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兴亡周期率”的由来与辨疑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8 09:31
摘 要: 从“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的原出表述来看,黄炎培先生所提之存在于传统的社会政治领域的“周期率”的主要表现为“兴”与“亡”,称其为“兴亡周期率”当是合乎出文意旨的正确概括。着眼于对原出文献的文本解读,并结合阐发者的一贯著论之主旨观之,有论者代“率”为“律”,或变换“周期率”的前饰语为“历史”、“兴衰”或“盛衰”等的提法都是不正确的,当予纠正。
  关键词: 毛泽东 黄炎培 “兴亡周期率”
  
  从《礼记·中庸》载:“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1],到白居易《辨兴亡之由》言:“兴与亡,终系于人也。”[2],再到顾炎武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古来言兴亡之事者不可胜数,史不绝笔。而真正将之上升到“率”的概念,简约而又明白地概括以周期,并启迪人们深入思考如何跳出兴亡转换“周期率”的,却是在那次与毛泽东主席具有历史意义的谈话中——产生于著名爱国教育家黄炎培先生之口。
  一、“兴亡周期率”的原出表述
  这本是

三、“兴亡周期率”命名辨疑
  正所谓名满天下也疑满天下,疑满天下自然也就议满天下。那么人们对“兴亡周期率”的所议之疑都在哪里呢?无非在其名与义上。单看对其命名的争议也足可反映对其理解是如何的多元了。用以表达“兴亡周期率”或专门对其进行释疑的名讳与名释,可说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有的专在“率”字上做文章,在该用“率”还是“律”上各持己见;有的在是什么的周期“率”或“律”上很有看法且用以为然。总的说来,除了在“率”与“律”上的不同外,舍“兴亡”而用“历史”、“兴衰”、“盛衰”的皆有之。如此“历史周期率”或“历史周期律”、“兴衰周期率”或“兴衰周期率”、“盛衰周期率”或“盛衰周期律”等的错误表述便多到了足能以误混正、混淆视听的地步。我为什么说“兴亡周期率”才是正确的表述呢?所据者三:(1)从黄炎培先生对毛主席说的原话看:“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8]这里清楚地表明就是说的“兴”与“亡”的“周期率”,而非其它,是无疑的;(2)从阐发者本人的观点看,自黄炎培先生在1947年版的《延安归来》小册子中的《延安五日记》中首次披露“兴亡周期率”,到其1964年写成《八十年来》,又将之收入,再到1982年由文史资料出版社将之首版,并由其子黄大能复述“兴亡周期率”在其中的《忆念吾父黄炎培》的文章附后,更至2010年7月其子黄大能辞世——63年间,黄氏父子对原有表述未改只字。我想,这应该足令那些不细读原文就乱表述一气或看后不深究其意就随意揣摩者汗颜了;(3)从提出者本人的理解看,除“兴浡亡忽”之述,印证着周期率之前饰“兴亡”的正确外,黄炎培先生在《八十年来》的前言中写道:“依着社会规律性的发展,时代的车轮在不息地推进。依我了解,它推进的速度,并不像那舞伴跟着乐队绝对整齐地一拍一步,它的速度有时会特别大,越来越大,到某一时期会从斗争中飞跃地突进。”[9]这时代车轮速度的以大小计,正印证着“兴亡周期率”的尾字合为“率”,用以表进程中的速率不是不可变更,只能适应的规律之“律”。
-
整理  
  参考文献:
  [1]陈戍国.四书五经校注本(全四册).长沙:岳麓书社,2006:718.
  [2]顾学颉校点.白居易集(全四册).北京:中华书局,1979:1300.
  [3]详见黄汝成集释:日知录集释(全校本)(全三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755-757.
  [4][5][6][7][8][9]黄炎培.八十年来.北京:文史资料出版社,1982:148-149,111,149,149,148,1.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人才观与我国人才强国战略研究

下一篇: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传播“把关”的困境与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