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金文“孝享”释义
摘要:《周易·萃卦·彖传》有“致孝享”一语,古今学人都把“孝”字理解为普通的孝道之孝,谓“孝享”为孝子之享。实未得古义。本文历考两周金文10余处“享孝”用例及30余例“孝”字用例,几乎无一例外都作祭祀讲。兹结合金文资料以及先秦早期文献,对“孝享”本义作出深入细致的考订。
关键词:周易; 孝享; 金文; 萃卦
a new interpretation of zhi-xiao-xiang mentioned in the hexagram of cui
abstract: the tuan (judgment of the hexagrams) of the hexagram of cui (萃) in zhouyi mentioned a phrase of “zhi-xiao-xiang” (致孝享). from the ancient time to nowadays, scholars always interpret the character of xiao (孝) as filiality. in fact, they didn’t get its ancient meaning. this paper examined a dozen of examples of xiang-xiao (孝享) over 30 examples of xiao (孝) in the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in the western and eastern zhou dynasties, pointing out that xiao meant offering sacrifices to gods or ancestors. combining the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and certain materials of the earlier pre-qin period, this paper made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xiao-xiang (孝享) in detail.
key words: zhouyi; xiao-xiang; inscriptions on ancient bronze objects; the hexagram of cui
《周易·萃卦》卦辞:“王假有庙,利见大人。”《彖传》:“王假有庙,致孝享也。”王弼《注》:“全聚乃得致孝之享也。”说“致孝享”是献出孝子的食物作供品。这样解释于义无差,但还未得“孝享”的确解。孔颖达《正义》说:“享,献也。聚道既全,可以至于有庙,设祭祀而致孝享也。”指出“享”是“献”,“孝享”是“祭祀”,比王弼多走了一步,但尚未落实“孝”的本义。近时出版的《周易译注》[1]、《周易评注》[2]等书,也把“孝”当成后世意义上的“孝道”(或孝心)来讲,或认为“致孝享”是“送去表达孝心的祭品”;或认为“致孝享”是“虔心表答对祖考的孝、享之诚”。都是将“孝”当成普通的孝来讲了。
《周易》是成书较早的文献,它的许多用语还保留古语面貌,有的与两周金文相同,结合金文铭刻来考察《周易》语辞,可使我们更容易掌握其中许多特定用语的准确含义。这里即欲通过钟鼎彝器铭文的“孝享”用例,对《周易》“孝享”一词作一考察。
历考已发现的殷、周金文,商器尚无“孝”字,周器自恭王以后则累见。我们共发现约30余器使用“孝”字(或借“考”字、“”为之),其中“享”“孝”连词的10余器。或作“享孝”,或作“用孝用享”、“用孝以享”,或作“追孝”,或单作“孝”、“享”,都作祭祀讲。下面试观其例。
西周中期器《井南白簋》铭:
井南白(伯)乍(作)季好尊簋,其迈(万)年子子孙孙永宝,日用享考(孝)。(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三·253。下引此书称“选”)[3]
“考”即“孝”的假借字,“享考”即“享孝”。井通邢,国名,在今河北邢台。,西周国族名,据《说文》其地在“南阳穰乡”,即今河南邓县。器铭载邢伯作季“好尊彝”,希望“万年子子孙孙永宝,日用享孝”。季当然不能活万年,子子孙孙“日用享孝”的对象,当然不会是活着的季,只能是对她的神灵致以祭祀了。相同用法的器铭还有同期《 簋》:
(叔)乍(作)丰姞旅簋。丰姞用宿夜享考(孝)于公,于 (叔)朋友,兹簋厌,亦寿人,子子孙孙永宝用。(《选》三·259)
,马承源以为是“室字的繁体,楚王后鼎铭‘六室’别作‘六 ’”。并说“当读为‘’”,《汉书·地理志》之县,或即古国所在地。叔娶姞姓丰国女子,为之作簋,用来“享孝”于公和叔的“朋友”。下面又说“兹簋厌,亦寿人,子子孙孙永宝用”。马承源谓:“厌 ,即《说文》所记民祭祝辞之厌,义为饱足。”说明该器也是用来祭神以祈福的,其“享考(孝)”对象也是对神而言。
