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1前言
建筑作为一种人造的自然环境,它的产生和发展除了满足功能和技术的要求外,还反映和表达了社会的各种价值观,包括哲学、经济学和美学等的观念,蕴含着深厚的哲理和思想内涵,体现着丰富的历史沉淀,所以西方人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建筑设计与哲学思想互为同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因此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我们今天的建筑设计极具指导意义。
2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
2.1尊重自然
中國古代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讲究“天人合一”。老子主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就是说人要以自然为师,师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这种尊重自然的观念,从建筑的选址到建筑的方位确定等有着多方面的体现。在选址时,要仔细研究周围的地形地貌,自然环境,寻找阴阳平衡之所在;在选择方位时,最好是背山、面水、向阳的自然方位。最典型的师法自然,应该是中国的园林,它们讲究来自“天然之理”的“因任自然”,讲究“虽由人作,宛若天开”,以求达到人与自然“天人合一”的和谐整体,在平面布局上因山因水,追求自然。
2.2人本主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而不是宗教。中国文化不关心彼岸来世,它是现实理性的,是人本主义的,这样的文化传统决定了民族审美的尺度是人性的尺度。当今国内建筑领域真正缺少而又最需要的就是把人和建筑完整地联系起来,读过建筑史的人都知道“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名言,但实践中它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却常常被忽视。而西方的宗教建筑重在宗教激情,把内心的一切迷妄和狂热,幻想和茫然,都化成实在的视觉形象:超人的巨大尺度,强烈的空间对比,神秘的光影变换,出人意表的体形,飞扬跋扈的动势,骚动不安的气氛。中国的宗教建筑则恰恰相反,重在再现彼岸世界那种精神的宁静和平安。佛教禅宗并不否定儒家所重视的现实生活和日常世界,不否定人的感性生存,“担水砍柴,莫非妙道。”禅是平易的,宁静的。这里没有狂热,没有神秘,有的只是超越的冷静。因而中国的佛寺也并无特异的形象,实际就是住宅的扩大。舍宅为寺,正说明了宗教与世俗生活的融合,两者并无截然的区别。
在中国建筑中没有脱离现实生活的自然尺度,时至今日,这种思想已经演变成当今广为应用的“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创作思路。对人本主义的真正理解,回溯到几千年前的传统哲学思想中去,或许能使建筑师们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拓宽自己的设计思路,创作出更为优秀的作品来。
2.3序列
与中国绘画艺术表现出来的哲学意识相似,中国建筑艺术的主要精神也在于戏剧性地一幕幕安排和推出一连串的空间景象,这些空间是依据一定的组织程序,表现出强烈的整体节奏感。在西方的艺术观念中建筑、绘画和雕塑是同一性质的艺术,被称为美术或造型艺术,它们都着重于静止的物形美的创造,而中国建筑艺术更接近于文学、戏剧、音乐。中国建筑的时空关系,即按照线的运动,将空间的变化融合到时间的推移中去,又从时间的推移中显现出空间的节奏。因此,特别重视组群规划、序列设计、游赏路线。
2.4虚与实
西方建筑的着眼点是团块的造型,具有强烈的体积感。欣赏西方建筑,就象是欣赏雕刻,人处于它的外围,以静止的视点,在中等距离上观赏体量、凹凸、光影。中国建筑就很不同,古代的建筑艺术家总是追求打破团块,使它有虚有实,使它疏通,仿佛有气的流动贯穿。中国建筑单体虽然也具有体积感,但它不是独立的,只是作为建筑群的一部分而存在。
建筑群的组织单位是虚空的庭院,这样一个空间是向着天空打开的,即使在水平方向,它也随时可以通过空廊、檐廊、亭子、门窗渗透出去。院落天井的应用满足了深层功能是精神上的要求。不管是北方四合院落,还是南方民居的天井,都是一种虚空,一种媒介,一种接口。人们围绕它生活起居,举目可见青天白云,远山叠翠,又可时时感受阴晴寒暑,风雨四时,通过它找到了天、地、人的通融契合,从而把人的生命贯注到大自然的流程中去。北京文昌胡同某宅内院、安徽黟县宏村承志堂亭最能集中体现中国古代的空间意识与审美情结。
亭在中国建筑中是最空虚的单体建筑了,四面临空,似无还有,它的空间本质和审美价值,全在于“虚”,即“亭形虚无”。亭不同于西方的雕塑和中国的塔,它不是一个实体,更多地强调其虚空的内部与周围的空间环境之间的联系,它追求的是整体环境的空间美。
2.5封闭的私密空间
儒家思想倡导的“克己”、“中庸”,形成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强烈的封闭态势。他们追求自然、宁静与朴素,是出于对自我私密的保护,习惯于把无秩序的和变化无常的事物限定在一个固定的空间之内。这种哲学思想造成了中国传统建筑所特有的封闭性。
北京的四合院、云南的“一颗印”、福建的土楼、赣南的围屋等,这些中国传统的建筑大都是依这种内向组合的原则而布局的。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我国古建筑中以“间”为单位组成的四合院。四合院具有明显的内向封闭的空间特征,强调围合,将生活中的各类事物解决在这个围合的封闭空间内。中国建筑大到宫殿、庙宇,小到住宅无不是由这样一个个的“间”围合成的四合院,再由四合院串接起来形成一个个的院落。这种组合方式与中国传统的内省、含蓄、包容的处世方法及阴阳和合的哲学思想相协调。
3结语
总之,只有真正领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懂得创新是根本,脚踏实地、立足现实,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生活、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既不妄自菲薄以媚外,也不坐井观天以崇古,运用相关的哲学观念来指导实践,终究会找到既延续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时代感的中国建筑之路,创造出与中国厚重的传统文化相匹配的现代建筑艺术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王晓.新中国风建筑设计导则[M].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6):107+189.
[2]赵潇.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哲学思想[D].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7(3).
来源:装饰装修天地 2017年2期
作者:王文婷
上一篇:《中国哲学简史》读书笔记
下一篇:论萧父对中国哲学史若干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