,教会成员所占比例稳定在65%以上,而经常去教堂的人所占比例也在38%以上。〔6〕一项国际性调查表明,“认为自己是'信仰宗教的人’,美国为82%,英国为55%,德国为54%,法国为48%。”在同一项调查中,“44%的美国人每周至少参加一次宗教活动,而德国为18%,英国为14%,法国为10%,瑞典仅为4%。”其中福音派信徒和黑人新教徒的宗教活动最为频繁。
二、宗教对美国政治的影响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社会实行政教分离政策。但现实中,宗教和政治已深深地融为一体。艾森豪威尔总统曾说:我们的政治制度如果不是建立在一种深刻的宗教信念之上的话,它就失去了意义,至于是哪一种信念我倒不在乎”。〔8〕美国建国200多年来,宗教对美国的意识形态产生巨大影响,并在美国政治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一)宗教对美国政治思想的影响
美国独立以来就形成了一种全民性的命运感,认为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将宗教视为维系公共道德和政治制度的工具成为美国政治家的共识,宗教成为他们神化内外政策的依托。宗教对美国政治思想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宗教的神学观点与其他因素一起塑造了美国的政治思想:为大多数美国人接受并认同的关于有条件服从与反抗的权利的观点;培养了美国人的民主精神;创造了权力分立和互相制衡的政治体制。
(二)宗教对政治活动的影响
宗教对政治的影响是通过人来实现的,主要方法有:
1.宗教团体在选举过程中就它们关心的问题询问各位候选人,然后向大众通报,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使选民了解各候选人在这些问题的立场是否与它们的立场一致,借此影响选民的股票行为。
2宗教团体或个人采取直接行动,为某位候选人助选,拉拢选民。如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保守派总统和议员候选人往往同基督教右派结成联盟,后者利用通讯、报刊、电视、广播,为候选人作宣传,寻求公众支持,提高该候选人声誉。
3.对“政治精英”进行游说活动。据估计,在1980年代,美国有80多个宗教团体在华盛顿设有从事游说活动的办事处。同其他利益集团的游说机构一样,这些办事处为了影响公共政策也采取监督政府行为、收集有关事实和数据、拜访政府部门、就立法和政府条例的细节进行协商等活动。
4采用更为直接的方法来影响大众。有些行动是合法的,如在堕胎诊所外举行示威,抗议堕胎;有些行动则属非法,如恐吓、绑架甚至杀害实施堕胎手术的医生和护士,以及焚烧、炸毁堕胎诊所等。
(三)主要教派的政治态度
一般来说,美国人按政治态度可简单分为自由派和保守派。几乎所有的主要宗教团体均称自己是保守派,其中福音派和新教主流派最保守,其信徒比例高达73%和59%.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观点不尽相同:
1.在社会、性与文化问题上,福音派、新教主流派和罗马天主教派最保守,他们坚决反对堕胎、同性恋,支持男人与女人在家庭和工作中传统的角色分工;犹太教在该问题上持自由态度。
2在政府开支、市场经济及保障公民生活水平的作用等问题上,福音派教徒最保守,他们认为社会问题(如贫困和不平等)最好通过个体转化和自我拯救来解决;新教主流派教徒也较保守;犹太教徒最支持政府在经济和社会福利方面起更大的作用,天主教徒次之。
3.在种族问题上,福音派最保守,其次是新教主流派和天主教,而黑人新教最自由。如多数福音派和新教主流派教徒认为黑人的状况主要由自身造成而不是社会歧视的结果;黑人新教则努力促使政府在消除种族歧视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4在环境保护问题上,福音派最保守,他们笃信“末世’前的地球生命将充满冲突、无序和灾难,因而认为长期保持环境清洁的努力是徒劳的。
5.在外交与防御问题上,福音教派最支持美国增加国防开支和动用武力解决国际问题,其它教派比较温和。
各教派对各政党的态度:
1.支持共和党的教派:福音派和新教主流派的虔诚信徒(指参加传统宗教活动、持传统宗教信仰的人)及摩门教徒。在1996年总统选举中,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鲍勃•多尔得到福音派和新教主流派虔诚信徒最有力的支持,支持率分别为71%和60%;其次是虔诚的天主教徒(50%)和新教主流派非虔诚教徒(47%)在黑人新教徒、天主教非虔诚教徒和犹太教徒中的支持率最低。〔m〕小布什在2000年大选中,大致也获得了上述教派的相同支持率。在共和党主体选民中,非虔诚教徒大约在50%以上;宗教右翼”,即保守福音派、新教主流派和天主教的虔诚教徒占46%,其势力和影响在不断增大。
2支持民主党的教派:黑人新教徒、犹太教徒、拉丁美洲裔天主教徒、穆斯林教徒等,其中犹太教徒和虔诚的黑人新教徒最亲民主党,其比例分别为52%和41%。
3.支持第三党的教派:多数宗教团体都认为美国政治中应该有第三党,摩门教最为赞成,大约占总教徒的65%。福音派虔诚信徒和新教主流派教徒对第三党兴趣最小。
总体来说,宗教团体的政治参与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虔诚信徒比同一教派的非虔诚教徒对参与政治活动更积极,更支持教会表达政治观点。其中福音派虔诚信徒中支持教会参与政治的人从1968年的44%增加到1996年的75%,天主教虔诚信徒的支持率上升了25%,新教主流派虔诚信徒中支持率增长了16%。犹太教徒和非虔诚信徒中的支持率也在上升。目前,有47%的福音派虔诚信徒和52%的黑人新教徒认为教会对总统选举过程的影响太小,52%的犹太教徒则认为教会对总统选举的影响太大。
(四)宗教对政治产生影响的原因
宗教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组织——一个由具有同一信念的信徒所组成的群体。由于要参加固定的宗教仪式及其他由教会所组织的活动,因此在信徒之间能建立起比较稳定的互动关系。这就在政治活动中为信徒看待和评价各种社会现象,以及神职人员给信徒转递信息提供了场所。
在美国,宗教有着非常广泛的群众基础。统计资料表明,1967-1999年间,美国信徒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一直没有低于89%,教会成员所占比例也稳定在65%以上(含65%)。如此庞大的信教人口,使美国宗教在政治活动中能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从宗教所处的外部环境来看,美国的政治体制为宗教进入政治活动并施加自己的影响提供了机会。与其他国家不同,历史上美国一直给予宗教团体参与公共事务的自由。同时,三权分立的制度使得宗教团体可以通过不同的渠道介入政治活动。最后,由于美国的政治体制将任命官员的有效权力赋予了公民而不是政党,所以当选的官员总是要尽量迎合掌握着他们政治命运的选民的需要。上述这些外部条件都为宗教介入政治活动提供了途径。
美国宗教介入政治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出于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在美国,教会不仅仅给信众提供一个进行宗教仪式的场所,还开办许多面向社会服务机构。这些由教会开办的机构同其他世俗机构一样,都要接受政府的管理。因此,政府所制定的有关法律法规对于教会所开办的各种机构有着很大的影响,教会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积极介入政治,借以影响对其下属机构具有利害关系的公共政策制定。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组织方面的条件有利于宗教介入政治活动,但宗教在政治活动中并不是无所不能的。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美国宗教对政治的介入并非完全不受限制。联邦税法规定,教会的免税地位是有条件的,那就是它们不得在竞选中支持某位候选人或者将超过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竞选和政治活动。虽然在一般情况下国内税务署对于教会从事政治活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如果它们的行为过了头,国内税务署就不会袖手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