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纵看中国历史总结传统史学精神要义

发布时间:2015-12-23 14:08
  中国传统史学精神要义涉及诸多方面,但从历史观角度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天人关系、古今关系和天下观。接下来,我就分别就这三个方面谈谈我自己对此相应的理解。
 
   首先是天人关系。说到天人关系,首先就要搞清楚什么是“天”,什么是“人”。“天”这个概念或许是中国文化所首创的。这个“天”不是天空的“天”,也不 是天堂的“天”,而是天下的“天”,它不仅是人的精神上的主宰,信仰上的领袖,更是一切社会生活关系的来源,其中就包括世俗权力的来源。这里的“人”是有 差别有等级的人。根据宗法制,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大夫受命于诸侯,士受命于大夫,农工商受命于士。整个“人”的群体是和“天”紧密联系在一起 的。“天”与“人”有直接的隶属关系、上下级关系、控制与被控制关系和授命与受命的关系。不只是在中国传统史家的眼里,即使是在普通人的眼里,统治者的统 治合法性和治权长久性都来自于“天”的授予,即“君权神授”。这一观念在三代就已确定。商代雏形,西周成型的“宗法制”就把天人关系也纳入其中,并成为宗 法体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环。
 
  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天子的嫡长子仍为天子,是为“大宗”,天子的其余庶子则为诸侯,是为“小 宗”;诸侯的嫡长子仍为诸侯,为大宗,诸侯的其余庶子则为大夫,为小宗;大夫的嫡长子仍为大夫,为大宗,诸侯的其余庶子则为士,为小宗;士的嫡长子仍为 士,但士的其余庶子就变成了农工商等平民阶层,不再列在诸侯之列。诸侯是一国之主,是为“国君”;大夫是一家之主,是为“家君”,国君之子,家君之子都是 “君之子”,简称“君子”。同样地,最高统治着被视为天的嫡长子,因此简称“天子”。这样一来“天”和“人”便随着宗法制的确立而形成了“天人关系”。
 
   然后是“古今关系”。关于“古今关系”,历史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观点:一类叫做“法先王”,一类叫做“法后王”。 “法先王”主要是儒家的主张,就是要遵循先王,尊奉先贤,遵从先祖。把先人的想法、做法作为处理现实问题甚至将来问题的唯一依据。“法后王”主要是法家的 主张。“法后王”这个说法并非是指向后看,而是相对于“法先王”回到过去的主张来说的。“法后王”的真正含义是指从依靠人治转变到依靠法治,用制度的规范 来代替君主的随意从而让一个国家正常稳定合理的运转。
 
  一言以蔽之,它的出发点就是“制度比人可靠”,或者说“客观比主观可 靠”。“法先王”与“法后王”之间的较量此起彼伏,双方的实力也是此消彼长。秦以前,“法先王”一统天下,实现了道统和治统的统一;秦以后,“法后王”后 来居上,从“法先王”手中夺去了治统,使得道统和治统分别由不同的理念来支配。从这个角度来看,“法后王”实际上是对“法先王”的补充和发展,是进步的。 “法后王”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确立的一套制度,可以让任何一个统治者都能治理好一个国家,哪怕是个傻瓜。如果在这套制度下连傻瓜都能把国家治理好的话,那 么这无疑是好制度,好方法,好观点。因此这种“法先王”的观点有它存在的充分性。用制度的成熟来代替君主的才能,虽然不是开疆拓土之法,但却是长治久安之 术。中国历史上有乱有治,但治的时间特别是政权内部治的时间还是长于乱的时间。所以这种“法先王”的观点有它存在的必要性。有了充分性和必要性,那么就有 了合理性。
 
  最后是“天下观”。在古代典籍里能找到无数关于“天下”的言语,最有名的莫过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这一句了。事实上“天下观”归根结底还是社会各阶层在社会中的地位问题。中国最早的清晰的社会阶层划分是从宗法制开始的。前面也提到了,在宗法制下,社会 分成三大等级:贵族、平民和奴隶。其中贵族又分为天子、诸侯、大夫和士四个阶层,平民就是农工商。整个社会呈现的是“金字塔”型的结构。在宗法制形成之 初,由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人口数量稀少,在社会各阶层中,既能接受到良好教育又有相对庞大人口规模的诸侯和大夫,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又因为诸侯是一 国之君,简称“国君”,大夫是一家之君,简称“家君”,所以那个时候,就有了“国家”这个概念。后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分封不停地继续,因此士的数量开始增 加。时逢春秋战国那个群雄争霸的时代,各国为了称霸和反称霸,都在招贤纳士,具有一定想法和技能的士开始受到重用,并逐渐成为了社会的中流砥柱,出现了 “士人的崛起”的局面。
 
  与此同时,一些出身士人的个人和团体开始向上级贵族转化,比如孔丘和他所代表的儒家;还有一些出身士人的个人和 团体开始想平民转化,比如墨翟和他所代表的墨家。这个转变是缓慢的,但就是这个缓慢的转变,奠定了未来封建社会的阶级构成。因为士人和平民在数量上的壮 大,带来他们在力量上的强大。社会上逐步形成了诸侯和大夫越来越少,士人和平民越来越多;诸侯和大夫越来越弱,士人和平民越来越强的局面。直到秦一统天 下,从制度上废除了宗法制,逐步确立了“皇帝——地主——农民”新的“金字塔”行的等级序列,并一直持续到整个封建社会。现在我们来看无论是士人还是地 主,无论是平民还是农民。用现代话说都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和少产阶级之间的关系。我们再来看无论是世袭还是科举,无论是军功还是政绩,传统社会里总能为这些 所谓的中产阶级和少产阶级提供上升的目标和途径,每个人都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现在的定位和未来的归宿,因此整个社会阶层保持了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劲头。因 此自始至终,这个“金字塔”型的结构一直稳固,从未坍塌,直到今天。
 

上一篇:基于福山的中国历史观研究

下一篇:浅析哲学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