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中国哲学思想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5-12-23 15:32
近些年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规划职 业路径,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虽然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实践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笔者所从教的高职院校的现状出发, 针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现状进行分析,并通过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引入教学课堂来试图解决这些问题,以促进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建设和完善,使学生的职业生涯规 划活动真正的落到实处。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困境分析
针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我主要从高职生思想状况、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生普遍缺乏“目的意识”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开设于大一年级,大一新生都是刚经历过高中时期高强度的学习,对大学的课程往往产生怠惰的心理,而且毕业相对于刚走进大学校园的 大一新生而言也有点太过遥远,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仍抱着修学分的心态来上这门课程。再加上获取信息渠道的 多样化,学生往往会对课本上的内容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结果课堂上学习不主动,课下对实践内容又敷衍了事,导致严重的“知行不一”;从另一方面说,高 职新生往往是经历过高考失利而怀着自卑心理走进高职院校的,对新的学习的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都不熟悉,找不到奋斗的目标,容易对人生和生活产生悲观失望的 情絮,很难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因为高考失利的原因,许多高职生并不是真正喜欢所学的专业,再加上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也使得在校大学 生容易产生焦躁心理,甚至极端的产生“学习无用论”,消极的应对未来。
心理上对课程的不重视,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职生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意识比较单薄,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知,既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课程体系结构的局限
今年来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上仍存在许多漏洞,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体系性,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一个学期的课上完后,学生往往被处于不闻不问的境地。同时后续的跟踪服务跟不上,缺失对学生设计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后期执行监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针对性,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极少关注学生的喜好和特点,难免流于形式。这也体现在教材的选取上,所有学生不论贤 愚都只有一套最基础的教材,相关的课外资料和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少之有少,再加上学生的懒惰心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不显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教师缺乏相关素质
教师相关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缺失相关的专业素质。因为师资紧缺,许多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代课教师并不十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不具备专业 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教师缺乏必备的基本素质,责任心不强,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授课,对于课堂效果和课后跟踪服务做的远远不够。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高 度的责任心,不再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切实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来上课,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 学习,真正的了解自我,掌握一些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对学生未来顺利进入职场奠定基础。
纵观其上,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没有真正的达到其课程目标,可以说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中国哲学思想里的职业观导向
中国哲学重视人的生命及其意义的实现,认为人生便是不断追求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如此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 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准确定位自己,启发学生的生涯意识,积极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的意义。中国哲学思想里的许多精华都对现今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极大 的帮助作用,譬如知行合一、内圣外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持之以恒等精神对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目的意识的渗透,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中,开宗明义的提出人生的意义问题:“我们常听见有些人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如其有之,其意义是什么?有些 人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底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确切底答案,他们即觉得人生是不值得生底。”①并进一步分析到:“一件事必须对于他所可达到的目的方可 说是有意义或无意义。若就一件事的本身说,我们不能说他是有意义或无意义。” ②可见,人生的意义在于为自己所设的目标,在不断追寻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以简单的说人生有目的就有意义,无目的便无意义,目的便是意义。
具体到职业指导课程,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一根本才能使职业指导课程真正发挥实 效。只有当学生确定了职业目标,学生工作才会有努力方向,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显而易见,只要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我们便会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实 现目标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高。
