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哲学概论的现代定义

发布时间:2023-12-10 06:37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世界就充满着内忧外患。中国人被迫接受西方人的思想和观念,来极力适应世界的变化。传统的农耕文化被资本主义世界的逻辑打破,向西方学习成了有志之士内心最坚定的想法。从最初的学习器物制度,到最终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在这之中,有许多坎坷的历程。而中国人对哲学的认识也是在这样的坎坷中产生的。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没有哲学这一学科,甚至没有哲学这个名词。日本人西周用“哲学”翻译西方的philosophy,中国人引进这一名词则迟至晚清。在西方人眼中,中国没有哲学。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思想家就要接受西方人的逻辑,相反,中国的思想家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发现了类似于西方哲学的内容,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对中国哲学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这不仅是因为强烈的民族自尊心促使中国思想家必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更是因为西方世界的逻辑确实引发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中国人看来,是可以以中国传统的思想来解决的。然而,现代中国哲学不仅要适应中国社会的种种变化,也要针对现代性逻辑下的种种问题。 
  从哲学上来看,现代中国哲学还需要面对西方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来作出相应的回应与沟通。西方哲学传统源远流长,值得学习的东西还很多。从以往学习西方哲学的经验来看,中国人对西方哲学的理解还有很多不足和缺陷。现代西方哲学流派众多,观点纷呈,而且大多数学派和观点都在中国哲学界有一定的市场,因此,甄别和选择也就尤其重要。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理论,当然对中国哲学研究有着指导价值。因此,研究中国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和歧异与会通也就相当重要。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中国哲学在现代的定义将应该从如下几个方面展开: 
  第一,现代中国哲学应当致力于批判时代病症,是批判性的哲学。现代化虽然带来了许多人类之前不能享受的成就和待遇,但是现代化的确也引发了众多问题。当今世界普遍面临着环境问题、资源问题,而信仰危机和价值危机也无处不在。可以说,在这个物质最为昌明的时代,人所面对的精神危机却最为深重。黑格尔认为,现代性的真理就是有用性。[1]人们用有用来衡量周围的一切,而忽视了事物本身的价值和存在意义。因此将世界理解为表象支配的世界,世界失去了其存在论的意义。哲学作为时代最具批判性的理论,当然要对时代问题有所针砭。因之,现代中国哲学要面对时代问题,积极批判现代性的种种弊端,以期能克服现代性的种种问题。 
  第二,现代中国是致力于构建现代人精神理想的哲学。现代中国权利文化和人格理想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一变化虽然适应了现代世界和现代人的逻辑,但是,正是因为权利文化和人格理想的变化,现代人也失去了他们的精神家园。换言之,现代人的生活总是经验的,而没有超验的追求。而哲学正在于给现代人以精神的慰藉。正如冯友兰先生说得:“随着未来的科学进步,我相信宗教的教条和迷信将让位给科学,人对于彼岸世界的追求将在未来的哲学中得到满足。这个未来哲学既是现世的,又是彼岸的。在这方面,中国哲学可能有所贡献。”[2] 
  第三,现代中国哲学是融通马克思主义哲学,富有时代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新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很多精髓的理论和思维方式,中国现代哲学应该吸收发扬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华之处,致力于解决时代问题,建立既不失中国传统哲学固有优点,又具有时代精神和实践精神的新哲学。 
  黑格尔说,哲学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3]也就是说,哲学总是对时代问题的考量和思考,脱离了时代的哲学不是真正的哲学,不是活的哲学。现代中国有许多重要问题需要哲学解释,中国哲学家应该致力于思考时代问题,只有在时代问题的激荡下,才能产生可以走向世界哲学舞台的哲学理论。李泽厚先生曾说,现代中国思想家淡出,学问家凸显。[4]但关乎时代问题,如果不作出自己的答案,那就只能接受别人的答案。我们更期待,有中国思想家能作出自己的回答。中国现代哲学亦将厕身世界哲学舞台,与世界哲学交相辉映。 
  注释: 
  [1]参看[德]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第126页。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版,第376页。 
  [3]参看[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年版,第12页。 
  [4]李泽厚:“走我自己的路”,《杂著集》。 
  参考文献: 
  [1]李泽厚著,《中国现代思想史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徐复观著,《良知的迷惘——钱穆先生的史学》,《徐复观的杂文——记所思》,台湾时报文化出版事业有限公司,1980. 
  [3]郑家栋著,《现代新儒学概论》,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4][德]黑格尔著,《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商务印书馆,1979. 
  [5][德]黑格尔:《法哲学原理》,范扬、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61. 
  [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赵复三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

上一篇:浅谈中国哲学与中国社会人情

下一篇:民国年间的中国近代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