是少数民族建立的国家,杜预《春秋释例》:“,允姓之国。”当即《左传》所谓“故允姓之奸居于瓜州,伯祖惠公归自秦,而诱以来”(昭公九年)的允姓之戎,后来东迁居于伊、洛之间者(僖公二十二年)。累迁,下在今陕西商县境;上在今湖北宜城附近。[4](第209-211页)其铭文称“正二月”,见人用自己的正朔,不奉周历,对华夏文化并未完全认同。他们的器铭也用“享孝”一词,说明祀祖祭先乃是中华各民族的共同传统。由于“孝享”是向祖先谨致敬礼,并献供物,故恭王时仲枬二器又作“飨孝”。《仲枬父簋》:“隹六月初吉,师汤父有司中枬父乍(作)宝簋,用敢卿(飨)孝于皇且(祖)丂(考,即孝),用蕲眉寿。”《仲枬父鬲》铭同(《选》三·148)。
“孝享”在金文中又作“用享用孝”或“用享以孝”,添一字以足成音节。西周中期器《芮叔父簋》铭:
内(芮)(叔)乍(作)宝簋,用享用考(孝),用易(赐)眉寿。(《选》三·249)
春秋时吴王阖闾器铭也如是说。《吴王光鉴》:“吴王光择其吉金,玄銧白銧,台(以)乍(作)(叔)姬寺吁宗荐鉴,用享用孝,眉寿无疆。”(《选》四·365)春秋晚期许国器《乔君钲》:“乔君淲虘与朕以嬴乍(作)无(鄦,即许)者俞宝,其万年用享用考(孝),用旂眉寿。”(《选》四·408)《番君召簋》:“番君召乍(作)(簠),用享用孝,用祈眉寿。”(《选》四·411)齐昭公时器《鎛》:“保其身,用享用孝于皇祖圣叔、皇(妣)圣姜,于(与)皇祖又成惠叔、皇(妣),又成惠姜、皇丂(考)。”(《选》四·533)楚共王或康王时器《王子午鼎》作“用享以孝于我皇且(祖)文考,以蕲眉寿”,等等,并其明证。
金文中除了用“孝享”表示祭祀外,在其他“用孝”、“用享”、“用追孝”的事例中,也都是用于祭祀。西周恭王或懿王时器《师簋盖》铭:“用享于宗室。”(《选》三·166)春秋时黄国器《黄君簋盖》:“用易(赐)眉寿黄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享。”(《选》四·413)《尔雅·释诂》:“享,献也。”享即献神以礼品,“用享”即祭献供物。这与《周易·损卦》:“二簋可用享。”《益卦》六二:“王用享于帝。”《升》“享”又作“亨”,六四曰:“王用亨于岐山。”用亨即“用享”也,与金文都是同一意义。此类金文中甚多,兹不备举。
作“用追孝”者,有恭王时器《师 父鼎》:
用追考(孝)于剌仲,用乍(作)尊鼎,用匄眉寿黄吉康。(《选》三·134)
宣王时器《颂鼎》:
用乍朕皇考龚弔(叔)皇母始(姒)尊鼎,用追孝,蕲匄康虔、屯右(纯祐)、通禄永令。(《选》三·302)
孝王时器《几父壶》:
乍(作)朕剌(烈)皇考尊壶,几父用追孝,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选》三·200)
上举三器铭皆“用追孝”三字连用,也有只作“追孝”者。
王或孝王时器《钟》:
。夙夕圣(爽),追孝于高且(祖)辛公、文且(祖)乙公、皇考丁公龢林钟。(《选》三·192)
“追孝”与“用追孝”同义,皆谓向已故祖先追祭以献其供物。金文中此类用法特多,此外还有《颂壶》(《选》三·304)、《颂簋》(《选》三·303)、《曾仲大父簋》(《选》三·331)、《虢姜簋》(《选》三·355)、徐国器《儿钟》(《选》四·384)、《鄀公平侯鼎》(《选》四·420)、《鄀公簠》(《选》四·420)、《邿遣簋》(《选》四·532)等器铭。《尚书》、《诗经》也有“追孝”之词,前人不知,都讲错了。
如《尚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旧注以为“追孝”乃“善继先祖之志”,实不通古礼之谈。《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匪棘其欲,遹追来孝。”郑《笺》释“遹追来孝”曰:“述追王季勤孝之行进其业也。”历观金文,没有一处可作“善继先祖之志”讲的。那么何以称“追孝”呢?这实与周人的时祭制度有关。《礼记·祭义》说:“祭不欲数,数则烦,烦则不敬。祭不欲疏,疏则怠,怠则忘。是故君子合诸天道,春禘秋尝。”盖古之祭祀,讲究适时,大型祭祀活动都在春、秋两季举行,是为正祭。故《诗经·鲁颂·閟宫》曰:“春秋匪懈,享祀不忒。”《孝经》说:“春秋祭祀,以时思之。”《中庸》也说:“春秋修其祖庙。”《周礼·地官·族师》也说:“春秋祭脯。”都说明春秋两季是正祭。过此时者,谓之追祭,即“追孝”是也。我们历考金文中使用“追孝”一词时,多非春、秋两季的祭祀。如上引《师父鼎》在“隹六月既生霸庚寅”,《颂鼎》在“隹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颂簋》、《颂壶》同《鼎》铭,《几父壶》在“隹五月初吉庚午”,《钟》无日月。《儿钟》在“隹正九月初吉丁亥”,《曾仲大父簋》在“隹五月既生霸庚申”,《公鼎》在“隹十又四月既死霸壬午”,《公簠》无日月,当与《鼎》铭同时。《邿遣簋》无日月。可见,“追孝”诸器,所祭或在五月,或在六月,或在九月,或在十四月(闰月),都不是春秋两季的正祭。于礼实为补祭,故称“追孝”。清儒陈奂《诗毛氏传疏》解“遹追来孝”说:“遹追来孝,犹言‘追孝于前〔文〕人’也。遹,发声;来,语助。”只有“追孝”二字才是实词,与金文同。最近中华书局新版程俊英等《诗经注析》亦谓“遹、来,语助词”,“追孝”为“追思孝顺已死的祖先,即继承祖先美德的意思。”也犯了前人望文生训同样的错误。苏轼《东坡书传》已经隐约意识到“善继先祖之志”释“追孝”的不妥,改释说:“使得追孝于前文人,奉祭祀也。”