其次,在学生确立目标的过程中,应渗透儒家“内圣外王”的价值取向。使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职业生涯 规 划的意义——制定职业目标并非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将自我置于社会当中,实现作为存在的社会价值,造福社会。儒家哲学的进路是 社会哲学的,对现实世界的关怀是儒家思想的出发点。各个时代的儒者都为了构建和实现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而努力。《大学》八条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起始 点在修身,落脚点是平天下,从而成为历代儒者所追求的典范。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爱国之情及心系社会的儒者情怀。
(二)认识自我,对自我进行审视和重构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除了对自我的认识之外,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对自我的完善和重构。对于即将走 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对自我的审视和进一步完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可是要实现这个梦想,首先便需要完成对自己的定位,通过 自我学习、自我反省来不断的进行自我的修正,形成正确而强大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攀登上事业的高峰。而关于如何进行自我修养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便是 向中国古典哲学回归,因为中国哲学里包涵着对自我人格修养的无穷无尽的智慧。
中国哲学向来注重对人的内心的修养,儒者多持“修身齐家 治 国平天下”的进路,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 心”、“尽心”的功夫论;后来的儒者更是丰富了孔孟的学说,提出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持之以恒等概念;同时道家学说注重自然、清净的内心修养论;佛家境 界则是看透世事后的大彻大悟。各派各家的学说对心性尚不成熟的大学生逗有着极其重要的塑造灵魂的作用。国人只有汲取古典精华,才能真正的寻找到“立身处 事”的智慧。
三、中国哲学思想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途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能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是 能 使学生真正得到益处的课程,学生在这门课堂中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真正的认识自我,提高相关的职业能力。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引入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非常有用的,对于融入的途径,我们课题的相关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丰富课堂内容,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加入了“每课一句”环节,选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时,同时塑造良好的自我。
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自我修养的重要性,第一节课的“每课一句”便设置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 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完善自身的修养。只有使自身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谨言慎行、诚实守信、平等博爱之后,才去学一些文化知 识。在学生认识到德性的重要性之后,便引入“专业”这个词汇,“凡事皆贵在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 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文公”,讲解“专”的重要性,进而切入到学业上来,使学生明白“术业有专攻”的深 刻含义。总之,随着主题教育的内容,相应设置相关的中国哲学经典语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同 时, 向学生推荐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关读物,采取激励表扬和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尽量使学生形成每月读一本好书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我们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 心内容编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校本教材当中,搜集相关的传统励志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授学的趣味性。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中国哲学思想中拥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等思想对现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 规划课程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就必须借鉴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使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再进一步演化 为自学,最终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只有使学生真正产生了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方法,才可能从根本达到教学的效果,学生也才会结合自身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方向。
例如,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我们参照多本教材和课题组成员的意见,结合高职生的认知规律,将 课程划分总结为九个主题,首先解读职业生涯规划,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专业,分析未来从事的职业环境,然后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之后 为了帮助学生付诸实施,又进行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计划管理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训练。这九个主题由浅入深,步步紧扣的向学生展现了全部的职业生涯 规划课程。
