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完善舟山市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8 09:32
摘 要:本文阐述了构建新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分析了舟山市渔农村社区文化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完善舟山市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发展对策。
  关键词:舟山市;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报告还进一步明确了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的任务。这个体系的提出,要求政府在开展农村文化工作中,以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公共财政制度和必要的法律法规为保障,使广大农民在劳动之余,能就近享受文化服务的场所、场地;满足不同层次文化需求的活动内容;有接受培训、展示技艺的机会和条件;有创造文化的氛围和环境。目前,渔农村文化是舟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渔农村文化市场,对于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舟山,建设

(二)文化管理人才紧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亟待提高
  大多渔农村社区没有从事文化工作的专职人员。渔农村文化干部兼职现象比较普遍。据统计,兼职文化站干部占了总数的50%。有的兼职多达3-4个。大多数文化站干部年龄偏大,由于业务培训经费短缺,基层文化干部得不到培训提高,专业知识趋于老化,思想观念较为陈旧,知识面偏窄,造成当前渔农村乡镇文化工作队伍人员素质状况相当不理想,基层文化干部难以胜任基层文化工作。且文化干部的待遇不高,导致人才外流。因此,农村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亟待提高。
  (三)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资源匮乏,公共文化产品服务供给不足。
  2008年全年下乡演出307场,放映渔农村电影4630场,送书下乡40439册,价值65万余。虽然送书下乡,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文化下乡活动正在开展,但大多数农村文化活动只停留在乡(镇)一级,没有深入广大渔农村,渔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渔农村文化消费普遍低下,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精神文化需求。
  (四)渔农村文化管理体制不畅。
  一是渔农村文化干部人事管理方面。渔农村文化干部的人事权下放到乡镇、社区,导致文化主管部门对渔农村文化干部的管理出现脱节。文化主管部门不能行使自己的职能,在编人员无法到位,从而使一些不适宜文化工作的人员干起了文化工作,使渔农村文化干部的素质大大下降,且文化干部受乡镇政府领导,他们干的都是乡镇政府的“中心工作”而非本职的文化工作,兼职现象越来越严重。二是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方面。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两个方面,目前这两个方面均面临条块分割。由于体制上的行业分割和部门分割,导致了资源、职能的分散配置、重复建设、有限资源的浪费、投资效益不高。割裂了公共文化服务的统一性,这必然影响有限财力、物力和人力用于公共文化服务和建设的效果。当前,舟山市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基本上是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然而,政府的投入大多只有“建”的投入,而没有日常维护即“管”的投入注重不够,而没有了“管”,这些设施就不可能发挥其自身应有的作用,渔农村文化建设就变成短期行为,就缺乏有效性,使渔农民不能长期受益。
  
