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借助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发布时间:2015-07-09 11:17

借助国学经典,提升人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国学经典,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传统论文联盟http://文化精粹篇章,蕴涵着深厚的人文思想,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传承着仁、智、勇,兼以真、善、美和谐统一的崇高道德标准,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学习材料和内容。在经典诵读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一、重吟诵
  国学经典诵读是继承祖国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方法。刘勰说:“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在国学经典诵读中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给学生提供吟诵的机会,让学生在大量的吟诵中,把作品中无声的文字变为有声的语言,与作者心灵相沟通,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以此走入国学经典诵读“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的意境中,即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有节奏地读出作品的独特神韵。因此在教学生诵读经典时,教师应进行方法指导,使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得重音、停顿、语速、语调等要领,并在反复吟诵中达到视觉与听觉并用,唤起无法言说的情感冲动,并在“润物细无声”的诵读中受到人文熏陶,逐渐内化为高尚的思想道德、健康的审美情趣、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重自主
  要让学生明白国学经典中根本的、内在的、具有规律性和普遍性的“道”,就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感悟中明白其中道理,从而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在国学经典诵读中,我们应倡导学生在规定阶段完成规定内容后,诵读更多的经典,要让学生将经典诵读当做自己的事去做,自主地安排诵读的时间与内容,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量,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在诵读过程中,教师一是应充分调

动学生的诵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诵读,尽情吟诵;二是多一些“引导发现”,少一些“告诉约定”,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论文联盟http://合作者,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发散自己的思维,进行个性化阅读和鉴赏,在吟诵中自悟自得,在学习中真正学到属于自己的国学经典。在自悟自得中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加深人文底蕴,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三、重渐悟
  人文主义认为,教育应专注于人的世界、人格的世界,把培养独立人格和独特个性当作优先追求的目标。人格和个性的培养应是在“润物细无声”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也就是说,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是潜移的、渐进的,是在长期的感悟熏陶中逐步形成的。小学生处于一个身心发展的上升时期,心智还不完全健全,理解能力有限,对国学经典中的词句、深奥的道理、凝练的语言理解与把握起来很困难。作为教师不必要求太高,可以把“诵读为本,不求甚解,渐得见悟”作为开展诵读国学经典活动的一个指导思想。在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可应用脚手架原理,在学生够得着的范围内进行一定的讲解,让学生在接受经典教育的时候,在接触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过程中,通过反复诵读,潜移默化中爱到经典中所蕴含的思想道德、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熏陶,从而使一部部经典在他们那幼小的心灵中不断地反刍、发酵,使之成为他们一生高远见识、完美人格的源头活水,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生今后的“反刍”提供了语言材料。
  四、重形式
  小学生正是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他们的心性不稳,在经典诵读的过程中,我们应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热爱经典、享受经典,形成经典诵读的兴趣,保证经典诵读的连贯性。在国学诵读过程中,我们一是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激励学生诵读兴趣。如利用早读前五分钟、课前两分钟,可以在班级中集体开展诵读,使诵读活动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开展诵背比赛,评出一批诵读尖子,从而带动大家深入持久地进行诵读,举行国学联欢会等。二是通过学科整合,调动学生学习国学的兴趣。如将经典的内容插上音乐的翅膀,在音乐课上孩子们或给经典的古诗词配上节奏,即兴来上一段说唱,或者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深情吟唱。通过以上形式,让学生在活动中、在游戏中、在课堂中感悟国学经典的魅力,感悟国学经典所蕴藏的人文内涵,从而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国学经典诵读如一股春风潜入学生的心灵,滋润着他们的心田。让我们一起追寻“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境界,让孩子在国学经典的滋养中健全人格,充实心灵。

上一篇:大众传媒时代国学形象的媒介传播方式

下一篇:浅谈语文教学中的国学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