第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入了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的相关板块。 例 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德性在职业生涯当中的重要性,我们组织了“企业用人德为先或企业用人才为先”的辩论活动;为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白理想的重要 性,开展了学习先贤哲人的专题读书会。除此之外,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圣地、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在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 想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宣传中国哲学思想。例如定期开展中国哲学堂讲座,同时利用学院的“硬件”、“软件”设施,如文化墙、雕塑、宣传栏、广播、比赛等,积极的宣传和传播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中国哲学思想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极大的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得到全面而正确的发展。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困境分析
针对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现状,我主要从高职生思想状况、课程体系结构和教师的专业素质这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高职生普遍缺乏“目的意识”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多开设于大一年级,大一新生都是刚经历过高中时期高强度的学习,对大学的课程往往产生怠惰的心理,而且毕业相对于刚走进大学校园的 大一新生而言也有点太过遥远,这些因素都导致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部分学生仍抱着修学分的心态来上这门课程。再加上获取信息渠道的 多样化,学生往往会对课本上的内容产生怀疑和不信任的态度,结果课堂上学习不主动,课下对实践内容又敷衍了事,导致严重的“知行不一”;从另一方面说,高 职新生往往是经历过高考失利而怀着自卑心理走进高职院校的,对新的学习的环境和新的学习方法都不熟悉,找不到奋斗的目标,容易对人生和生活产生悲观失望的 情絮,很难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同时因为高考失利的原因,许多高职生并不是真正喜欢所学的专业,再加上近年来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越来越大,也使得在校大学 生容易产生焦躁心理,甚至极端的产生“学习无用论”,消极的应对未来。
心理上对课程的不重视,再加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高职生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意识比较单薄,缺乏对未来职业的正确认知,既不知道为什么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也不会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二)课程体系结构的局限
今年来高职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得到广泛关注,但是在实际的教学操作上仍存在许多漏洞,笔者以自己的教学经验总结出如下几点: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体系性,重理论而轻实践,导致一个学期的课上完后,学生往往被处于不闻不问的境地。同时后续的跟踪服务跟不上,缺失对学生设计好的职业生涯规划的后期执行监督,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
2.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缺乏针对性,按照教学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授课,极少关注学生的喜好和特点,难免流于形式。这也体现在教材的选取上,所有学生不论贤 愚都只有一套最基础的教材,相关的课外资料和具有针对性的讲座少之有少,再加上学生的懒惰心理,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效果不显著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三)教师缺乏相关素质
教师相关素质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教师缺失相关的专业素质。因为师资紧缺,许多职业生涯规划课的代课教师并不十分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不具备专业 的知识和能力;二是教师缺乏必备的基本素质,责任心不强,仅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授课,对于课堂效果和课后跟踪服务做的远远不够。教师应转变观念,树立高 度的责任心,不再只是为了上课而上课,而是切实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能力来上课,真正的以学生为本,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使学生能够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 学习,真正的了解自我,掌握一些职业的基本知识、技能,具备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对学生未来顺利进入职场奠定基础。
纵观其上,高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没有真正的达到其课程目标,可以说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也没有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仍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
二、中国哲学思想里的职业观导向
中国哲学重视人的生命及其意义的实现,认为人生便是不断追求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如此才能实现人生的意义。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目的也是为了帮助 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准确定位自己,启发学生的生涯意识,积极的规划自己的人生,实现人生的意义。中国哲学思想里的许多精华都对现今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极大 的帮助作用,譬如知行合一、内圣外王、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持之以恒等精神对完善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树立远大的理想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一)目的意识的渗透,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在当代中国哲学家冯友兰先生的《新原人》中,开宗明义的提出人生的意义问题:“我们常听见有些人问:人生究竟有没有意义?如其有之,其意义是什么?有些 人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底问题。如果这个问题不能得到确切底答案,他们即觉得人生是不值得生底。”①并进一步分析到:“一件事必须对于他所可达到的目的方可 说是有意义或无意义。若就一件事的本身说,我们不能说他是有意义或无意义。” ②可见,人生的意义在于为自己所设的目标,在不断追寻和实现目标的过程实现人生的价值。可以简单的说人生有目的就有意义,无目的便无意义,目的便是意义。
具体到职业指导课程,首先应该指导学生树立目标意识,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这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根本。只有抓住这一根本才能使职业指导课程真正发挥实 效。只有当学生确定了职业目标,学生工作才会有努力方向,效率才会大大提高。显而易见,只要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我们便会积极主动的利用各种有利资源,实 现目标的可能性也将大大提高。
