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形成的剖析
马克思的哲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部分,要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必须先理解透彻马克思的哲学理论。而对于马克思的哲学形成阶段学界有很多争议,而笔者为了更加鲜明的阐述这一形成过程,对马克思的创作生涯进一步了解、分析和理解,将马克思的哲学理论形成阶段分为三大块即实践唯物主义形成、马克思经济学哲学形成、创立东方社会理论。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形成
(一)1837年—1841年,“给父亲的信”—“博士论文”
在这一阶段中,马克思研读了黑格尔的著作,并参加了“博士俱乐部”,接触到了青年黑格尔派,在这一时期,马克思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动。马克思为了解决鲍威尔提出的自我意识的批判问题,系统研究了希腊时期的哲学,以《德谟克利特的自然哲学和伊壁鸠鲁的自然哲学之区别》为题的博士论文,他通过比较发掘出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哲学传统,构建起以人的自由为核心的本体论。这也是他的实践唯物主义学说的最初形式。
(二)1842年—1844年,《莱茵报》—《德法年鉴》
这一时期马克思正处在巨大的思想转折的时期,由革命民主主义转向了共产主义、由唯心主义转向了唯物主义。
莱茵报时期:马克思一方面继续坚持自我意识和自由理性的立场,另一方面又遇到了与这一理论相矛盾的现实问题,这促使他进行了反思和对现实的批判。
《德法年鉴》时期:1844年 马克思在《德法年鉴》上发表《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在第一篇文章中马克思提出了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的区别,预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到来在理论上的必然性。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提出了共产主义革命的主题力量、根本属性革命理论与革命社会力量的相互关系等重大问题,标志着马克思已经成为一个共产主义战士。
(三)1844年,《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从对宗教、国家和法的批判进到对“市民社会”的批判,从哲学进到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成果是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对实践概念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还对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进行了批判,阐发了实践的辩证法思想。这些研究深化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在哲学理论上面对实践的探讨由政治层面到了经济层面,并以人的本质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 并在这一理论基础上阐发了自己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共产主义思想。
(四)1844年—1846年,《神圣家族》—《德意志意识形态》
有学者认为1844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神圣家族》,标志着从劳动异化理论向唯物史观的过渡。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指出以鲍威尔为代表的一部分青年黑格尔主义者仍然拘泥于黑格尔的逻辑学,对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采取了完全非批判的态度。
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德意志意识形态》,批判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青年黑格尔派,首次阐发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二、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也可以是马克思经济学哲学形成阶段
马克思在创立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同时,也创立了他的资本主义理论,并对政治经济学开始了研究。马克思将这些理论交错中进行探讨。
(一)1843年5.10克罗茨纳赫笔记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1844经济学哲学手稿》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最重要的一个概念就是异化劳动,而异化劳动离不开工人、劳动、需求等概念的联系,这些概念可以很显然的看出是有关经济学哲学的概念,作为创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最初尝试还不能算是成熟的。
(二)1851年—1861年,《政治经济学手稿(1857-1858)》
这段时期马克思有了对于资本主义硬性的微观和宏观的把握,对资本主义结构贯彻了他的唯物史观的方法。
在《政治经济学手稿(1857-1858)》中,马克思将自己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贯彻到资本主义结构中,并提出了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不同的新的异化理论即物化理论。
(三)1861年—生命的终结,《资本论》第一卷正式出版,第二、三、四卷草稿
《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资本主义理论的创立。《资本论》也叫做剩余价值学说史,这一套著作是马克思晚年的理论成果,也是对资本主义以及经济哲学方面又一个重大突破。
三、探讨东方社会问题,创立东方社会理论
(一)19世纪50年代初—1858年,对中国、印度的分析—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提出从印度公社和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研究中,发现了东方社会的特殊性质。
(二)1958年—1878年,从俄国农村公社的研究中,提出了农村公社可以不重复西方社会的发展道路,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分析了东方社会特殊发展道路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与西方社会不同的是,东方社会很可能不需要像西方社会那样经济那么多阶段而走向人类解放道路。
(三)1878年—生命的终结,马克思主要对人类学的研究,代表著作是《人类学笔记》,在这本笔记中,马克思对原始社会研究以及人类多样化的研究更加深刻,对人类社会以及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特征更加阐述。
四、马克思的哲学理论的现实意义
通过上述对马克思各阶段的思想分析我们清楚的了解了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形成过程,由于篇幅的缘由,不同对每一个时期都加以细化分析,因此第三阶段创立东方社会理论没能够细化。但我们仍然可以看出马克思的哲学理论之所以能够在当时引起这样高的关注,是因为他的理论不像其他哲学家那样一成不变,他是在整个社会历史中不断前进的,他的思想是积极的,当发现不能够解释现实社会时,他会不断反思,不断创作,以此能够真正解释这个社会,实现他那“理想的事业”。
作者:杨婷婷 来源:学习导刊 2014年3期
上一篇:哲学理论创新
下一篇:中国生态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