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学视域下的“※族”新词研究
摘 要:本文以符号学的观点为指导,以“※族”等新词新语为研究材料,探讨其表达机制,力求揭示出它们与汉字的造字法、构字法以及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符号学;※族;造字法;构字法;意象思维
一、汉字符号学认为,汉字是一种二级符号,形体上具有二合性,文字与语言的意指关系上具有二级性。这种言文关系的二级性是汉字的精神所在,是汉语的生成方式。
汉字形体二合性的最大特点是在一个已知符号上附加一个符号,构成更高一级的符号,我们把这种方式称为"借助已知表未知"。"借助已知表未知"的表达手法是汉字里面最常见的生成机制,如形声字的构成。表示"小"义的"戋",添"水"为"浅",加 "贝"为"贱",增"金"为"钱"。"戋"经过与一个已知意义的符号组合,成为一个高一级符号,获得了新的意义。
非成词语素"族"表示具有某种相同特征的人或物集合,在前面加修饰成分"啃老",成为具有"啃老"特征的一类人,这种表达方式是与汉字的造字法相一致的。二合性的汉字造字法,成为一种汉语的表达机制。
二、汉字符号学认为,汉字的造字法是一种意象思维的体现。意象思维指通过写意的视觉形象来传达语言意义的造字方式。意象思维就是图像语言化、语言图像化的整体思维。③
汉字的意象原则,在形声字的再理据化中展现得尤为充分。形声字的组成方式是"音符+意符",是一种可视性地看待有声汉语的文字方式。它既承认汉字具有音符的性质、汉字投向汉语,又坚持了汉字的表音要建立在汉字整体意象精神的基础之上,汉语投向汉字,坚持了汉字的意象性的原则。"假如有一条河叫做'羊',一个部落的姓也叫做'羊',一种虫子也叫做'羊',古人就造出从水羊声的'洋',从女羊声的'姜',从虫羊声的'蛘'。吉象是吉羊,可以写成'祥',忧心是养羊,可以写成'恙'。"④"洋"与"蛘"是靠意符"水"、"虫"界定说明的,"水"与"虫"的表意性对汉语"羊"进行了意象性的加工处理,语言形象化、图像化了。
因此,我们认为"啃老族"这样的新词新语是一种意象化思维方式的体现,它与汉字的意象思维是一致的。在"啃老族"中"族"成为形声字里的"音符","啃老"相当于形声字的"意符",这种"意符+音符"的组合方式是"形象+抽象"的意象思维模式。
汉字的意象原则已上升为一种文化原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视觉文化的核心精神,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思维方式的最基本原则。使一切有形的东西无形化,使一切无形的东西有形化,成为我们处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原则。⑤ "房奴"因为承担着住房压力的一类人,我们表达为"房的奴"形象化方式;我们习惯把"大雪"称为"鹅毛大雪",把天空称为"碧蓝天空",这都是我们文化中的意象思维的体现。
三、汉字符号学认为,形声字的横向结构是象形字的纵向结构的转移,也即汉字把纵向的意指原则弹向了横向的意指结构。⑥汉字喜欢用可视性、可感性、有理据的方式来表现汉语,表达思维。然而全部通过表意的象形字来表达思想,是不可能完成的事情,象形字成为最不能产的造字方式。于是,汉字通过其他的造字方式解决这种困难,一种是使用假借,另一种是走向合体。合体又分为会意、形声,而形声是最能产的造字方式。形声是一种汉字的再理据化方式,以此维护汉字的表意性,维护汉字的意象思维。这样,合体的两种情况均可认为采用会意的方法。⑦
会意字的结构关系方式分为相关性会意和相似性会意。相关性会意指构成会意字的意符中一个意符承当主题或主要意义,另一个意符对它进行修饰、说明等;相似性会意指合体会意字与被表达物具有相似关系。用"啃老"来修饰这一类"人"成为"啃老族",汉字内部的纵向意指转向了横向的意指关系,这是汉字的意象思维的体现。中华民族已深深地嵌入了这种意象思维,不管是于汉字,还是汉语,亦或是其他事物,总是无意识地表现出这种思维。
对于会意字与词义之间的结构关系而言,会意字组成部分的意义相加并不完全等同于词义,而存在着偏离等意指关系。会意字是组成部分的义场的叠加,叠加后的义场也不再等同于原来部分的义场。以"房奴"为例,"房"即为房子,"奴"意为奴隶,相合成为房子奴役的人,而词义背后反映出现代生活的沉重与劳累,它更着重于表现现代生活中人们的一种沉重心理负担,词义已远远地超出两个组成部分的范围。
以徐通锵先生为代表的"字本位"理论认为汉语的语法存在于汉字中。汉字符号学主张汉字隐含着汉语的法则,汉语与汉字具有同构性,研究汉语的汉字精神是研究汉语的根本所在。"※族"类新词新语的构词方法是汉字的表达机制在汉语中的体现。这些新词新语,因为其形象化的表达方式,对现实生活给予非常确切又十分生动的表达,受到了人们的普遍接受,成为现代都市的时尚流行语。它们的流行,与人们的文化心理、社会经济、文化环境等各种因素都是密切相关的,在表达机制上是与汉字的表达方式紧密相关的。汉字的表达方式已上升成为一种文化机制,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参考文献:
[1]黄亚平、孟华:《汉字符号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
[2]孟华:《汉字: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内在形式》,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
[3]孟华:《文字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
[4]孟华:《符号表达原理》,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9年。
[5]中国社会科学园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年。
[6]唐兰:《中国文字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7]申小龙主编:《现代汉语》,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年。
[8]徐通锵:《汉语字本位语法导论》,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8年。
[9]朱歧祥:《论甲骨文的部首--中国最早的一批象形字》,《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9月,第5期。
上一篇:中国、希腊神话相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