其次,在学生确立目标的过程中,应渗透儒家“内圣外王”的价值取向。使学生从更高的角度来认识职业生涯 规 划的意义——制定职业目标并非仅仅是为了一己之私,而是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将自我置于社会当中,实现作为存在的社会价值,造福社会。儒家哲学的进路是 社会哲学的,对现实世界的关怀是儒家思想的出发点。各个时代的儒者都为了构建和实现一个理想的人类社会而努力。《大学》八条目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起始 点在修身,落脚点是平天下,从而成为历代儒者所追求的典范。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也应注意培养自己的爱国之情及心系社会的儒者情怀。
(二)认识自我,对自我进行审视和重构
正确的自我认知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除了对自我的认识之外,我们更需要做的是对自我的完善和重构。对于即将走 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对自我的审视和进一步完善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梦想,可是要实现这个梦想,首先便需要完成对自己的定位,通过 自我学习、自我反省来不断的进行自我的修正,形成正确而强大的自我,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攀登上事业的高峰。而关于如何进行自我修养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便是 向中国古典哲学回归,因为中国哲学里包涵着对自我人格修养的无穷无尽的智慧。
中国哲学向来注重对人的内心的修养,儒者多持“修身齐家 治 国平天下”的进路,孔子提出“仁”的学说,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孟子则进一步提出“养浩然之气”、“求放 心”、“尽心”的功夫论;后来的儒者更是丰富了孔孟的学说,提出了自强不息、刚健有为、持之以恒等概念;同时道家学说注重自然、清净的内心修养论;佛家境 界则是看透世事后的大彻大悟。各派各家的学说对心性尚不成熟的大学生逗有着极其重要的塑造灵魂的作用。国人只有汲取古典精华,才能真正的寻找到“立身处 事”的智慧。
三、中国哲学思想运用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的途径探索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不能是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应是 能 使学生真正得到益处的课程,学生在这门课堂中可以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真正的认识自我,提高相关的职业能力。从这些方面来考虑,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引入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是非常有用的,对于融入的途径,我们课题的相关研究人员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尝试。
(一)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为了丰富课堂内容,进一步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在课堂内容的设置上加入了“每课一句”环节,选取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的经典语句进行讲解,使学生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之时,同时塑造良好的自我。
例如,为了使学生了解自我修养的重要性,第一节课的“每课一句”便设置为“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并不是 最终的目的,重要的是完善自身的修养。只有使自身成为一个有德行的人,能够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姊妹、谨言慎行、诚实守信、平等博爱之后,才去学一些文化知 识。在学生认识到德性的重要性之后,便引入“专业”这个词汇,“凡事皆贵在专,求师不专,则受益也不入;求友不专,则博爱而不亲。心有所专宗,而博观他途 以扩其识,亦无不可;无所专宗,而见异思迁,此眩彼夺,则大不可。——曾文公”,讲解“专”的重要性,进而切入到学业上来,使学生明白“术业有专攻”的深 刻含义。总之,随着主题教育的内容,相应设置相关的中国哲学经典语句,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
同 时, 向学生推荐中国传统哲学的相关读物,采取激励表扬和定期检查等多种方式,尽量使学生形成每月读一本好书的良好习惯。除此之外,我们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核 心内容编入到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校本教材当中,搜集相关的传统励志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课堂授学的趣味性。
(二)创新课堂教学方法
中国哲学思想中拥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学相长、言传身教等思想对现今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都有着重要的意义。职业生涯 规划课程要想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就必须借鉴古代优秀的教育思想。使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式教学转化为学生主动学习,再进一步演化 为自学,最终达到自觉学习的目的。只有使学生真正产生了学习兴趣,掌握了学习方法,才可能从根本达到教学的效果,学生也才会结合自身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 方向。
例如,在实践教学中,为了达到“循序渐进”的教学效果,我们参照多本教材和课题组成员的意见,结合高职生的认知规律,将 课程划分总结为九个主题,首先解读职业生涯规划,接着引导学生了解自我,了解自己的专业,分析未来从事的职业环境,然后进行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之后 为了帮助学生付诸实施,又进行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健康管理、计划管理等一系列自我管理训练。这九个主题由浅入深,步步紧扣的向学生展现了全部的职业生涯 规划课程。
第三,开展课外实践活动
为了锻炼学生的能力,我们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加入了有关中国传统思想的相关板块。 例 如,为了使学生理解德性在职业生涯当中的重要性,我们组织了“企业用人德为先或企业用人才为先”的辩论活动;为了鼓励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明白理想的重要 性,开展了学习先贤哲人的专题读书会。除此之外,我们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文化圣地、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等。在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的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思 想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
除此之外,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通过多种渠道向学生宣传中国哲学思想。例如定期开展中国哲学堂讲座,同时利用学院的“硬件”、“软件”设施,如文化墙、雕塑、宣传栏、广播、比赛等,积极的宣传和传播中国哲学思想。
中国哲学思想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塑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将中国哲学思想引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在丰富课堂内容,提高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极大的宣传了中国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多元的价值观面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得到全面而正确的发展。
上一篇:中国哲学史书——任继愈主编
下一篇:史上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