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重建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

发布时间:2016-03-25 16:53

  我们知道,建构一种文艺学的思想体系,必须首先找到艺术哲学意义上的理论支点,以此为逻辑根据来揭示文艺的本质和本性,解答文艺的起源与发展、文艺的形态与特征文艺的主体与客体文艺的创作与鉴赏等问题,并据此来诠释文艺与自然和社会、文艺与人生和生命、文艺与价值理性和人文功能文艺作品与它的创作者和欣赏者的关系,以及纵向上与艺术史的渊源联系,横向上与外民族文艺的相互影响和彼此渗透等方面的问题,这样才能构筑起自己的理论体系,并使自己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之上从这个意义看,到目前为止,我国的文艺学还没有找准属于自己学科的哲学基点,因而也就还没有建立起这个时代文艺理论的话语系统,理论的转轨与接轨都还有相当长的一段路要走回溯历史,任何一种文艺学理论体系都有属于自己的哲学基础。例如,中国古代的儒家主张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他们是以美善统一、以仁释礼佐王安邦的人本入世哲学为其文艺思想的理论支点的;传统道家的文艺美学以道法自然为逻辑本体,将自然存在无为无不为、无目的而无不合目的的原天地之美作为人类自由的理想范本,这是一种哲学人类学意义上的艺术美学和美的艺术哲学;而中国的佛学艺术思想,致力于使人超越现实存在的有限性,把现象世界设定为合目的化的审美对象,将宗教体验转化为艺术体验,形成了诸如妙悟意境境界等一系列艺术理论范畴,它是以幻化人本躁雪心性的生命哲学作为其艺术哲学基础的人文哲学的深厚根基和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使中国古代以儒、道佛为主体的文艺美学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理论个性和体大思精的文论体系西方的文艺学说肇始于古代希腊的摹仿说,其哲学的支点主要是德谟克利特等人的宇宙本体论,以这里为起点衍生出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这两条时而平行、时而交叉的文艺理论主潮柏拉图一派的文艺理论注重创作主体的精神状态、情感体验和艺术想像,其学说经古罗马的普罗提诺、中世纪的奥古斯丁、英国的经验主义学派德国的黑格尔和19世纪的浪漫派文论而不断发扬光大,它的艺术哲学基础则是超验主义的唯心论哲学。亚里士多德一派的文艺美学经古罗马的贺拉斯、文艺复兴时代的达。芬奇、17世纪后期法国的布瓦洛、启蒙运动时期的狄德罗以及后来德国的鲍姆嘉通意大利的维柯、法国的丹纳、俄国的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而不断流变和演化,其对叙事艺术的理论剖释雄霸欧洲两千多年,而它的哲学基础主要是实证主义的唯物论哲学不同的哲学基础以及由此构成的理论支点形成了中外历史上一个个辉耀千古的文艺学科体系,而我们所要建构的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呢?或者说,我们是以什么样的哲学观作为文艺学的理论支点的呢?当然,哲学观念也是有的,并且还不止一个,因而其理论支点和对文艺观的陈述也就各有不同比如,我们曾有过反映论的哲学基础一一文艺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或能动的反映、审美的反映、形象的反映;有过认识论的哲学基础文艺是一种认识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或曰艺术的认识;有过意识形态论的哲学基础一一文艺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是社会上层建筑现象;此外,还有以表现论为理论支点的一一文艺是一种自我表现,是心灵的自我抒发和满足;艺术生产论为理论支点的一一艺术是一种生产,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文化论为理论支点的一一艺术是人类的文化现象,是文化识别的标志;主体论为理论支点的一一文艺是以主体为轴心的创造活动,是一种主体的外化;“以人类本体论为理论支点的一一文艺是人类本体审美结构的功能形态;符号论为理论支点的一一文艺是一种情感的表象符号,是有关能指与所指关系的一种陈述,等等这些执著而不乏创造性的理论求索,其对我国文艺学建设的贡献也是不言而喻的,为我们重塑文艺理论的现代形态立下筚路蓝缕之功,也留下一批可资借鉴的思维成果。

 

  不过在承认20世纪、特别是建国以来文艺学研究丰硕成就的同时,还不得不思索这样的问题:上述各种文艺学说对文艺本质的种种解释是否符合文艺的实际或者在多大程度上符合文艺的实际?它们对我国20世纪文艺理论的转轨与接轨做出了怎样的贡献?还有,它们对现实的文艺创作及其繁荣发展发挥了多大作用抑或在多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面对这些不容回避的问题,其答案当然会是多种多样的,不好一概论之,但有一点似乎可以认定:它们都对文艺学的话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可未必都是对文艺本质的最终回答,甚至未必都是科学的回答;

 

