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理论联系实际是个曲折复杂过程 ——兼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这种根本特点,便决定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是它的一个基本原则。同时也指明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是我们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方法。毛泽东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要能够精通它、应用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研究、概括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经验、新成果,才能得到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充满创造活力。
然而,正确的理解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理论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和狭隘经验主义,时常干扰和影响我们的学风,为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带来损害。当前,党中央号召全党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确地理解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目前,在我们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应用研究中,有的人提出了“应用哲学”、“部门哲学”的说法。他们认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中,仅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哲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而应该继续从广阔和纵深两个方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向社会实践的各个具体领域和层次转化,并建立起相应的部门哲学。并认为,只有通过“一般与特殊”的多方面、多层次、多环节的辩证转化和发展部门哲学,t才能使广大人民群众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取所需”地学习和掌握有关的部门哲学,才能使哲学在人们各自从事的具体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其应用功能。[2]在这种观点的支配下,目前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应用哲学学科群”(或部门哲学)。它们中既有以某个领域或方面的客观事物和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哲学、生命哲学、水资源哲学、人口哲学等。也有以人们的某种社会实践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军事哲学、改革哲学、竞争哲学、绿化哲学等,还有以某一具体科学理论为研究对象的数学哲学、天文学哲学、医学哲学、文学哲学等,也有以人的某种心理和生理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哲学、性哲学等。他们把如此庞杂的部门哲学,统统包容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之中。似乎只有这样(他们甚至还要把哲学“泛化”到更多、更直接、更具体的领域、层次和方面去),马克思主义哲学才可以从哲学家的书斋和课堂里解放出来,才能充分发挥改造世界的作用。
这种“应用哲学”、“部门哲学”的观点和做法,混淆了哲学的应用和应用哲学的本质差别,不仅没能正确地理解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反而重蹈了旧哲学“科学之科学”旳复辙,把哲学变成了“杂贷铺”和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
这种“应用哲学”、“部门哲学”,降低了哲学思维的标准,扩大了哲学的功能。从方法论上说,它把哲学理论与现实的关系简单化,没能看到哲学理论联系实际是个曲折复杂过程,也是导致这种错误观点和做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本文着重在这个方面论述几点看法。
为了便于说明问题,我们先引证恩格斯的一段话和列举一个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作为我们论证主题的理论的和实际的论据。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曾指出:“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意识形态,采取了哲学和宗教的形式。在这里,观念同自己的物质存在条件的联系,愈来愈混乱,愈来愈被一些中间环节弄模糊了。但是,这一联系是存在着的我们认为恩格斯的这段话,至少含有三个(层)意思:其一,与其他意识形态相比,哲学这种意识形态具有“更高的即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点;其二,哲学同它的物质存在条件之间的联系是存在着的,然而,这种联系不是直接的,其间必须通过一些中间环节;其三,哲学同它的物质存在条件之间的联系不是简单的,而是由于其间的许多中间环节的错综复杂,致使这种联系呈现曲折复杂的状况。
我们所要举的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实例是1978年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无可否认,这次大讨论堪称为哲学为现实服务的典范。这次大讨论是由一些具体问题引发的,涉及到一些方针、政策方面的问题等,但是,当时的中央领导人不是陷入这些具体问题的细节上,而是看到这当中的“两个凡是”即观念问题。看到“两个凡是”的观念,不仅在这件事、这类事上表现着,而且也直接间接地表现在当时我国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意识形态的各个方面。因此,这样一个观念性的问题便成为具有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这个蜇大问题不解决,人们的思想不能解放,就会严重阻碍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前进。“两个凡是”的观念,在本质上是个“唯书、唯上、唯权”的问题,即哲学上的唯心主义。由于当时中央领导人的理论素质和哲学意识,便从事实的特殊上升到思想观念的一般,进而再上升到哲学的一般。于是发动了这次大讨论。
这次哲学问题的大讨论,并没有局限于某案某事,也没有去直接干涉某个领域的现实,而是从世界观上划清了真理标准问题上唯物与唯心的界限,恢复了实践的权威,给人们思想上以认识论、方法论的指导,提供了一个伟大认识工具。这种看来似乎非常抽象的哲学理论探讨,却大大地震撼着人们的社会心理、文化教育、意识形态等,使之受到了深刻的清理,进而影响到各个领域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现实生活中起了巨大变革。可以毫不夸大地说,这次哲学问题的大讨论,在一定意义上,成了十多年来我国社会经济、政治、科学文化变革、发展的先导。
恩格斯的教导和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实例,为我们研究哲学的应用,正确理解和坚持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提供了理论的指导和事实的启迪。
首先,哲学理论联系的“实际”是指ff么?哲学上所说的”实际”,不是指某个实实在在的实事,也不是指某时、某地的某种政策、措施和提法等。哲学不为这种“实际”作注脚、找答案。哲学承认个别,而不研究个别。哲学研究的是事实一般以及如何从个别、特殊上升为一般。因此,哲学上说的“实际”、“现实”,不仅和没有哲学头脑的人所说的“实际”丨不相同,而且和具体工作人员所说的“实际”与历史学家、经济学家所说的“实际”也不相同。哲学上的“实际”,主要是指具有全面性、普遍性的社会状况和具体科学的重大成果。而且,还要把这种“实际”放在社会思想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中去理解和把握,从历史进程之规律的高度去理解和把握。舍此之外,都不应为哲学所着重研究、联系的实际。
也许有人会对此提出质疑,如此界定哲学上的“实际”,那么,那种为了解释某一哲学观点,举例一个或数个具体事例的做法,是不是哲学联系实际?运用哲学原理分析某一事实,叫不叫哲学的应用?其中的某一事实算不算哲学上的“实际”?
