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探讨教育哲学理论的发展
一、教育哲学概述
历史以来,教育哲学是对教育者做什么,怎样做的思想阐述。对教育哲学的研究是一个推究,规范,分析的过程。说它推究,因为它探索研究人与社会及世界关系间所存在的性质,从而来解释教育研究与行为科学之间的矛盾。在教育与人和社会关系及对美好生活的信念基础上,永恒教育论,基本教育论,循序渐进教育论,重建教育论,存在主义教育论运用而生。这些学说是人们对教育目的,作用,使命探索的结果。也是人们从知识、价值、道德、美学等角度来审视教育观念的总结。对教育思想的了解,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教育研究的基础,这就是知识、价值、道德及美学与教育的关系。
二、教育思想理论基础
1.知识与教育(Knowledge and Education)
知识是教育的基础。教师的职责是培养人才,发展知识。他对事物所做评价和决策,都必须建立在可信赖的知识基础上。首先,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知识的基本类型。
直觉知识是人们自身的顿悟,洞察力在刹那间的展露。这种突然间迸发的知识或决策实际上是人们多年来勤奋努力,无意中的知识积累,从而对某些事物所产生的正确思想或结论。许多著名作家:莎士比亚、荷马、蒲鲁司特在作品里向我们揭示的人的内心真实性就是这种直觉知识的例证。对于这些,我们不可能通过观察,计算或测验去验证,因为这些真实性不是假设,而是洞察力的体现。这种知识从自身及他人经验中地得到积累。随着岁月流逝不断丰富,深入与完善。
理性认识是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推理演绎而出。从根本上它是一种抽象而正统的知识。它从逻辑性出发,不涉及任何感情意义及需要。然而,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情感的世界,唯理性知识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感性和实践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实践知识还显得更为重要。
经验知识是通过感官得以证实的知识。在人们对周围世界所形成的认识基础上,知识从观察,感觉的事实中生成。理性知识者告诫人们对事物要通过理性思维来决策,而经验知识者却强调解决问题的途径是实践。
权威知识是出自于某一领域的权威所言。日常生活中,我们对许多知识作为真理来接受,并非因为这些知识得到检验并得以证实。
2.价值与知识(Value and Education)
教育处处体现了价值,它们融化在学校活动和实践中。运用价值,老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社会评价教学课程,教师能力及教学手段。同样,社会本身也面临受教育者的评价。当我们对教育进程进行判断,对教育政策进行评估之时,我们从什么角度出发?教育哲学对价值论的研究一般从如下三个问题出发:⑴价值是主观还是客观的?⑵价值是永恒还是变化的?⑶价值是否存在等级之分?
如果价值是客观事实,如:善良,真理,宇宙世界这些天赋因素,那么,教育本身就体现了其客观价值。如果价值判断来自于主观意义,这就是说,其价值是由他人评价而起。
如果价值是永恒的,这是人们认定,价值在过去,今天及将来都是不变的。而有些人认为价值以人的意念而转移。因此,如果人们的意愿在不断变化,表达意愿的价值也随之变化。
价值有没有等级?理想主义认为,价值具有固定的等级。例如:精神价值就高于物质价值。因此,他们信仰置上。坚信:信仰才是帮助人们实现最终目标的力量。在精神境界的前提下,他们还坚信理性和经验的价值。认定这两者把我们调整和统一到现实目标,自然规律,逻辑规律的认识水平上。
3.道德与教育(Ethics and Education)
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道德事业。教师的职责集中体现在怎样说,怎样做。他们重视对受教育者道德价值的教育和培养,提高,以及对人类与社会行为的改善。教师应在课程里提倡什么样的道德规范?在此,我们对两种道德理论做必要的解释。
直觉主义。直觉主义的道德价值出于自身的直接理解而接受。我们对某些事物的是非判断来源于天生的道德意识。这些是非观念的判定不是通过逻辑来证实,也不是通过经验来检验,它只是出于直觉。
自然主义。自然主义的道德价值是对某些肯定结果进行细致研究的结果。人们接受某种道德是根据科学调查表明的结果。
4.美学与教育(Aesthetics and Education)
美学是对美的价值的研究。艺术就是展示人类世界的典例。在未来教育中,美学教育不仅仅扩张、深入,它将从根本上变化。美学是涉及对人的整体素质的培养的教育哲学基础。通过对重要意义的艺术风格,知识的普及及艺术欣赏的熏陶,受教育者将视艺术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对艺术的接触,使他们整体素质得到改变,并形成他们知识和精神的统一。
教育哲学不仅是最高水平上待于研究和探讨的抽象学科,而且还是一种基础,一种生活计划,一种我们常用的信仰体系。在发展学生潜能,自我完善的前提下,搞清楚什么是知识,什么是价值,什么是道德,什么是美可帮助老师在了解教育哲学体系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育思想。下面我们对国际上曾提出的几种教育论进行阐述。
三、教育思想理论研究
1.永恒教育论(Perennialism)
这种教育论建立在信仰基础上。它认为教育的基本原理是永恒的。它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揭示永恒不变的真理。由于这些真理永恒而普遍接受,它们就必须是教育的目标。此外,他们提出,在变化莫测的世界,保持稳定的教育目标及教育行为是最重要的。永恒不变论的教学内容主要重在文学、数学、语言、人文等。也就是常言的“普通教育”。它主要以如下几点为基础原理:⑴教育体制在任何时候,任何社会的作用是改善人类社会。因此,在任何环境,对任何人都应该是一致的。⑵虽说人本身是自由性的,但是,他们必须学会怎样培养理智及对欲望的控制。教育任务是灌输永恒不变的真理。⑶教育不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而是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因此,学校决不能成为现实生活的翻版,而且不应该如此。⑷学生应该接受某些永恒基础理论的教育。这些理论帮助他们了解和认识世界的永恒性。⑸名人名著,哲学,历史,科学理论揭示了人类的伟大抱负和成就,是培养人才的最佳教材。