它们以各领风骚的英姿在文艺学研究的前沿投抹下一道道缤纷的彩虹,可并没有在这里留下光照亘古的星座;它们为20世纪中国化的文艺理论跋涉出一串串思想者的足迹,却未必能给未来世纪的文论拓新竖起足供认同的界标;它们也许能作为一个个相对真理的颗粒向世人表明:我们的文艺学领域有许多孜孜不倦的有识之士在向各自的理论目标迈进,但留给后人的财富更多的或许只是这个迈进的过程而不是它的结果有鉴于理论界对文艺失语症的批评之声,我们不妨变换一种思维的角度比如,无需去抱怨一些研究成果陈陈相因或与学科实际相离甚远,也不必过多地感叹文艺理论与创作隔膜、与主体个性隔膜与价值理性隔膜等等,而是考虑为什么会出现这类情况,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使我们找回理论的自信、重塑文论的话语,这样是否更具建设性呢?于是,这便启发我们思考这么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建构新型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应该是什么?

 

有没有更科学的理论支点供我们重建21世纪中国的文艺理论体系?我以为是有的这就是人学,即人的哲学,或曰人的艺术哲学。我们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学说作为文艺学的逻辑起点,以人的哲学作为艺术哲学的理论根据,在这个基础上重新省思我们的文艺学科体系,重新建构切中文艺本性又符合时代精神的文艺理论的当代形态这里提出以人学为重建文艺学体系的理论支点,大抵是基于以下这样几点考虑:

 

  其一,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逻辑起点,坚持以人学为艺术哲学的理论基础,将有利于更好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

 

马克思哲学的主题是人,是关于人及其历史发展的学说如果我们回到马克思恩格斯的原著中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会发现,人的学说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逻辑起点这不仅因为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有关人的解放人的发展的学说,还因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本身就是建立在它的人学基础之上的。

 

譬如,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就是以历史活动中的人为思维轴心的马克思关于人类的起源、关于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论述,为探讨审美意识的起源、研究文艺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指出了正确的途径还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解释,关于人类艺术地掌握世界的方式的论述,对于我们研究文艺的对象、探讨文艺的特征和规律,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关于人学的出发点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曾有过明确的表述他们说:“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想象的、所设想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只存在于口头上所说的、思考出来的想象出来的、设想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真正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还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这里所说的从事实际活动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出发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美学著述,如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神圣家族》、恩格斯的《诗歌和散文中的德国社会主义》等,以及他们的文艺实践活动,如对欧仁。苏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有关拉萨尔的历史剧《济金根》的论争,恩格斯对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分析,对哈克奈斯中篇小说《城市姑娘》的批评等等,都是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为出发点、以人学或人的艺术哲学为理论支点的因而,我们今天重提以人学为基础来建设社会主义文艺学的理论体系,不是背离马克思,而是回到马克思,坚持马克思,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一贯思想

 

  其二,以人学作为文艺理论的哲学基础更切合文艺的本质和本性

 

  文学是人学,文艺学是人学,文艺美学也是人学。在文艺审美领域,人始终是一个游荡的精灵,又是一个凝聚了千千情结的伴侣。艺术与人的不解之缘使人学与文艺学天然地走到一起,并且成为破译后者的一把钥匙比如,从纵向上说,文艺是基于人的需要而产生又伴随人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人的憧憬、追求苦闷,人的生命的搏击与灵魂的悸动,永远是艺术的原力和心声人类历史文明聚焦的人文精神和这种精神指归的人文关怀,是支撑文艺在人类生命时空执著前行的永恒律令。因而文艺学发展的标杆与人类发展的阈限总是成正比的再从横向上说,文艺的本性是人学一一人的生命与生存、人的情感体验与价值理性人的实践活动与精神品格等,构成了文学艺术最基本的思想内涵,也成就了文学艺术最基本的审美本性;文艺的本质是人学一一文学是人类以掌握世界的艺术方式所达成的精神对物质、无限对有限的超越,是人类在处理自身与外在现实的审美关系时所追寻的真善美相统一的自由境界,是人的个性、才能及其创造性的对象化确证和人的本质力量丰富性的艺术延他文艺由人创作为人创作,文艺表现的只能是以人为主体和以人为主题的生活现实。文艺的本质论、特征论、形态论、发展论、创作论、接受论等,均是人学理论支点的必然伸展所以,无论从文艺活动上看,还是从文艺理论的系统构成上说,人学永远都处于文艺学的核心地位,字在文学艺术中永远是大写的。

 

  其三,以人学为哲学基础,还将有利于文艺学研究与时代理论大势协调同步

 

