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拭的现实主义词风研究
摘要:苏拭是浪漫主义词人,已成定论。论者多循其革新解放精神和浪漫主义情调进行研究,而对苏拭的现实主义词风进行系统论述的则为少见。本文就苏拭的人生轨迹对其现实主义词风作一初步探讨。
关键词:苏拭;现实主义;词风
abstract: su shi is the romanticism excellent poet, has become the conclusion. by follows its innovation liberation spirit and the romanticism affective tone conducts the research, but wipes to soviet the realism word wind carry on the system elaboration rarely. this article the life path which wipes on soviet to its realism word wind makes a preliminary discussion.
key word: su shi; realism; word wind
前言
文章开头从苏拭的生平谈起,提出问题——论苏轼的现实主义词风。主体部分从四方面详细论述: (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二)关心民生疾苦,对穷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分析诗人的思想根源。 (三)抒发个人感慨,探索人生奥秘。(四)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北宋苏拭是继柳永之后的著名词人,然而他的一生是坎坷不平的:青年时期参加进士考试,获第二名,雄心勃勃,要求变法;中年时期出任杭州、密州等地方官,主张温和改革,与王安石政见不同,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担任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中老年时期返京任翰林学士等职,因反对司马光全面废除新法,再次出任杭州、扬州等地方官;晚年时期被贬惠州、儋州等地,生活十分艰苦。苏拭这起伏曲折的人生经历,使他有更多机会接触社会,深入到各阶层,创作了许多文学著作,在当时享有盛名:“其为文章,才落笔,四海已皆传诵,下至闾巷田里,外及夷狄,莫不知名,其盛盖当时所未有”。①
一、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心
普列汉诺夫说:“一个艺术家如果看不到当代最主要的社会思潮,那么,他的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实质的内在价值就会大大的降低。”②民族斗争是宋代主要的社会问题,在词史上,苏拭较早把民族矛盾引入词中,扩大了词的题材,增强了词反映社会生活的能力。
熙宁八年(1075)七月,辽主胁迫宋王朝, “刘”地界‘辽”, “凡东西失地七百里”。③这年冬天,苏拭写了著名的《江城子·岳州出猎》,其下片:“酒酣胸胆尚开张,鬃微霜,又何妨:情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词中借出猎习射,来抒发他渴望驰骋沙场;为国靖边立功,驱走入侵之敌的豪情。又如《阳关曲·赠张继愿》:
受降城下紫群郎,戎马台南旧战场。
恨君不取契丹首,金甲牙旗归故乡。
这也是一首抒发爱国主义激情的壮歌。作者通过对汉唐盛世不受外族欺侮的羡慕,表现了对宋朝衰败国事的深深失望。这里说“恨君”,实际上是表达作者报国无门的忧愤;在北宋词中,这样与当时边境事件有直接联系;’并且反映杀敌靖边的爱国感情的作品是不多见的。在这以前,范仲淹在西北边上写的《渔家傲》词,抒发了“燕然未勒遇无计”的苍凉悲壮的感慨,也包含着对国事的关心;但是,苏词所表现的爱国感情却强烈得多,深厚得多,风格也更为道劲豪放。“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巩固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④苏拭的爱国主义激情如此强烈,除受当时历史条件影响之外,还与他从小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有关,其父苏洵《六国论》一类文章,旨在对付西北二边的侵犯,不为空言,切中时弊,关系到宋朝立国之根本,给当时的执政者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历史教训。苏拭在其父的影响下,对边防大计也有过不少积极的建议,可惜只起到了科举考试中敲门砖的作用,对消洱边防大患竟丝毫无补。
