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的哲学思考
深入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的哲学思考
一、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坚持群众观点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它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坚持群众史观,坚持群众观点。
(一)要相信和依靠士兵 论文联盟http://
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以这一原理为指导,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最终决定战争胜负的是人而不是物。人是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使用者、作战方法的创造者、军事行动的实践者,人的素质和精神状态,对战斗力的形成和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我们军队,士兵是基础,是战斗力的源泉。因此,按照群众史观的要求,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一定要关心和爱护士兵,相信和依靠士兵。
(二)要努力促进和实现官兵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核心是以人为本。推进发展、赢得战争,关键在人。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坚持以人为本,一要坚持“四个统一”。即要把推动部队建设与促进官兵全面发展有机统一起来,努力促进和实现官兵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官兵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军事专业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革命军人;把爱护官兵生命与培育战斗精神统一起来,把关心官兵个人发展与从严治军统一起来,把尊重官兵权益与确保一切行动听指挥统一起来。豍二要坚持“两个突出”。一要突出提高官兵科学文化素质。具备过硬的科学文化素质,是掌握先进武器装备的前提和基础。这就需要我们始终站在科技强军的战略高度,坚持把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作为部队建设的重要任务,并以战斗力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牵引官兵的科学文化知识学习,在实践中强调把知识转化为运用新装备的能力。二要突出强化官兵精神支柱,培育过硬战斗精神。在战斗力的构成要素中,人和武器是最基本的,其中人是最活跃、最有决定意义的因素,人的思想觉悟、战斗热忱、牺牲精神以及综合素质,直接决定着武器装备效能的发挥,影响着战争的胜负。因此,要坚持不懈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深入开展历史使命、理想信念、战斗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二、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唯物史观作为马克思一生的“两大发现”之一,还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
(一)充分认识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影响
马克思早就说过,科学技术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豎而在现代,
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也是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发展的巨大动力。因此,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要求,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一是要充分认清信息技术对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影响。战斗力生成模式随着军事形态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在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演变中,科学技术始终是十分关键的主导因素。在现代,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深刻改变着战斗力要素的内涵和战斗力生成模式,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起着主导作用。二是要准确预测和把握战斗力生成模式的发展趋势。在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的生成模式正在从传统的重视物质对抗、能量对抗发展到强调信息对抗,从重视体能较量、技能较量发展到强调智能较量,从重视杀伤能力、防护能力、机动能力发展到强调信息能力。其基本表现是:信息成为新的战斗力生成的源泉,信息能力在战斗力生成中占据主导作用;人的科技素质尤其是信息素质在战斗力中具有特别重要意义;信息化武器装备成为战斗力的关键物质因素;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成为战斗力的基本形态;军队战斗力的提升,也将更依赖于信息技术的比较优势。
(二)紧紧依靠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
我军目前仍处于机械化半机械化军事发展阶段,论文联盟http://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面临严峻挑战。贯彻主题主线战略思想,必须紧紧依靠信息技术,努力实现战斗力生成模式的根本转变。首先,必须高度重视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在未来信息化战场上,具备信息素质的新型军事人才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决定性作用。为此,一方面应增加军队院校信息化教育内容的比重,增大信息化专业建设人才和信息战专业人才的培训员额;另一方面应增加信息对抗训练的课题和内容,以信息知识的学习和信息技能的掌握作为主课,下大力提高官兵的信息化素质,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发展。其次,必须努力实现武器装备系统的信息化。在信息化条件下,武器装备的信息含量与部队战斗力的水平成正比。信息化武器装备是信息化军事形态的重要标志,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就要重视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必须结合我军军情,以信息化激活机械化的新能量增长点,以信息化主导机械化的整合与改造;必须加快武器装备更新速度,增强武器装备信息化含量;必须树立综合集成的观念,善于在信息化的主导下把各种武器装备有机搭配,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威力。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上一篇:后殖民主义与女权主义
下一篇:自然观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