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宗教论文

宗教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对策

发布时间:2016-05-30 15:30

  宗教文化是人类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的重要范畴之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人类文明,形成了包括哲学思想、伦理道德、生活习俗的广泛影响,并渗透到文学艺术、天文地理、建筑、雕塑、音乐、绘画等多个方面,几乎渗透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传统文化、外来文化不可分割地结合在一起。宗教文化产生于一部分人高级意识活动的超现实性发展,是人类超越现实的精神追求与寄托。宗教文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大学校园。大学生作为21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未来中国发展的主要力量。大学时期正是他们处于求知欲相当旺盛的时期,是一个不断在学习、生活中探求人生意义、人生价值的时期。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认真分析宗教文化对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影响的概况、特点,提出应对策略,对大学生的思想形成和心理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宗教文化对我国大学校园文化影响的原因

  

  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人群,极易受各种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少数学生信仰宗教主要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很多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了困惑和痛苦无法排解。当各种宗教文化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进人其生活时,很多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宗教文化的影响。在调查中,有不少学生愿意主动地了解宗教文化,有的学生对阅读宗教典籍有较浓厚的兴趣,这说明当前宗教文化的影响不可小视。

  

  二是一部分大学生由于在学习、生活当中遇到挫折,比如面临失恋、丧失亲人、对于未来前途的迷茫等,往往会因为精神痛苦得不到排解而会借助宗教来获得心灵的庇护、慰籍和解脱。在调查中,有一个女生就是在母亲去世后开始信奉佛教。这反映了—部分大学生本身没有树立起坚强正确的信念,以至于一遇挫折就向最具麻痹作用的信仰靠拢,以求回避痛苦。

  

  三是一些大学生受家庭的影响而信教。调查中有的大学生是在小时候或很早的时候就开始信仰宗教,其中很多同学是受到家庭的影响而信仰宗教的。47名信教大学生中,只有一人遭到父母强烈反对,而其他学生的父母则对其信教行为采取了漠然、默许、理解甚至是积极鼓动的态度。有人甚至表示由于从小受到家人影响,所以,佛教、马克思主义都信,在家信佛,在学校信马克思主义。

  

  四是由于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也影响到了世界各国的政治和文化。电视广播媒体、纸质媒体以及互联网的得到广泛应用,学生了解世界文化的途径越来越多,各种外来文化都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影响。由于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强烈的时期,非常具有探索精神,乐于尝试各种新鲜事物,大学生价值取向正由单一型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同时,西方国家也从未放弃过对我国青年的文化输出和意识形态渗透,其中就有宗教的传播。据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世界人口中有84%、近50亿人口信仰宗教,宗教文化在西方文化中无疑占据相当大的比重,并且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之一,加上宗教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这使得它被一部分大学生所接受。

  

  二、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中传播的特点

  

  大学校园中,宗教虽然不会是主流文化,但它的影响却是隐性的和长期的,不知不觉中左右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成为校园文化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文化要素。因此,把握大学校园中宗教文化发展、流传的特点,有利于在大学生中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建设和谐校园。

  

  1. 宽容性。中华文化具有多样性、宽容性的品格和“贵和”的传统,自古以来对待宗教的态度总的来说是包容的。这种态度在大学生中也有所反映,此次调查结果显示,96%以上的大学生不管自己信教与否都能较理性地对待宗教文化,即便是不认同宗教的大学生也都普遍认为宗教信仰自由是中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要尊重其个人信仰。接受调查的386名同学中,只有12人对他人信仰宗教感到不可理喻,无法理解和认同。相当多的同学认为宗教民俗是一种传统的民间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是中华民族伟大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大学生能有这种心态与其在中学时期都学习过国家关于宗教信仰自由的基本政策不无关系。

  

  2. 模糊性。大学生宗教观表现得很模糊,包括信教大学生在内,大多数学生对宗教本身并没有明确的认知。虽然都知道一些主要宗教比如基督教、犹太教、佛教、道教和伊斯兰教等,但真正了解几大宗教的教义和发展历史的同学并不多。在询问一些信教学生信仰什么宗教时,他们甚至不能准确地回答出来。当然,这也许受到我国传统的佛、道、释三教融合的影响,很多人并不能明确分清这三者之间,以及这三者与其它民间宗教信仰的关系。有些学生对信教的态度很模糊、摇摆、说不清自己算不算是信教者,他们并不参加固定的宗教仪式和宗教活动,很多同学只是在旅游中去寺庙游玩时,来了兴趣就烧烧香、拜拜佛。虔诚一点的,见佛就拜,见神就作揖,至于对象是佛家还是道家的,外国的还是中国的,分不清,也没什么讲究。另外,大学生信教很多时候只是表现为对某种现实功利的具体诉求,例如求神保佑学业有成、爱情顺利、全家平安等。更有些大学生参加宗教活动纯粹就是为了凑热闹。宣称信教的大学生大多也并不完全按照宗教的信念、教义来指导和规范自己在世俗社会中的行为,比如佛教徒不杀生、与世不争等。有80%大学生对宗教和迷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没有明确的认识,二者的概念对他们来说都很模糊。总的来说,大多数声称自己对宗教感兴趣的同学对宗教的了解只是片面的、肤浅的,甚至是浮光掠影的,真正严格意义上的教徒极少。由于笔者调丧的学生大多来自湖南,与信教少数民族占绝大多数的省份作的调查数据可能会有一定出入。

