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实证研究——以河南
随着现代旅游的快速发展,出游动机再次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与反思。作为旅游动机的核心要素,寻求文化或自我的真实性作为解译旅游的发生机制,一直被西方学者尊为旅游研究的核心概念,在旅游界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和分析。研究不同类型旅游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结构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对现实的市场研究和基于旅游者的规划活动极具应用价值。
一、旅游真实性
最早研究旅游真实性的学者布林斯廷和麦坎内尔认为旅游真实性就是与博物馆应用相关的原物真实性,即旅游客体的真实性,真实体验的获得是以旅游客体的真实性为前提的,旅游真实性具有绝对客观的标准。按照建构真实性的观点,真实性不是旅游客体可客观衡量的特性,而是社会建构的结果。旅游客体的真实性是主观的,事物的真实不是因为其客观的内在本质,而是因为旅游者主体的观点、信仰、视角或能力等对其进行的真实存在主义认为旅游原真性与旅游客体无关,是一个旅游者主体体验的过程。
二、研究方法和实证调查
(一)研究方法
本文综合应用了文献研究法、田野调查法和相关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论文准备阶段应用文献研究法,找到了旅游真实性实证和定量研究的空白点,借鉴有关旅游真实性的理论和游动机量表,在改良的基础上完成了本论文的问卷设计。通过田野调查,取得了第一手的数据资料,然后运用综合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对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者旅游动机结构的调查结论进行分析。
(二)样本的选择与调查
1、调查方法。本实证调查采用直接调查法,即对有一定代表性的调查对象,在事先拟定好调查提纲、设计好调查问卷的情况下,使用访问法和座谈法等进行调查采访。
2、调查问卷设计。问卷的第一部分包括旅游者的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教育程度和收入状况等人口统计学特征。问卷的第二部分包括客观真实性、建构真实性、后现代真实性和存在真实性四项不同旅游真实性的陈述。问卷的第三部分包括二十个问题的五大类隐性动机,即“知识功能”动机、“自尊”动机、“最小化惩罚”动机、“奖励最大化”动机、“自我实现”动机等。
3、调查区域和样点的选定。少林寺作为国内知名景区和宗教文化型景区的典型代表,被选定作为本研究的样点。
4、实证调查过程。2009年7月22曰至23日,笔者对少林寺进行游客调查,调查区域主要集中在少林寺的寺庙、塔林和达摩袓师洞。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43份,回收139份,有效问卷131份,问卷有效率91.61%。
(三)分析思路
本文对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分析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结构分析。第二部分是对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相关性分析,通过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相关性总体和对比分析,得出二者的相关性研究结论。上述二者的综合即为本文的研究结果。
三、旅游真实性调查结果分析
在对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调查数据整理的基础上,得到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的调查结果,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分为旅游真实性分析和旅游真实性与旅游动机相关性分析两大方面。
(一)旅游真实性分析
基于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调查结果见表1,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的分析如下。
根据表1可以看出:旅游客观真实性占54.96%,超过总数的半数,说明了旅游者对客体绝对真实性的认可。超过总数两成的旅游者持建构主义真实观,认定旅游客体真实性的自我判定标准,说明部分旅游者对旅游客体真实性认定的主观多元化趋向。存在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分别占12.21%和10.69%,说明了有很少一部分旅游者强调旅游过程中自身的体验过程,以自身体验的真实作为判定旅游真实性的标准,另外,还有极少一部分旅游者认为判定旅游客体真实性的真假已经没有意义。
(二)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与旅游动机相关性分析