苏拭被贬时,仍常关心边事。在《与滕达道书》中他问:“西事得其祥乎?虽废弃,未忘国家虑也。”可见,苏拭无论穷达都关心着国家安危,他在《浣溪沙·送梅庭老赴潞州学官》中说:“上党从来天下脊,先生原是古之儒,时平不用鲁连书。”潞州地区地势高,又北临辽国,是个边防重镇,而梅庭老“原是古之儒”,本来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可惜“时平不用鲁连书”,这“时平”是苟且偷安的统治者用屈辱投降政策换来的,“奉之旨有限,而求之者无厌”。⑤这怎能不激起作者的愤慨呢?苏拭看到统治者只知道宴安享乐,而忘记了大片边地,他遥望边关,不胜感叹;“歌翻杨柳金尊佛,饮散凭栏无限意,云深不见玉送遥,草细山
重残照星”。⑥元丰四年十月,苏拭贬官黄州,当他得知种鄂率军大败西夏时,异常兴奋。但不到一个月,战局剧转,宋军惨败,折损将土与民夫三十万,宋朝军事上的腐朽完全暴露了。自此,西夏更加猖撅。国势的虚弱衰危,个人遭遇的坎坷,使苏拭内心处于极度的矛盾之中。苏拭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泛舟赤鼻矾,写下了一首热情向往英雄事业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苏拭以祖国雄伟壮丽的江山和悠久的历史作背景,借对历史舞台上曾导演过的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的周瑜的怀念,塑造了一个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而抒发了作者强烈渴望为祖国作一番事业的抱负。词中也流露出事业无成、早生华发的感叹,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
盾。这里虽有政治上无可奈何的一丝哀怨,但向往英雄业绩的豪迈气魄,仍是苏拭全词的主旋律。在“乌台诗案”中,被“锻炼几致于死”⑦之后,苏拭处于逆境,而抱负依然藏于胸中,洋溢于字里行间。这种执着的精神是令人钦佩的。多数论者只注意这首诗的豪放词风,殊不知,通过其豪放所表现出来的现实反映,在词史上亦是绝无仅有的。
二、抒发个人感慨,探索人生奥秘
苏拭出身中小地主家庭,他凭自己的才能,二十二岁就名震京师,得到欧阳修等老臣的赏识,不到二十三岁即已登馆阁清要之阶,得直史馆。可是熙宁二年,他遇到了一场来势迅猛的暴风雨袭击——王安石变法,因与王安石“议论素异”而屡遭排挤、打击。从此,他带着伤痛顽强搏击,但始终未能实现自己的伟大
抱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得不到实现的苦闷,在他的词中随处可见。如《沁园春·赴密州早行马上寄子由》: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用舍由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着。身长健,但忧游卒岁,且斗尊前。
这是下片,回忆他们初到汗京时的情况,少年锐气,自负才学,真有不可一世之慨。而回忆之中隐含着仕途坎坷的愤懑。似乎在倾吐满腹的块垄不平。苏拭还常借吊古、赏月、咏物来抒发胸中的愤慨,如《满江红,寄鄂州宋使君奉品》说:“《江表传》,君休读。狂处士,真堪惜。空州对鹦朗,苇花萧瑟。独笑书生争
底事?曹公黄祖俱飘忽。‘愿使君还赋滴仙诗,追黄鹤!”这首词者凭吊古人联想现实的深沉感慨,表现了对三国时弥衡空持才气的可惜,傲物狂放的不可取;更否定了曹操、黄祖这样迫害人才不能容人的偏狭当权者。这里不能说作者没有交织进个人身世之感,但是苏拭认为才士的狂放和当权者的偏狭,只应让它成为历史。从现实出发,自己有过弃冠冕而归隐的念头,可又怎能忘情于朝政?结句是说尽管李白这个切盼朝政清明自已得以进用的希望成为泡影,但总要胜于崔颢只知思念故乡的个人愁苦。苏拭把自己在被贬滴中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更高的境地,从而解脱矛盾与苦闷。