  

  3. 单纯性。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极旺盛的青少年时期,一些大学生仅仅只是出于好奇心或是在宣传鼓动下出于追求心灵的解脱,在遇到困惑时想寻求宗教的庇护,获得精神的指引而信奉宗教的。宗教的智慧、人文关怀、道德意境及其感性的、丰富多彩的艺术美的表现形式,以及宗教内在的神秘性,对大学生也有相当的吸引力,被一部分大学生欣赏、认可。大学生信教大多没有政治目的,极个别宗教信徒与绝大多数非宗教徒信仰上的差异并不等同于政治上的对立。所以,虽然信教人数比例占了12.1%,但只要在大学教育当中引导得当,可以把负面影响降至最小。

  

  4. 外来宗教文化影响加强。自明朝末年耶稣会士利玛窦等传教士来华宣教,基督教就开始对我国的社会与文化发生影响,今天,外来宗教文化越来越对大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圣经》本身就是一部历史典籍、文学作品、神话小说,文学性、故事性强,又通俗易懂,迎合部分精神空虚、寂寞的大学生的口味,由欣赏进而接受,信起“上帝”来,进一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很多年轻人以信仰外a宗教为时髦,以基督教为基础的一些文化元素被很多大学生奉为时尚,如喜欢佩带十字架项链,过圣诞节等。由于我国宗教学学科建设起步较晚,容易受到西方学术思潮的影响,导致在宗教学的专业教学和研究中,西方学术观念仍占据主要的地位。

  

宗教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对策

  三、宗教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产生的影响

  

  当今,一方曲是科学技术卨度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另一方面是宗教的社会作用依然未减,在校园中宗教文化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作用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1.宗教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积极影响。信教的大学生在填写宗教带给他的影响的时候,差不多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宗教让生活充满更多的快乐,皈依宗教能使人与人之间关系更融洽,而自己信教的目的也在于修身养性,奉献爱心。宗教以其极强的道德教化功能对人类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影

响,它包容了许多人类社会世代相传的关于人类发展、社会存在、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极有价值的普遍的道德准则,比如,有些宗教认为此世的苦行可以带来后世的好命,这使得他们即便身处非常困窘的境地也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乐天知命,与人为善。圣经中的一些神话、宗教历史和伦理故事,其哲理箴言充满了智慧,成为西方文明的处世准则。而佛教当中的很多内容如“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也与世俗的道德相一致,具有一定净化人心、规范行为的功能,人们往往能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道德启示。佛家的业力观、因果观的道德警醒意义,八正道的伦理实践意义,定学的身心净化意义,众生平等观的生态伦理意义,随顺自然之法等,这些对提高学生的个人修养,培养其乐观、包容的心态和增强意志力、自制力等有利,也有助于创造和谐优美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信仰宗教还可使人在社会群体中找到某些认同、归属和安全感,对其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另外,宗教文化对音乐艺术、旅游文化和建筑美术等有很大的贡献,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文化品味也具有重要作用。总之,宗教包含有“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精华”和“吸收外国优秀文明成果”这两方面的重要内容,与精神文明建设有一定的内在联系。我们要客观地、正确地把宗教文化的精华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和精神文明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来看待。正确对待其在校园文化建设当中的积极影响。

  

  2. 宗教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由于大学生的心理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过渡阶段,社会阅历少、头脑单纯、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情绪波动大,依赖性和自我意识都很强,独立性和闭锁性共同发展,这使得他们较容易沉迷于.宗教某些教义中,引起思想混乱,产生如宿命论等消极观念,加上很多宗教都具有“出世性”的特点,使得一些大学生在信教后变得逃避现实,甚至消极悲观,丧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 伪宗教文化对大学校园文化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大学生在校园内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引导,很容易受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一些歪理邪说打着宗教的幌子,在社会上包括大学校园内进行宣传,如几年前的“法轮功”就在中国占据了一定的市场。另外,值得警惕的是,在这次接受调杳的大学生中,信教比例虽不算太高,但具有迷信思想的学生却不在少数,不少同学对求签、算命等活动比较感兴趣。

  