2.基本教育论(Essentialism)
这种教育论认为学校的主要作用是将文化和历史遗产传播给新一代学习者。通过历史以来的知识积累,传授对世代有价值的核心知识和文化遗产。同时还传授适宜的技巧,观念及价值。学习者的任务是牢记这些知识要素。基本教育论的教学法以主题为中心。掌握课程内容为学习者在今后的生活社会中奠定基础。教师作为知识的象征,他不仅代表某一学科的权威性,而且是学习者效仿的榜样。它影响,控制着整个教学过程。
基本教育论以如下四点为依据:⑴学习的根本是勤奋努力,有时往往不是出于自觉自愿。⑵教育进程中起主导地位的是老师而不是学生。⑶教育进程的实质是学习者对所教授的专题知识的吸收。⑷学校应该坚持传统教育法培训学生的智能和思想。
3.循序渐进教育论(Progressivism)
这种理论创始于著名教育学家约翰•杜威()。他认为,学校是一个充满民主的社会缩影。学生在此能够学习和实践现实社会中必要的知识和技术。循序渐进教育论建立在如下基础原理上:⑴教育是一种生活,而不只是为生活做准备。⑵学习必须与学习者的兴趣直接相关。⑶解决问题式的教学法应该重于死记硬背的教学法。⑷教师的作用不是指挥者而是指导者。⑸学校应该鼓励,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而不是相互竞争。⑹只有在民主的气氛中,才能使个人的思想和潜力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自己真正得到发展和完善。
4.重建教育论(Reconstructionism)
重建教育与社会的重建,复兴相联系。这一理论基础是:约翰•杜威的循序渐进论仅揭示了社会存在的问题及处理这些问题的技巧。在当代科技进步,社会发展之际,人们需要的不只是处理这一环境,而重建社会的需要更是迫在眉睫。它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把社会视为一个整体。对它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进行重新认识。它强调教授学生解决问题的必要技巧,以达到实现重建一个新社会,新秩序的世界。
5.存在主义教育论(Existentialism)
存在主义教育论是强调人的潜能的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哲学。在这种理论下,每一学习者都是独特的,并掌握了自己的命运。这一理论显然与重建论对立。它的基本教育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的潜在能力发挥到最佳水平。它培养的是心理健康,具有创造性的人材。
存在主义教育是本世纪中期盛行于美国的一种教育思想。它和当前提倡的素质教育存在许多融合之处。首先,两者都强调开发个体的潜能;其次,两者都重视培养受教育者的完整人格;第三,两者都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第四,两者都要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素质教育在批判吸收存在主义教育观点的基础上,又超越和发展了新思想。它使教育同社会和人的发展相适应;强调后天素质的塑造与培养;强调学生潜能的实现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和教育条件;强调教师在教育中起的主导作用;强调个体与集体发展的统一。
四、素质教育思想理论,中国教育史的重大改革
1.素质教育的目标。目标和目标体系,既要体现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又要体现跨世纪的“世代性”和“未来性”;既要体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信息时代的“科学性”,又要体现建设一个高度民主,繁荣的未来社会必须具备的“人文性”。
2.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传统教育的
“教书”这一提法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不可避免地把老师的注意力局限在书本上,而忽略了对教育对象的了解与研究。教书把教师教的目的定格为使学生学会书本知识。但是,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是教育目的所在。因此,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学。
3.在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最重要的。美国的学生学习成绩常不如中国学生,但他们有创新及冒险精神。有时做出一些难以想象甚至发疯般的事情。所以往往创造出一些惊人的成就。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提高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势在必行。
4.素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要求我们增进基础教
育的活力以及在社区发展中的作用。在传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获得生活知识和社会经验,促进他们自我管理,自我实现和提高。
素质教育不仅赋予我们较强的专业技能,而且使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塑造健全的人格,特别是通过不同学科领域知识的渗透,使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开始懂得鉴赏艺术,从事艺术创造的人逐渐了解科学,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作者:胥懋云 来源:山东文学·下半月 2008年12期
上一篇: 聚焦中国改革问题 推进哲学理论发展
下一篇: 中国传统哲学理论体系的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