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文史哲综合实验基地班实施探讨

发布时间:2016-05-18 18:33

  为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探索适合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是近年来许多高校的重大任务。1996年,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决定在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招收文史哲综合实验基地班。新生入学后,学院为探索培养兼学文、史、哲三个专业复合型人才新的教育、管理办法,决定在文史哲基地班实施导师制的教育管理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我们看到,导师制因其独特的优越性,在教育、管理中取得了明显效果。导师在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加强了学生与教师的交流,对培养“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大有好处。

  

  一、导师制的产生和发展

  

  导师制与一般任课教师制的区别在于,其一,导师制要求管教,又管导;其二,导师制要求教师教书育人。这种制度在我国古代早已采用,最早可追溯到先秦时期,即公元前3世纪。

  

  大学导师制,产生于14世纪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作为一种学生教育与管理的重要形式,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思想指导,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因材施教;每位导师指导数名学生,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行为等负有全部责任。导师制的实施对于英国高等教育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促进了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正如学者们评价的:在牛津大学,不是培养绵羊,而是培养具有负责精神的人。这些人今后无论在什么形势下,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加拿大大学教授斯蒂芬•利考克认为:“牛津给了学生某种东西,一种生活和思想方式。”

  

  19世纪导师制正式形成,并被推广到其他国家,特别是在研究生教育中,对高等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主要采用导师制。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一些高等院校在部分本科专业的高年级学生班级均实行了导师制,对培养优秀的本科毕业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二、实施导师制的优点

  

  学院在文史哲综合实验基地班实行导师制是基于两个原因:1996年,学院招收的第一届文史哲基地班学生高考分数较低;社会对基地班了解甚少;那么,如何使基地班成为我院的品牌,得到社会的认可,为自治区培养复合型的人才,学院吸取历史系在教育部“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领目“边疆地区文史哲綜合实验基地研究”。

  

  高年级实行导师制的经验,决定在基地班实行导师制,主要有以下考虑。

  

  0.导师制的实施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因为是首届基地班学生,他们入学后对自己的定位把握不准,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还不十分稳定,主要表现在:个体的政治、社会生活经验不足,思想缺乏稳定性,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弱,这些将会从不同方面影响到他们的学习、生活和成长,需要有老师的引导和教育。而导师制的实行,恰恰解决了这一问题,由于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不多,他们可以通过教学、科研等活动与学生有更多地接触,将自己的思想观点、人生经验传授或影响学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实施导师制是提高基地班学生选课科学性的有效形式。基地班学生从第四学期开设各类选修课。面对众多的选修内容,许多学生往往很茫然,仅凭个人的一些兴趣和感性认识选择课程,有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往往会导致自己所学的课程不成体系或与培养目标偏差太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引入导师制,就是让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根据各自不同的专业爱好,发挥导师在专业上的优势,由导师进行课程配置选择,在体现学生专业特长和爱好的基础上使选课更合理、更具科学性,促进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化。

  

  2.实施导师制是实施因材施教,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21世纪的人才应当是能够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新人,应当是能够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新人;应当是能够主动适应,积极推进甚至引导一系列社会变革的新人。为此,高等教育重任在肩,要改革人才培养和管理模式,实施因材施教。

  

  基地班导师制正是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提出的。由于导师一般在专业上都学有所长,同时所指导的学生数有限,因此,能够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个性、志趣和特长,因人而异地制定其学习计划并进行指导,使每位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如2000级基地班郭华东,是一位激情飞扬、对美国史充满兴趣的同学,针对他的特点,导师引导他看读书、写读书笔记,从二年级开始一步步把他引入科学研究的平台,极大地挖掘了他的潜能,培养了他科学研究的求实精神,现在虽还未毕业,已经写出了几篇达到公开发表水平的学术论文。以个人志趣、能力水平等选择导师,以便学生较早地参与到导师的专业科研活动中去,在此过程中学生将会在专业知识、实践动手能力等方面得到巩固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科研创新的能力,特别是那些专业上具有一定潜能的学生,通过导师的指导会很快在专业上脱颖而出,应该说这也是一种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机会。

  

  3.实施导师制是发挥教师教书育人作用,整合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切入点。教师是传播知识和文明的使者,是大学生成才的启迪者和引路人。人们期望教师不但能“传道、授业、解惑”,而且应该成为“人之楷模”,教师的人格魅力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源泉,教师一方面运用社会赋予的职责,以教学方式与学生发生联系,向学生传播知识,另一方面则以自身的职业修养、道德品质、学识才能等对学生产生影响。

  

  导师制的实行,使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等各方面都能受到导师的指导,也使导师在一定程度参与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这样,导师的学风、学识、修养、品质等都会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调整了目前大学教师只注重教材知识的传递,而缺乏师生间的交流的状况。另外导师配合班主任,既实现了育人的目标,同时也整合了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工作,实现了教师与班主任及团总支干部工作的互相补充,体现了高校全面育人的理念。