  有的同学对世界上是否有鬼神、天堂、地狱、来世等问题持一种怀疑或肯定态度;有的同学相信冥冥中有命运的安排,有的同学对此持模糊态度。星座占卜、姓名测未来、塔罗牌、请笔仙等迷信活动在一些大学里面也盛行一时。起初可能只是觉得好玩,当作一种娱乐消遣,可是时间一长,有些大学生便沉迷其中,深信不疑,甚至每天完全按照星座运势来行事。有些虽然并不很相信,但却也受其心理暗示而改变平时的言行。除了算命以外,灵异、鬼怪文化也成为一部分大学生的热宠。很多宗教、迷信活动现在都是通过网络来进行,网上存在大量的宗教、迷信网站、网页,在巨度上搜索佛教网站,找到相关网页约6240000篇,搜索基督教网站,找到相关网页约1000000篇,在这其中龟龙混杂,良莠不齐。而许多带有迷信灵异色彩的网页,如搜狐的“灵异空间”、“校园有鬼”,新浪的“玄异怪谭”等,也为一些大学生喜爱。有一些灵异惊悚作品如《午夜凶铃》、《异度空间》、《鬼吹灯》等也通过网络大肆传播,这其中相当一部分观众、读者为“80”、“90”后的大学生。那些以冤魂厉鬼、异形怪魔等为形象,以追求惊悚恐怖刺激迷信为目的恐怖灵异文化对大学生的心理成长具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如果沉迷其中,很容易引发自我封闭,模糊现实与想像的界限,情感受到扭曲,面对暴力、杀戮等行为麻木不仁,精神世界变得苍白迷茫,甚至引发抑郁症。

  

  四、正确对待宗教文化在大学校园中的影响

  

  1.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宗教问题,帮助学生了解宗教文化。一是帮助学生区分宗教与迷信及各种“伪宗教”、“准宗教”,正确认识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文化现象的特点,深刻把握“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对于信仰宗教和有迷信思想的大学生,应该进行详细的调杳和走访,对他们进行积极的引导。作为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利用思想政治课堂向学生介绍世界各大主要宗教基本知识,通过把宗教作为一门知识来了解和学习,让大学生了解宗教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把握宗教的实质和社会作用、影响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等。经过正确的途径了解和学习,可以让大学生消除对宗教的距离感、神秘感、好奇感等等。二是引导学生分清迷信灵异作品和中国传统神话、魔幻和科幻故事的本质区别。把《西游记》、《聊斋》、《哈里波特》等神话、魔幻作品同那些单纯追求感官刺激,没有任何思想性和善恶标准的灵异迷信作品进行严格的区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等课程,把书本理论与学生实际相结合,采取个性化的人文关怀教育方式,帮助学生正确疏导在学业、情感和就业等问题上面对的困惑、焦虑和心理压力,培养大学生务实、乐观、进取的心态,教育他们以科学的态度看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勇敢面对人生的挑战和挫折,以满腔热情投入到生活、学习当中,防止大学生以灵异迷信作品来作为“减压”工具和逃避现实的手段。社会、学校和家长应联合起来采取各种措施,从源头上遏制迷信活动的蔓延,同时学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充实学生的课余生活,用优秀文化和时代精神占领校园精神文化阵地。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贯穿理想信念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抵御挫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2.加强党的宗教政策的宣传教育,学校和学生两方面都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宗教。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待部分大学生信奉宗教不必讳莫如深,要端正对宗教的认识,看到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群众性、民族性、国际性等特点。既不能对宗教在大学生中的思想渗透掉以轻心、听之任之,也不能简单地把大学生信教看作思想上的愚昧、政治上的异己。另外,还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宗教文化,如佛教寺院、基督教堂、清真寺等宗教活动场所都是文化遗址的物质部分,基督教的《圣经》、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佛教的《大藏经》等都是人类文明的发展成果和精神遗产。这些经典中包含着的精华,可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精神财富。由于宗教文化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学校在对待宗教的态度上既不能过左也不能偏右,在加强马克思主义无神论教育的同时,也应当强调宗教信仰自由,尊重信教学生。一方面要积极宣传、倡导科学,以消除宗教在大学校园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要坚持信仰自由,充分发扬宗教文化的正面影响,让信教大学生为社会进步作出贡献。要区分正派宗教文化和一切邪教,防止心理尚处未成熟期的学生受邪教的影响。

  

  3.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技术教育,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的主旋律,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另外,加强科学技术教育也有利于学生建立科学观念,避免思想政治教育的单一和苍白。调查中虽然只有12.1%的学生宣称信仰宗教,但是不可忽视的是,很大一部分大学生根本没任何信仰。当然,这有各个方面的原因,例如社会的、家庭的以及学生本人等方面的因素,但作为大学,只有加强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技术教育,才有可能让学生树立起科学正确的信仰。因此,大学要构建起从校领导到思想政治课教师到辅导员再到学校社团的立体网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来教育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文明的重要体现者和传承者,引导学生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的中心环节和根本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作者简介:程钢(1953-),男,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副研究员;梁馨予(1975-),女,湖南网络工程职业学院讲师。

上一篇:《支格阿鲁》与《江格尔》宗教文化比较

下一篇:梅山原生宗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