  3.完善舟山市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发展对策
  
  3.1切实加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监督,保证渔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有效运作。
  目前,我们对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缺乏评估和绩效考核机制。没有评估,监督就没有依据,就达不到监督的效果。没有监督,整个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运作就得不到保证。因此,迫切需要形成一个权威的评估系统。政府可以依据评估的结果,对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执行情况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制,从而保证渔农民群众能够得到真正的公共文化服务。此外,通过规范程序,广泛调查,定期或不定期地通过抽样形式进行民意调查,对乡镇党委政府的文化工作实绩及任期目标进行考核,把基层文化建设作为一个专门考核项目单列,同时把群众对乡镇政府为渔农村提供文化服务的满意度,作为文化考核的重要内容。以保证渔农村公共文化体系有效运作。评估考核机制要从以下几方面人手:一要整章建制,尤其要加强预算管理和财务的管理。二要做好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三要加强督查,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民意调查。四要跟踪问效,包括资金问效和项目问效,要建立经济效益、文化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评价体系。问效要形成规范化、制度化、经常化。通过跟踪问效,及时了解渔农民对公共文化服务的满意度。
  3.2 设立专项基金,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
  为了加强舟山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舟山市出台了出台《中共舟山市委、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09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为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投入机制,采取三项举措。一是完善公共文化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从建立有效的“县乡共管”的渔农村公共文化管理机制入手,进一步明确公共文化建设和经费投入的责任主体,加大公共财政对文化发展的投入力度,提出两个“不低于”,即:财政投入的增幅不低于本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各县(区)财政要按人均不低于每年5~10元的标准将乡镇文化活动经费列入预算。二是设立文化建设专项资金。结合海洋文化名城建设和新渔农村建设目标,舟山市政府设立文化专项资金,每年安排3000万元专项用于文化建设,并出台了《文化事业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三是全面拓宽文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民间资金参与文化阵地建设。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对文化事业的资助和捐赠。这三项举措将是完善舟山市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力的资金保障。
  3.3强化文化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关键。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大量优秀人才。通过择优招聘,将思想素质好、专业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人才充实到镇、街道文化干部队伍中。配齐配好镇、街道文化站长和村级文化管理员。加强对乡村文化工作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举办培训班,提高文化工作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鼓励乡村文化工作人员自学、进修,有目的地选送部分人员到相关院校深造。同时进行业余文化人才资源普查,大力培植业余文化队伍,对文艺骨干免费进行培训。区政府和镇、街道一级应因地制宜引导、支持基层举办文化活动,必要时可将基层的活动层次进一步上升,提升活动规模,做大活动影响。大力培养和发展业余文化团队,提高业余文化骨干的整体素质。采取各种措施,引导发展文化义工队伍,大力扶持和培育业余文艺演出团队。
  3.4 构建城乡互动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实现资源共享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立足点是农村。要充分利用农村的人才、资金、文化底蕴和文化习惯,搭建适合本地实际的文化服务平台。但是文化从来就不是一个封闭的圈子,农村文化也自然不应该与城市文化脱离开来。从农村经济相对落后、人才资源相对紧缺、文化氛围相对淡薄、文化设施相对滞后等实际来看,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立足农村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放眼城市,建立城市文化反哺农村、城乡文化互动互促的机制,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双赢。一是文化公共产品要向农村倾斜。为满足本市渔农民的文化需求,政府要依托“文艺大篷车”、“党报大篷车”等有效载体,精心组织开展“文艺进社区”、“三下乡”、农村电影“2131”工程、“市民大讲堂”等公益性文化活动。加快发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基层中心和农村基层服务点,积极开展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二是加快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进程。在新渔农村文化建设中,要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筹兼顾,协调发展,在促进城市文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渔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将城市文化资源逐步引向乡村,市县区的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实现城乡图书馆联网协作,促进图书馆的服务向乡村延伸,形成以城带乡、城乡文化资源一体化的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的格局。三是推进农村城市文化的相互影响和促动。农村文化需要城市文化的带动和辐射。同时也要看到,吸收和融合农村元素,也是城市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前提。因为只有农村才具有我们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才具有内容极为丰富的民间原生态文化,如舟山锣鼓、木偶戏、跳蚤舞、翁洲走书、渔民画等一批具有海岛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特色文化活动。这不仅是农民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而且是我们民族原生态文化的生命延续。
  总之,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为了不断满足渔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精神动力,是深入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的具体行动。构建渔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一个系统工程,为此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作为根本动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社会积极参与,阵地建设面向渔农村基层,形式手段多种多样。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狠抓落实,努力开创舟山市渔农村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整理  
  参考文献:
  [1]羊守森.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策略思考.安徽农业科学,2008.
  [2]周正刚.加强湖南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探讨.湖湘论坛.2008,(6).
   [3]刘淑兰.政府创新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8,(11).
  [4]宋继大,沈碧芳.舟山市海岛文化站建设调研报告.舟山文化2007,(4).
  [5]《中共舟山市委市舟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2009.

上一篇: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下一篇:当前基层团组织建设工作的改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