  

  4.实施导师制是实现教学相长,提高师资水平的有效形式。基地班导师制的实施,特别强调了对导师的严格要求。作为导师,不仅要具备渊博深厚的学识,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品德,他不但向学生传播知识,更主要的是教他们如何做人。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深入浅出,游刃有余。导师制的实施过程本身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导师与学生交互式的学习与指导过程中,一方面可使学生受到教育和激励,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另一方面更能促进教师的自我培养和继续教育,促进教师勇于探索、不断创新、锐意进取、掌握必要的先进的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知识体系的更新与充实,既实现了教学相长又使师资队伍自我优化。

  

  三、实行导师制的尝试

  

  导师制的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既要保证导师工作的稳定性,又要保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既要使导师制下的学生管理工作不脱节,又要凸现导师制的实施效果。从1997年开始,为基地班配备的导师由每届的1-2名导师,到目前的5-6名导师。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文史哲基地班的特点,我们认为应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教育管理工作。

  

  (一)一年级的工作重点是帮助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完成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

  

  1.第一学期我们组织德艺双馨的教师帮助学生完成学习方法转型的讲座,主要内容有:角色转换——如何从中学生成长为大学生,内容涉及从生活到学习以及做人的方方面面。如,怎样听课和记课堂笔记,如何利用图书馆,如何学好外语,如何写读书笔记,基地班如何运行及应达到的目标。

  

  2.各专业为学生确定一定数量的必读书目。从入门着手,由浅入深。如对历史专业的新生,指导他们先读〈青春的北大〉、〈历史是什么〉、《毕竟是书生〉等中外学者的作品,并定期检查每个学生的阅读情况,请他们谈进入大学的体会和感受。

  

  3.安排有关导师指导每个学生撰写1篇以上的读书笔记,在第二学期期末挑选其中较优秀的作品在学生中间传阅、交流。

  

  4.各专业师生根据具体情况,不定期举行指导、交流活动,属于无主题交谈,内容包括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从人生的价值到前沿的学术动态,从国情、区情到各地风情,从学生的心理健康到身体健康等等,学生自愿参加;另一类是小范围指导,各专业根据本学期课程安排,每次指定5-6名学生参加,由导师进行答疑指导。

  

  5.督促学生加强外语学习,基地班学生外语四、六级合格率超过同时期各专业本科班。

  

  (二)二年级的课程计划,一方面是文史哲必修课的开设,同时还需帮助学生通过计算机和外语四级考试具体工作包括:

  

  1.督促学生加强计算机学习,安排学生使用学院计算机室。

  

  2.帮助学生强化外语学习。

  

  3.在第二学期的适当时间,安排学年论文的撰写指导,并选择优秀论文发表在〈文史哲论坛〉上。

  

  (三)三年级的工作重点是强化训练学生的科研能力,具体工作是:

  

  1.做好学生专业分流工作。

  

  2.继续强化外语学习,争取通过国家外语六级考试。

  

  3.指导学生撰写学术论文,题目自选,或由导师安排。三年级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科研能力,有思想、善思考的学生脱颖而出。

  

  (四)四年级工作重点是指导学生报考研究生和撰写毕业论文,具体工作是:

  

  1.帮助学生做好考研准备工作,确定专业方向。

  

  2.做好推免研究生的遴选工作,对候选人做综合素质考试。

  

  3.指导学生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并协助学院领导安排论文的指导教师。

  

  4.指导推荐研究生人选的毕业论文,使之达到公开发表的水平,为他们在硕士生阶段公开发表论文1-2篇打好基础。

  

  四、实行导师制面临的一些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文史哲基地班取得了一些成绩,近几年学生的考研率逐步上升,社会上学生和家长对基地班有了更清楚的认识,报名上基地班的学生越来越多,由原来的硬性分配到2003年的1:2的比例即可证明。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

  

  1.某些学生的研究方向和导师的研究方向一致,限制了学生的兴趣。

  

  2.部分学生的视野也不开阔,正是由于导师视野所限,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充实自己,另一方面又要开阔眼界,汲取更多的信息。

  

  3.虽然对导师有一定的经济补贴,但并未全面实行。

  

  4.还须强化规范的导师聘任制度以及合理的考核制度。

  

  几年的实践证明,我院对文史哲综合实验基地班学生实行导师制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为专业教师参与学生管理积累了一定经验,同时已培养了一批知识较为广博,基础较为扎实的毕业生。


冯超英(1956-),女,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主任,副教授;钱徤美(1952-),女,内蒙古大学人文学院副研究馆

上一篇:文史哲综合教学法在文学欣赏 都市激情 综合

下一篇:中国哲学人性思想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