正因为理想抱负无法实现,一种怀才不遇愤世嫉俗的情绪不断从他的词里流露出来。《行香子·清夜无尘》中,作者“虽抱文章,开口谁亲?”怀才不遇,继而又自我解脱: “且陶陶乐尽天真”。“天真”是指不受礼教影响的性格,此词流露出人生苦短、知音难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摆脱世俗困扰的意愿,基调是开朗
的。但毕竟理想越来越飘渺,对这个封建文人来说,恐怕只好“何辞更一醉”⒃了。
苏拭在理想抱负没有得到实现的时候,借佛老思想来排解心中的苦闷,这虽有消极的一面,但能使苏拭遇事达观,超脱,心胸旷放开阔。他不管受到多么沉重的打击,面临多么险恶的环境,都没有被压得抬不起头,《定风波》词形象地体现了这种旷达胸襟: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枝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突然而来的风雨袭击下,苏拭追遥自得,安之若泰,果然微寒驱散了醉意,前时迎来了日光。他在旅途上如此,在坎坷的人生道路上不也是这样坦然自处的吗?这种旷达胸怀,简直可以傲视一切磨难艰危,而达到谈笑生死、履险如夷的境地。苏拭善于把儒家“仁者不忧”的精神同禅宗“看穿忧患”的思想结合起来,以应付复杂多变的环境,这正是他所以能处处坦然,无往而不乐的重要原因。正因为苏拭具有这么一股不畏“风雨”的精神,所以他不甘受困厄摆布。他见到黄州的兰溪竟是从东向西的,便高兴地唱道:“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体将白发唱黄鸡”。它否定了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戏》诗中所表现的黄鸡催晓,白日催年,徒自伤老的悲叹,抒发了他对所谓命运发出的抗争,表现出积极乐观的进取精神。
苏拭经过仕途奔波以后,思想感情逐渐接近了陶渊明。《江城子·梦中了了醉中醒》就把他的东坡雪堂比作陶渊明的斜川,认为只有他和陶潜能做到梦中清楚,醉中清醒。但他毕竟没有陶潜清醒,归田只是说说而已。《菩萨蛮》说:
买田阳羡吾将老,从来只为溪山好,来往一虚舟,聊从物外游,有书仍嫩著,且漫歌归去,筋力不辞诗,要须风雨时。
这首词说明了苏拭欲退而不忍的矛盾心情:一方面要远离人世的纷扰,“聊从物外游”;另一方面又要用文学揭示社会斗争。这样看来,他的理想抱负始终没有磨灭,只是在他踏上坎坷道路时,这个理想抱负便离他越来越远了。因此,苏拭也越来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色彩:他开始放浪形骸,日饮无数。征歌逐舞,填词纳妾,然而又并非真正地沉沦于醇酒美女之中,最终也没有归隐,其雄心壮志,牢骚不满,竟在艳科小词中“爆发”出来,振起一代豪放词风,增强了词反映现实生活的能力,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这不能不说是对词史的一大贡献。
三、关心民生疾苦,对穷
奢极欲的统治者的不满苏拭在政治上的指导思想是儒家的孔孟之道。他考进士所作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中心就是“仁政”治国,但苏拭比较重视客观实际。因此,他能够关心国家命运投身政治斗争,写下许多反映国计民生的优秀作品。
苏拭认为,朝迁应体察民情,《望江南·超然台作》就反映了民不聊生的凄凉景象:“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磋。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春。词中“却咨磋”为全词脉络, “试上超然台上看”关心春,
关心民, “半壕春水一城花”,风景不殊,可惜“烟雨暗千家”。细雨霏霏,贫困居民烟火不举,更加凄暗。苏拭被排挤出朝,身为地方官, “政虽无术,心则在民”,⑧但仍不能使百姓摆脱贫困的境地,不禁感慨万端,借酒销愁,酒后仍是咨磋,不能忘情于国计民生,不是把最好的年华献给事业,实现“上益圣德,下济苍生”的伟大抱负,而是用诗酒消磨,更觉不堪了。
元丰元年春大旱。时苏拭任徐州,城东有一石潭,苏拭曾来这里祷雨,后来旱象缓和。初夏,他又到石潭去谢雨,沿途所见已是一派丰收景象,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唱道:“惭愧今年二麦丰,干歧细浪舞晴空,化工余力染天红”。⑨他更在《皖溪沙·徐门石潭谢雨》一组词中描绘了旱灾解除后农村欣欣向荣的气象,表现