我们认为,那种“原理加例子”解释哲学理论的做法,严格地说,不属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那种运用哲学理论分析某个事实的做法,可以认为是一种哲学应用的做法。在这里,它虽从某一事实出发,然而它所研究却不是这一个别中的个性的东西,而是这一个别中所包含的共性方面。同时,这种哲学联系实际的做法,只能属于低档次的。我们故然不应当排除这种事实为哲学上的“实际”,不应当排除这种低档次的做法。但是,我们却不应以这样一种不典型的、低档次的情况,作为研究哲学应用问题的依据。
其次,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是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它包含着一个从特殊到思想—般,再到哲学一般和又从哲学一般到思想一般,再回到更多的特殊的返复运动过程。
1、哲学理论不能直接为现实服务,不是直线式地联系实际
主张“应用哲学”说的同志认为:“哲学要直接为现实服务。”“哲学原理可以涵化为实践指导,直接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务。”人们当今最关心的是核战争、水资源、绿化、人口问题,因此,应当建立核战争哲学、水资源哲学、绿化哲学、人口哲学。这种观点是哲学应用问题上的直线论。
正如上面恩格斯所指出的,在哲学与人们的现实生活之间,存在着许多中间环节,因而,两者的联系不可能是直线式的直接进行着。哲学的“更远离物质经济基础”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直接解决具体问题。例如,怎样防止核战争?如何搞好绿化?怎样控制人口增长?等等问题,哲学都不能直接给予明确的回答。哲学总是通过曲折的方式、途径,即对其间的中间环节的指导来使这些具体问题得以解决。
在哲学和现实生活、具体实践活动之间,存在着哪样一些中间环节呢?我们认为,这至少有:具体科学部类(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以及它们相互渗透、相互交错的边缘、交叉、综合、横向学科)>文化部类>技术部类(包括技术、管理、策略、策划艺术等)>直接经验、感性活动。这些中间环节是渗透交错在一起的。哲学与实际相互联系,需要通过一个层次一个层次的“折射”过程。强加给哲学“直接处理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事务”.的功能,是违背哲学思维的本性的。
2、哲学不是现成的认识方法,不是就亊论事的回答和解决问题
主张“应用哲学”说的同志,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方面、多环节的部门哲学,以便人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各取所需”地学习和把握有关部门哲学,解决本职工作中的问题。他们这种主张,实质上就是把哲学这门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通过他们的多层次的转化,降低成了回答具体问题的“现成的认识方法”,降低成了“就事论事”的普通知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
恩格斯指出:“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5」他还提醒人们说:“如果不把唯物主义方法当作研究历史的指南,而把它当作现成的公式,按照它来剪裁各种历史事实,那末它就转变为自己的对立物。”所以,我们决不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当成提供现成答案的百科全书,可以“就事论事”的、“各取所需”的解答人们本职工作中的种种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际出发,研究社会实践中提出的重大课题和具体科学的重大成果。但是,它的研究又不局限于此,不局限于直接回答社会实践和科学发展提出来的这些问题,而是以此为出发点,经过多层次的抽象、概括,抓住他们中的最普遍的本质和规律,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提供给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武器。在这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值得效仿的范例。他们从康德的“星云假说”中看到的并不是这个假说的具体内容,而是上升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高度,回答问题的实质;他们从细胞学说这一自然科学的伟大成果中,看到并回答的是关于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哲学原理;他们从达尔文进化论出发,抽象、概括出关于客观事物永恒发展的哲学思想;他们从商品这个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出发,分析和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进而揭示了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规律。这些范例告诉我们,哲学必须从实际出发,但又不是直接地、就事论事地回答实际所要回答的问题,而是通过抽象概括,深入实际问题的普遍本质和规律,从世界观和方法论上回答问题。这就是哲学回答问题的方式。只有这样,它所产生的社会效应,才是普遍的、深刻的,并且是长期起作用的。