以“奉祭祀”说“追孝”,甚合情理,也符合金文的意思,但还不知“追孝”即是“追祭”。
《诗经》“孝”字用例,也与金文十分吻合。有“孝享”连言者,有“以孝以享”连用者,也有“追孝”连用者,还有独用“孝”或独用“享”者。
《诗经·天保》有“吉蠲为,是用孝享。禴祠烝尝,于公先王。君曰卜尔,万寿无疆”的诗句。《诗》所谓“孝享”,也用于“禴祠烝尝,于公先王”之时,明显是一种祭祀活动。《载见》:
载见辟王,曰求厥章,龙旂阳阳,和铃央央。 革有鸟,休有烈光。率见昭考,以孝以享。以介眉寿,永言保之,思皇多祜。
这里记载的是一次仪式盛大的祭祀场面,在“以介眉寿”为目的的活动中,仿佛见到了他们逝去的英明的祖考(“昭考”)。这里“以孝以享”的用法与金文“用享用孝”一致,“以”、“用”都有补足音节的作用;“以介眉寿”,也与金文“用旂眉寿”、“用匄眉寿,迈(万)年无疆”相同。郑玄不知,却将“孝享”讲成二义,说:“以致孝子之事,以献祭祀之礼。”马瑞辰《通释》纠之,曰:“孝与享同义,故‘享祀’亦曰‘孝祀’。”“此诗‘以孝以享’,犹《潜》诗‘以享以祀’,皆二字同义。合言之则曰‘孝享’,《天保》诗‘是用孝享’,犹《閟宫》诗‘享祀不忒’也。《笺》分孝享为二义,失之。”今人程俊英等《诗经注析》已从马说以驳郑,洵有见地。
在此意义上,《诗经》或径称为“孝祀”,《小雅·楚茨》之诗记烝享之礼,其四章曰:
我孔矣,式礼莫愆。工祝致告,徂赉孝孙。苾芬孝祀,神嗜饮食。卜尔百福,如几如式。既介既稷,既匡既敕。永锡尔极,时万时亿。
据诗人所述,祭神完全是一种功利行为,“神嗜饮食”,故要用馨香的供品去“孝祀”于他,然后才能求得“百福”和“万亿”之年。这个“孝祀”与《閟宫》的“春秋匪懈,享祀不忒”之“享祀”、《楚茨》“以为酒食,以享以祀,以妥以侑,以介景福”之“以享以祀”、《周易·困卦》九二的“困于酒食,朱绂方来,利用享祀”之“享祀”,用语都是一样的。
《鲁颂·閟宫》曰:“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允文允武,昭假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靡有不孝,即没有时至而不祭者,那样才能获得福祜。
因此,是否适时祭祀祖先就成了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一个孝子的标准了。所谓“五刑之属三千,不孝为大”,不能按时祭祖是最大的恶行,故武王伐纣作《牧誓》,历数商纣罪状时,即以“昏弃厥肆礼弗答”为首罪。《礼记·王制》:“(诸侯)山川神祇,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诸侯之所以要重视祭祀,缘在乎周天子以此为黜陟之大法。《左传》文公二年说:“凡君即位,好舅甥,修昏(婚)姻,娶元妃以奉粢盛,孝也。孝者,礼之始也。”定公四年,郧公辛曰:“灭宗废祀,非孝也。”能娶妻生子以奉祭礼,这就是孝;不能生子有后,使宗庙无血食,缺祭祀,就是不孝。其中用意,亦可见矣。这正是“孝”为祭祀这一“先王”遗制的准确表述。后世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所谓三不孝,当是生不能事,死不能葬,又不能祭。以无后为大,也是因为无后人奉祭祀的缘故。
”的繁化,都是祭祀的活动。我们认为《周易·萃卦》的“孝享”也应作如是观,《彖传》说“王假有庙,致孝享也”,“孝享”活动在庙中举行,其非祭祀而何?来知德《周易集注》说:“尽志以致其孝,尽物以致其享。”认为毕恭毕敬(“尽志”)地行礼就是“孝”,尽其所有奉献供品(“尽物”)就是“享”,实得“孝享”本义。“孝享”一词,浑言之都是祭祀;析言之,则“孝”乃向神行礼,“享”乃向神献物,这才是它们的正解。
参考文献:
[1]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3]马承源.商周青铜器铭文选[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
[4]舒大刚.春秋少数民族分布研究 [m].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
上一篇:郭璞易占与道教关系探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