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GaGa的服装设计

发布时间:2015-07-08 09:33
  【摘 要】本文从对 自然 界的态度、自然与人的关系、人的能动性三个方面,运用 现代 生态学的观点对荀子的生态观进行现代诠释,指出荀子的生态观对解决现代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荀子 天行有常 与天地参 制天命而用之 生态平衡
  
  随着全球范围生态危机的加剧,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自身的意义和价值,反思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这一古老的 哲学 命题。被视为现代生态伦 理学 奠基之作的《文明的哲学:文化和伦理学》通过对文化危机的分析引到生态危机问题,在此方面,东西文化存在着明显差异。西方古已有之的传统是人类中心主义,结果导致了生态危机的加重。现代西方学者看到东方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出现了一种“东方转向”。
  在被现代生态伦理学所认同和“回归”的东方文化传统中,最受重视的是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而对作为

  荀子论人与 自然 的关系是建立在对人性思考的基础上的,正如荀子的消费伦理思想是以其欲望论为前提的,荀子的生态伦理观也是建构在其欲望论之上的。荀子讲:“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性恶》)但资源不是无限的,因而“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人类自身的欲望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会导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日益恶化。荀子由此主张用人为的规范与教化来限制人类本有的求生欲望,这也是“礼之所起也”。(《礼论》)人生而有欲无可非议,关键在于欲求是否能够持中、是否正当。“曷谓中?曰:礼义是也。”(《儒效》)“礼义”是对人欲的一种限制,是衡量人之欲合理与否的一个尺度。“礼”不仅是荀子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原则。美国学者孟旦在其《荀子》一书中就以物质与欲求之间的供需平衡为荀子对伦理观念讨论的出发点。在他看来,荀子认为 经济 问题是恶出现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从重视欲求与物质供应的平衡来思索这个问题,并且主张以礼义作为控制欲望的方式。
  此外,为了使自然和人的欲望之间保持平衡、相应 发展 ,荀子强调“节用固本”,合理的控制欲望、节约消费。荀子这种节用为再生产提供积累,把消费与再生产连接起来加以考虑的消费思想,是封建时代极罕见的、有较多先进性的经济发展远见。正如梁启超所说:“荀子以为人类总不容纵物质上无壑之欲,个人有然,社会亦有然。”当人们重新反思自己的能动性时,新的能动性观形成了,那就是维护作为整体而存在的地球生物圈的完整与健全,不断自我调控,使自己的欲望、行为不超越客观阈限(“制天命而用之”),从而能与自然界协调相处,同步发展(“与天地参”)。
  生态自然观、生态平衡观和生态发展观结合起来,构成了荀子的完整的生态观体系。它对于 现代 热门学科-生态环保学的研究,对于解决全球面临的生态危机都有现实的启发意义。人类最终能否将生态平衡同推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协调起来,这将最终取决于人类能否从自然界的对立面回到自然界中并与自然和谐共存,协调发展;用荀子的话说,就是取决于人类能否认识到“天行有常”,能否“与天地参”,并“制天命而用之”,妥善处理好人的欲望与自然资源之间的关系,以达到二者的和谐发展。
  
   参考 文献 :
  [1]朱晓鹏.论西方现代生态伦 理学 的“东方转向”[j].社会 科学 ,2006,(3).
  [2]钱穆.

上一篇:哲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路径

下一篇:青年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扬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