3、哲学不能单独的、孤立的解决现实提出的问题
主张搞多层次、多方面、多环节的部门哲学的同忐,实际上就是要求哲学单独的、孤立的直接跳到具体实践活动中去解决问题。煤矿工人通过学习和把握了“挖煤哲学”,于是挖的煤就会大大增多了。菜场店员通过学习和把握了“卖菜哲学”,于是卖菜的技能就会大大提高了。企业干部学了“竞争哲学”,于是就可以在竞争活动中立于不败之地了。这样,哲学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成了人们包治百病的万能药方。
这种在哲学应用问题上所表现的“急功近利”的倾向,反映了他们对哲学真正功能是什么?哲学怎样才能发挥它的功能?等问题上没有搞清楚。
哲学绝不是万能的。哲学的功能是有确定的内涵和外延的。哲学根本上是一种理论活动,它以理性思维为其发挥功能的范围,以使理性思维成为自觉、获得自由为其功能的主要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的主要任务不在于提供知识和技能,而是在于提供获得知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工具。它控制、推动理性思维,主要是具体科学按照正确的方向和方法,向自由的多维空间,去无穷无尽的探索和追求新知识。显然,哲学的这种指导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可是它却不能脱离开具体科学、思想文化等等的功能而单独的、孤立的发挥出对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来说,哲学的功能是个必要条件,缺少它不行,仅有它也不行。哲学的功能体现在具体科学和思想文化发挥功能的过程之中,它必须通过并与其他中间环节的功能结合在一起,综合、交错地共同导致巨大的社会效应。.离开了具体科学、思想文化等中间环节,哲学也就丧失了发挥作用的用武之地,也就没有了作用。那种想使人们认为哲学万能的想法和做法,到头来将会导致人们产生“哲学无用”的结果。这种历史教训是值得我们记取的。
4、哲学理论为现实服务不是条块分割式进行的,而是从全局、总体上发挥作用的搞应用哲学、部门哲学的同志,并不了解哲学联系实际的应用过程的真实情况,人为的主观设想哲学理论应用到某个方面、某个学科,将会有那样一些问题和内容,于是便来设计一个框架、一个模式,构建一个体系,即某某部门哲学。似乎哲学的应用就是这般地分条、分块地进行的。
哲学是在具体科学获得证实知识的基础上,追求普遍性和无限性的思维工具,它总是要超越局部从全局、整体上去论述问题的。哲学思维的这种形而上学的本性,是绝不会让人们的思维被束缚和框套在某个领域或方面的条条块块里的。况且,任何一个领域、方面的实际问题,都和其他领域、方面有着多种多样的联系。任何实际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多种科学知识和技能交互作用才能达到的。其中更为重要的是人的因素的作用。当事者的能动作用发挥得如疴,对问题的解决情况至关重要。当事人的文化、理论素质、哲学意识的状况,以及他们的情感、意志、毅力、情绪等心理因素都会产生重要作用。因此,在哲学应用的过程中,所包含的动态性、非确定性的因素是很多的。任何实际问题的解决,往往是这众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怎么会按照那种部门哲学设置的条条块块的框架去解决问题呢?
综上所述,在理解和坚持哲学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的问题上,是采取直线式还是曲线式,是简单的就事论事还是通过抽象概括到世界观、方法论高度回答问题,是要哲学单独、孤立的发挥作用,还是与其他科学知识相结合发挥作用,是条块分割式的还是全局整体的进行应用。总之一句话,是把哲学理论联系实际当成个一个直接的简单的过程,还是当成曲折复杂的过程,这就是我们和“应用哲学”、“部门哲学”说在这个问题上的分歧所在。
黑格尔在《小逻辑》中认为哲学要防止和反对这样两种倾向:“一方面是精神沉陷在曰常急迫的兴趣中,一方面是意见的空疏浅薄。”£7]黑格尔在这里指出的第一种倾向,也就是急功近利的倾向,把哲学变成眼前的、暂时的、局部的利益的服从工具,背离自己的本性去发挥强加给它的功能:第二种倾向,就是使哲学不去对社会现实做深层反思,不去探求事物发展的深层规律,仅仅停留在教条式的空泛注释和浅薄层次的描述。黑格尔这段话的含意是深刻的,对于我们正确理解和坚持哲学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