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感情和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如其五: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
何时收拾耦耕身,日暖桑府光似泼。
风来蒿艾气如薰,使君元是此中人。
即使在这丰收在望的时节,苏拭也忘不了青黄不接时处于饥寒中的人民。还不禁使人想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6天下寒士俱欢颜”⑩的高尚精神境界,而且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⑾的情怀亦于此可见。
苏拭在词中不仅写了对劳苦民众的同情和关怀,还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的歌女,表现了对荒淫无耻的统治者的不满。苏拭家有歌妓,朝云就是他从歌妓中所收的爱妄。他确有随俗浮沉的一面,但主要还是像白居易那样,由于政治升沉、生活遭遇等各种因素,使苏拭产生对歌女的同情与关怀。白居易发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⑿的慨叹,苏拭也发过“天涯同是伤沦落”⒀的感叹;他更把殷勤留别的佳人引为比旧交新贵更为难得的知己。在与歌女惜别时,竭力安慰她们,要她们痛痛快快哭一场,索性泪珠也不用擦掉,就把它弹在征衫上,好让将来有缘再见时,重话旧情, “泪珠不用罗巾混,弹在征衫,图得见时说。”⒁这是多么深厚、真挚的情意啊!
有爱必有恨,苏拭对玩弄歌妓的荒淫无耻的统治者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如《减字木兰花·赠小鬟瑟琶》:“瑟琶绝艺,年纪都来十一二。拨弄么弦,未解将心指下传。主人滇小,欲向春风先醉倒。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那个才十一二岁的瑟琶女,技艺超群,但还是不解风情,还不能满足“主人”对她所抱的“欲向春风先醉倒”的非分之求,因而在她献技的过程中,百般责怪。东坡对此实在是忍无可忍,即席作了这首词,交给小瑟琶手弹奏,对那位“主人”进行了无情的讽刺。要是“主人”还有点人心,当他听到小瑟琶手高唱“已属君家,且更从容等待他”的时候,定会惭愧难堪,无地自容。这正像棉花里包针,直刺“主人”心窝。
苏拭还把针尖刺向最高统治者,如《华清引·感旧》上片写杨氏盛时华清宫的繁盛热闹,暗斥唐明皇宠爱贵纪,天宝年间生活的荒淫奢侈。“五家车马如水,珠玑满路旁。”下片写安史之乱后华清官的凄凉寂寞。“翠华一去掩方床,独留烟树苍苍”。苏拭曾指责宋仁宗“后宫之费不减敌国金玉锦绣之工,日作而不息,
朝成夕毁,务以相新”。⒂词中所写并非单纯的吟古,而是针对现实,揭露当时统治者的荒淫奢侈,也含有以往呈为鉴的意思。苏拭这类关心民生疾苦以及对统治者不满的词作,深深地体现了作者社会实践的体验和创作激情。词中所表达的这种思想,也正是苏拭词的现实反映。
四、对美好生活的热爱
苏拭一方面关心着国计民生,抒发自己的身世感慨;另一方面,又善于发现生活中光明的、美好的、善良的事物。他以诗人的敏感和热情去诗人接物,使人感到他的词作有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让我们更深更广地领略生活的意味。如他在《阮郎归初夏》中写道:“绿槐高柳烟新蝉,董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沈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人圆。”作者描绘了一幅美妙的初夏家庭生活图景:院子里绿槐高柳上小蝉不唱了,有人奏起了歌咏承平的南风曲子。碧纱窗下沉香烟袅条飘散。净净棋声把人从午睡中惊醒。一陈小雨过后,轻风翻转着新出的碧荷,榴花开得红艳艳。娇妻在瓷盆里洗着菱藕之类的消暑生食,激起白玉般的水珠子,一会儿碎了,一会儿又聚拢。’又如《瑞鹧鸪·观潮》描写了中秋节水乡弄潮的欢腾场面:“碧山影里小红旗,依是江南踏浪儿,拍手欲嘲山简醉,齐声争唱浪婆词”。