基于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调查。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的相关性分析如下。
显性动机:1=很看重体验当地不同的文化和生活方式;2=度假期间期望精美食品和豪华舒适的住宿;3=度假时,想看平常看不到的东西;4=仅仅是想旅行,到某地做些事情;5=旅游期间喜欢做当地人做的家常事;6=呆在树荫里,身子蜷做一团看书对我来说就是很不错的休闲度假;7=旅游度假回家后,喜欢重新谈论和回顾度假经历;8=旅游度假意味着什么都可以不做;9=希望能谈论度假期间参观过的地方和看到的事情;10=度假期间最期望的事情就是一切可以慢下来;11=旅游期间会参加在家没机会接触的文化活动;12=喜欢观看异地风情文化;13=很在意度假时住宿条件的好坏;14=喜欢看其他地方人的生活方式;15=旅游度假对我来说休息和放松就够了;16=度假后,会把度假经历告诉每一个人;17=渴望旅游度假无限延长;18=在选择旅游地时,需考虑靠近条件设施不错的饭店;19=脑子里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想去旅游观光的地方;20=很想到一些时髦现代的地方去度假。
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总体上表现为:持“知识功能”动机的旅游者最多,说明了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者对知识追求的重视程度是所有动机中最大的。其他四类动机都占两成多比例且相对平均,说明了旅游者愿意就旅游过程进行自我回顾并与别人交流。
旅游真实性与旅游动机相关性对比分析。如表2所示,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客观真实性旅游者“知识功能”动机百分比在五类隐性动机当中,居第一位,说明了客观真实性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更看重对知识的获取。客观真实性旅游者的其他四类动机所占百分比差别不大,说明了客观真实性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对旅游之后对旅游过程的回顾、放松安逸、猎奇体验和舒适享受等兴趣差别不甚明显。
建构真实性旅游者“奖励最大化”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知识功能”动机所占百分比在五类隐性动机当中居前三位,说明了建构真实性旅游者旅游过程中对猎奇体验的兴趣、旅游之后对旅游过程的眷恋以及知识获取重视。“自尊”动机和“最小化惩罚”动机,居五类隐性动机最后两位,说明了建构真实性旅游者对旅行过程中的放松安逸与舒适享受心态平淡。
后现代真实性旅游者“自尊”动机百分比在五类隐性动机当中居第一位,说明了后现代真实性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对旅游舒适享受的在意。其他四类动机所占比例较为平均,说明了相对讲究旅游的舒适享受来说,后现代真实性旅游者对旅行之后喜欢谈论和回顾旅行经历、对旅游猎奇体验、知识追求和对旅游过程中放松安逸等的兴趣较为平均且兴趣一般。
存在真实性旅游者“自尊”动机所占比例居首位,说明了存在真实性旅游者对旅游过程的舒适享受较为在意。“知识功能”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奖励最大化”动机所占百分比在二至四位,说明了存在真实性旅游者在旅行过程中对知识获取、自己回顾或与他人谈论旅行的感受和猎奇和活动参与的兴趣相对一般。“惩罚最小化”动机所占百分比在五类隐性动机当中,以15.00%居末位,说明了相对其他动机,存在真实性旅游者不太看重旅游过程中的放松安逸。
四、结论
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者旅游真实性总体上表现为客观真实性旅游者最多,其次为建构真实性,最少的是存在真实性和后现代真实性,体现了国内宗教文化型旅游者对文化客体绝对客观真实性的认可和文化真实性主观认知多元化倾向。
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表现为对知识追求的重视,而相对知识的获取,对猎奇和旅游项目参与的兴趣、愿意就旅游过程进行自我回顾并与别人交流的意愿以及在旅行过程中的舒适享受和放松安逸等的兴趣相对表现出均衡的淡化。客观真实性旅游者更注重知识功能动机,其他动机的反应平均且平淡;建构真实性旅游者表现出对“奖励最大化”动机、“自我实现”动机和“知识功能”动机的重视,而不太看重自尊动机与最小化惩罚动机;后现代真实性旅游者对“自尊”动机相当看重,而漠视其他动机;存在真实性旅游者对自尊动机最感兴趣。
本研究基于旅游真实性理论和对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的田野调查分析,得出了少林寺宗教文化型景区旅游者旅游真实性结构情况和旅游真实性和旅游动机相关性的研究结论。本研究从理论上丰富了国内有关旅游真实性实证定量研究的成果,从实践上对现实的旅游市场研究和基于旅游者的规划活动极都具应用价值。
上一篇:西安宗教资源浅探
下一篇:关于宗教对话及其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