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经验教训及启示

发布时间:2023-12-09 01:32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伟大的革命领袖,意识形态工作是他重点关注的革命工作之一。新中国成立之初,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确立了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主导的国家意识形态。这一时期,我国意识形态工作成效显而易见,其取得新进步的关键在于提高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水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尽管取得一些成效,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中国共产党需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这一工作,否则,就只会原地踏步。 
  一、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领导确立国家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 
  毛泽东对于意识形态工作向来非常重视。他强调:“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1](P. 663—664) 
  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工作对于刚刚建立的年轻的共和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毛泽东把意识形态看成是整个无产阶级领导的整个革命和建设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指出“革命文化,对于人民大众,是革命的有力武器。革命文化,在革命前,是革命的思想准备;在革命中,是革命的总路线中的一条必要和重要的战线。” [1] (P.708)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他又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刚建立,还需要一个逐步巩固的过程。在思想文化领域,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和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即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相适应的”,但是,資产阶级的残余意识形态的存在,“又是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相矛盾的”。[3] (P.68—769)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为确立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比如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加强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等。而文化成为毛泽东意识形态宣传的阵地,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大力宣传弘扬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树立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指导地位,毛泽东领导全国开展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运动,重新发表毛泽东的哲学著作《矛盾论》和《实践论》,掀起学习“两论”的热潮。当时,著名的哲学工作者冯友兰等人全都投入了以学习和研究“两论”为中心的新哲学的普及和宣传工作中。与此同时,针对实际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问题,他们还对唯心主义展开批判,在思想政治领域内开展对《武训传》《红楼梦研究》、胡风“反革命集团”等的批判,在哲学领域开展对胡适等唯心主义历史观的批判。 
  二是在思想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批判。毛泽东有针对性地揭露和批判了意识形态领域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其一,是对“旧”哲学的反省。结合新哲学的宣传与普及,主要以冯友兰、贺麟等人的反省为代表,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旧”哲学进行反省。其二,主要是批判唯心主义思想,比如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其三,是对封建主义思想的批判。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强调要把清除封建腐朽思想的遗毒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工作,并要求开展一系列的批判。 
  三是阐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设问题。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一支庞大的工人阶级知识分子队伍,并形成一套系统的理论。同时,我党在党内进行整风运动加强马克思主义教育。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在领导确立国家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得失分析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为避免由于资产阶级多元化而引起的意识形态多元化趋向,不断加强了党对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毛泽东思维缜密,善于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 
  面对新中国的严峻形势,毛泽东将意识形态工作和政治工作、党的中心工作三者结合起来。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出现“武训热”的现象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他认为,有必要消除封建买办的、法西斯主义思想。然而意识形态斗争区别于一般的阶级斗争,所以他进而指出:“这种批判,应该是充分说理的,有分析的。有说服力的,而不应该是粗暴的、官僚主义的,或者是形而上学的、教条主义的。” [2] (P.393)毛泽东对各种反马克思主义错误思想进行了有力的批判,这一点是充分值得肯定的。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为消除资产阶级思想在思想意识领域带来的不良影响,还曾写信支持两位红学研究的年轻人—李希凡和蓝翎,对俞伯平先生“红学”研究中的资产阶级唯心思想进行批判。可以说,毛泽东始终坚持抓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并保持高度的警觉性。意识形态工作的导向决定着国家的方向和道路。新中国成立初期,背离这条战线的斗争,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但是,毛泽东领导的意识形态工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遗留了不少的缺憾。 
  第一,无形中夸大了意识形态领域的危险性。虽然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对于新中国来说是很必要的,但中国共产党执政时间短,经验不足,有时会将一些暂时性的矛盾当作长期威胁,不自觉夸大了思想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危险性。 
  第二,错误判断了广大知识分子的阶级性,不加区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本质,甚至将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混为一谈。毛泽东虽然一向重视知识分子的问题,但是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却将知识分子划分为第二个剥削阶级。他将学术观点与政治观点混淆,从而把思想批判变为对个人的政治围攻。 

  第三,意识形态工作的原则性虽强,但灵活性不足。无产阶级既要坚持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原则性,也要有工作的灵活性。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更多地偏向于原则性的坚持,而忽略了灵活性的运用。

      三、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领导确立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启示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领导确立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成果是有目共睹的,其不足是很明显的。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有益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是我们党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领导意识形态工作的能力。在我国,我党应做到以下几点,才能确保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 
  第一,提高驾驭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全局的能力。检验我们党执政水平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就是能否自觉地正确地把握意识形态工作。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全局主要是科学地判断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大发展,资产阶级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理论逐渐在国内扩散。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异常激烈,我们必须时刻警惕。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党始终高度重视的一项任务,作为执政党,应科学判断现阶段意识形态的倾向性问题,提高驾驭思想意识形态工作全局的能力,针对不同时期的特点做好思想意识形态工作。 
  第二,针对国际斗争的复杂局势,制定正确的思想意识形态战略。西方国家早期在中国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上推行资产阶级思想价值观以及腐败的个人生活方式。相较之下,我们不仅在物质上处于劣势,也相对缺乏意识形态斗争的经验。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是一种先进的意识形态,区别于腐朽落后的意识形态,而且,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具有极大的隐蔽性。因而,我党要善于总结外国改革的经验,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 
  第三,坚守原则,实行灵活的意识形态策略。即坚持马克思主义主导地位,同时实行灵活多样的手段、政策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和斗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存在的多样性决定了社会文化的多元性。但是,社会文化无非是两种:先进的与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因此,我们要确立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同时,要善于融合非马克思主义社会意识。现阶段,我们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民群众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我们的最终目的是要在广大群众中培养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个过程艰辛而漫长,因此要学会与非马克思主义“共处”,要在共处中教育、引导。 
  第四,制定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意识形态工作方针。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二是要警惕和反对“非意识形态化”倾向,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形态建设。三是继续贯彻执行“双百”方针,划清学术问题与政治问题的界限。同时,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复杂多变,难以捉摸,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说理、批判或批评,不能发动和依靠群众运动。 
  参考文献: 
  [1]毛澤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毛泽东著作选读 (下册)[M],人民出版社,1986. 
  [3]中央文献出版社编辑部.新中国成立以来毛泽东文 稿(第六册)[M] .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褚永慧]

上一篇:自我规训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下一篇:儒家幸福观及其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