苏拭还有一组《渔父》词,以洗炼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渔家生活场景,具有一定的真实性。在这首词里,苏拭着重写渔民的豪爽和民风的淳厚,“渔父饮,谁家去?鱼蟹一时分付。酒无多少醉为期,彼此不论钱数”。也写渔父形象的萧闲之乐:“渔父笑,轻鸥举。汉汉一江风雨。”渔父形象中也有作者的影子: “渔父醉,春江早。梦断落花飞絮。酒醒还醉醉还醒,一笑人间今古。”还有通过在风浪中操舟老渔翁形象的描绘,借以抒写自己胸襟的。“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⒄”在浪起掀舞舟中渔翁的画·面上,作者深有寄托:宋玉的《风赋》虽有讽于楚王,硬说风也有雌雄之分,其实,无论谁,只要胸中有一点浩然正气,就可以当此千里快哉之风。苏拭把胸中的浩然正气借助于风浪中操舟渔翁的形象表现出来,灌注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苏拭自幼受故乡山水的陶冶,峨眉天下秀,培养了他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歌颂祖国山河是苏词一个重要主题。如《减字木兰花》: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春播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不似天涯,卷起扬花似雪花。
这是苏拭晚年被流放到海南儋州所作的春词。通过对春祭和海南风光的描绘,写出了儋耳的淳朴古风与盎然春意。作者虽然也被勾起对中州的怀念,但是飞起的杨花漫天似雪,觉得这里的春光与中原同样美,并不像荒远的天涯海角。词里洋溢着健朗开阔的情怀,风格明快清新,毫无衰迈颓丧之感。可见苏拭对生活
的热爱,健旺的进取精神,不论遭遇如何而始终如一,至老不衰。
苏拭对美好生活的热爱还表现在对亲友的深厚情感上。前人曾有苏拭之词短于情之说,这种把情的内容局限于脂粉之间,理解得过于狭隘,且全然不符合苏词的实际。其实,东坡是笃于情的。如他把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推而广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⒅成为千古绝唱。又如抒发真挚爱情的悼亡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这是为悼念亡妻所作。虽然生死正相别十年,孤坟又相隔千里,但苏拭还是那样哀思深切,结想成梦。结句谈想亡妻在地下为怀念自己而不胜痛苦,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加强表现了词人对亡妻的怀念,显得情意更为深切。苏拭对朋友,也怀着深厚的情谊。“一曲阳关情几许?知君欲向秦川去”。⒆他的友情词就是这样发自肺腑的,贯注着充沛的真情实感。如《江城子·孤山竹阁送述古》真切体现出远离友人的眷恋。“漫道帝城天样远,天易见,见君难……画堂新创近孤山,曲栏干,为谁安,飞絮落花,春色属明年”。上片借歌女的情态、歌声和心情,写山居者对行者的无限依恋;下片写当地好景虚设,春光阑珊的旧迹难寻,来刻画故人去后环境氛围的寂寞冷清,把惜别之情写得深至精微,反映出作者对友情的深笃。
清人刘熙载《艺概》说:“东坡词颇似老杜诗,以其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也,苦其豪放之致,则与太白为近”。这对苏词的现实反映是一个很好的评价。
注释:
①李绍序《东坡全集》。
②转引自《中国现代文学专题选讲》第87页。
③《历代通鉴辑览》卷七十七。
④《列宁选集《第三卷》第608页。
⑤苏拭《教战宋策》。
⑧苏拭《玉楼春·高平四起并雄垒》。
⑦《宋史·本传》。
⑧《东坡集》卷三十四《谢雨祝文》。
⑨《中国文学史纲要》第三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53页。
⑩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1范仲淹《岳阳楼记》。
12白居易《瑟琶行》。
13苏拭《醇落魄·席上呈现杨元素》。
14苏拭《醉落魄·苏州间门留别》。
15苏拭《进策》。
16苏拭《浣溪沙·山l兰芽短侵溪》。
17苏拭《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屋全》。
18苏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上一篇: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下一篇: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