  随着世界范围内人的问题的日益突出和现代哲学的思维视野从客观认识论向人学本体论的挪移,人学己日渐成为世界性的显学。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又以发展问题为重点发展的中心问题是可持续发展,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则是人的全面发展当今全球性的问题是人的生存境况问题人的物化问题人的精神家园问题、人的前景和命运问题等。与人的问题相联系,现代科学也以人的分化与综合为基本母题:对人的关注己变成整个科学及其分支包括精密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普遍问题;有关人的科学研究正加速分化,如从人的哲学中分出人才学,又从人才学中分化出人才素质学等;研究人的各门科学及其不同角度和方法趋于结合,趋于对人进行综合研究近年来的几届世界哲学大会都把人的问题确定为大会主题,这表明人文化是世界性的理论大势。同时,人学也是今日中国社会现实和理论发展的必然要求譬如,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首先是提高人的素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的是为了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企业管理要逐步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党的建设的关键,在于造就一批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核心是培育四有新人;改革开放的重点是解决人的观念转变、价值取向、人文精神、社会心理以及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关系等问题我们的哲学、法学、经济学、美学等,也都把人的问题摆在学科研究的首位文艺学作为与人的感性生存、精神自由和情感体验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学科,更应当确立以人为本的观念,自觉以人学为艺术哲学的起点,而没有理由回避或漠视文艺学与人这个时代的理论主旋律也只有以此为支点重建的文艺理论,才会具备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理论品格。

 

  其四,人学的哲学基础将增强文艺理论体系更为广泛的包容性,有助于吸纳和融汇中国古代和外国的文艺观念或理论范畴建设社会主义文艺学,并非是白手起家,而是要继承、借鉴和融合前人的文艺理论遗产,接纳外来文明的精华,从而在理论接轨中实现学科转轨然而,我们在具体实施中却往往因为缺少共同的话语前提而有咫尺天涯或隔靴搔痒之感,甚至失去平等对话的可能能选择人学为艺术哲学的理论支点,也许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譬如,就丰厚的中国古代文论来说,人学品格、人文精彳神人伦范畴和人本思维方式,一直是其几千年文艺理论史的主调。从孔子的文德论和兴观群怨说,老庄的自然自由之道,《易传》的天人合一思想,《毛诗序》中的缘情言志、风化美刺原则,到南北朝时刘勰钟嵘对创作主体风骨才情的重视,唐代《文镜秘府论》对情理”“心物关系的剖析,直到宋人的《沧浪诗话》以禅喻诗的生命启悟,李贽的童心说、公安三袁的性灵说对人的精神个性的强调叶燮《原诗》对胸襟才、胆、识、力的精到研究,以及晚清王国维的境界说有我之境无我之境的区分等,无不是以人为本的立论,无不是人学文艺理论的经典风范中国古代文艺理论的诸多范畴,如言志缘情物我为一、澄怀味象得意忘言、迁想妙得气韵生动、神与物游、尽善尽美、阳刚阴柔、畅神比德、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等,也都是以人作比、为人设论、依人托旨的。我们以人学为支点来构建社会主义的文艺学,将能顺理成章地从古代文论思想中吸纳大量的理论质素,从而更好地与古代文艺理论接轨,以光大中华古老文明的优秀传统外国的文艺理论情况比较复杂,东西方的理论差异较大,但人学的精神联系和理论血脉仍然是相通的如东方文论中,日本文艺美学家大西克礼的《浪漫主义美学和艺术观》、竹内敏雄的《美学总论》今道友信的《东方美学》等,都重点讨论了人的艺术活动审美意识,人与自然的关系,真善美的统一等有关人的艺术哲学问题影响较大的印度古代诗学著作《韵光》,其中心话题就是以人味韵诗的灵魂问题比它更早的戏剧理论著作《舞论》,也是以人学为视点,具体探讨审美情感的八味和生命体验的四十九情等问题人学始终是这些艺术理论的思维背景和理性依托欧洲文论史上从柏拉图到康德黑格尔,再到19世纪浪漫主义文艺思潮对灵感、天才和想像的强调,灌注的是一条人学思维的主线列夫。托尔斯泰的《艺术论》简直就是一本人学艺术论。从19世纪后期开始兴起的现代主义文艺理论,如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波德莱尔的颓废主义、马拉美的象征主义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布莱希特的表现主义、詹姆斯的意识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萨特的存在主义、英伽登的现象学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学伽达默尔的阐释学、尧斯的接受美学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乃至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生产论。等等,在这些五花八门的文论流派的背后,涌动的是一条滔滔汩汩的人本主义文艺美学大川我们若能以人学为艺术哲学基础,对外民族的文艺理论做一番去粗取精的取舍和创造性的民族化转换,将大大有利于东西方文艺理论的相互融通和平等对话,也将为我们建设新时代的文论体系提供有益的借鉴和丰富的理论养料。

 

  中外古今的文艺理论在人学基点与品格上名异而实同、殊途而同归并非是偶然的,它说明,人学是文艺学的理论之母和逻辑之本人的艺术哲学己经从本原上界定了文艺理论研究的价值取向和思维背景我们所应做和所能做的,就是结合我们这个时代文艺现实和社会需要来进行理性的运思了。

上一篇:实践哲学视野中的课程改革理论

下一篇:人文社会科学哲学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