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浅析
维特根斯坦哲学思想浅析
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1889-1951)被公认为20世界最杰出的哲学家之一。其思想富于力量和原创性。他在一生的不同时期,形成了两个具有高度独创性的思想体系,每一个体系都对现代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而第二个体系却是批评和驳斥第一个体系的——这种演变在哲学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表明,他拥有独一无二的哲学头脑,而许多人更乐意称他为天才。维特根斯坦前后期的两种哲学著作和思想对分析哲学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早期哲学影响了欧洲大陆流行的逻辑原子理论和逻辑实证主义,后期哲学给日常语言分析哲学以决定性影响。以下我们简要分析他前后期的哲学思想及对现代哲学产生的深刻影响。
一、语言哲学产生背景
19和20世纪之交是西方理论科学的危机时期。亚里士多德曾把理论科学分为物理学、数学和哲学三门。然而,这三门学科在世纪之交都发生了危机。随着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的新发现,物理学危机被克服。数学危机的根源在于逻辑主义,后来也被克服,从而摆脱了危机。哲学面临的危机比物理学和数学更加尖锐,历时更长。哲学所面临的不只是一些基本观念、原则和方法的失效,而是失去自身研究对象的危险。
传统的西方哲学有三大主题:上帝(第一存在)、物质(自然界)和灵魂(精神界)。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上帝在哲学领域的地盘越来越小。19世纪自然科学的革命性进展使得传统哲学关于自然的研究成为多余的累赘。科学家早就摒弃了黑格尔的《自然哲学》。孔德开创的实证主义思潮,特别是马赫在物理学领域发起的现象主义,把自然哲学的思辨从实证科学中驱逐出去。物质也不再是现代西方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在失去“上帝”和“物质”这两个主要研究对象后,面临着继续失去“精神”这一研究对象的危险。本世纪初冯特开创实验心理学之后,对人的精神现象的研究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心理学也成为一门实证科学。更为严重的是,用心理学代替哲学认识论的“心理主义”思潮侵入了传统哲学的最后一块领地[1]。
在实证主义、心理主义思潮的挑战威胁着哲学的生存权利的同时,一些哲学家却从数理逻辑的成功看到了哲学的出路。世纪交替之际,弗雷格、皮亚诺、罗素和怀特海等人建立了逻辑演算系统,并首次把数学的基础归结为逻辑,证明了数学命题的分析性和数学公理系统的逻辑性。把数学的基础归结为逻辑,并没有最终回答心理主义的诘难,逻辑的基础是什么呢?哲学家通过对逻辑性质的探讨,开拓了一个新的哲学领域,这就是语言的意义。我们知道,逻辑由语言体现,语言的意义是与逻辑规则相辅相成的对应领域。更重要的是,语言的意义存在于事实、思想和语言之间,既不属于物理世界,也不属于个人的心理世界。这样,在哲学危机的形势下,面临着心理主义的挑战,受到数理逻辑进展的鼓舞和启示,有作为的哲学家在本世纪初开始对数学的逻辑基础和语言意义进行探讨,开拓出新的哲学领域和哲学对象,实现了现代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是指把语言本身的一种理性知识提升到哲学基本问题的地位,哲学关注的主要对象由主客体关系或意识与存在的关系转向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在科学主义思潮中,最早开始语言学转向的是逻辑分析哲学,代表人物主要是弗雷格和罗素。而维特根斯坦被看作是实现“语言学转向”这个决定性转变的“第一人”。
二、维特根斯坦早期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早期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逻辑哲学论》中。这是一部哲学史上的经典著作,极有创见、内容深广,而它的篇幅还不到80页。该书别出心裁,全由箴言警句构成,通过按顺序编写,组成严密完整的系统。全书的中心论点为语言图像论。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描绘了两个对称的系统,一个是本体论系统,一个是命题的逻辑系统。两者具有同型的逻辑结构,可以用“图像”这种关系把两个系统一一对应起来,这就是他的语言图像论。他说:“命题是实在的图像。命题是我们所设想的实在的模型。”维特根斯坦分别阐述了这两个系统的逻辑结构。1、本体论系统:(1)世界是事实的总和。(2)事实由原子事实组成。(3)原子事实是对象的一定配置。(4)对象是组成世界的实体,它们绝对简单。2、命题形式的逻辑系论文联盟http://统(理想语言系统):(1)语言是命题的总和。(2)命题通过分析达到基本命题。(3)基本命题由一些名称直接组合而成。(4)名称是不能用定义的方法作进一步分解的最简单的记号。很明显,两者是及其对称的,具有映射关系[2]。
维特根斯坦图像论的基本点是:命题是事实的图像,一个命题就是一个图像。命题只有具备一定的逻辑结构才能成为事态的图像。图像也具有结构。图像的各部分以一定的方式配置起来,表示出事物的结合方式,这就是图像的结构。任何图像必须与实在有共同之处,才能描绘实在。这个共同点即图像的逻辑形式与实在的配置方式。图像说指出命题如何能表达事实,也即语言如何能描述世界。核心点是:语言与世界在逻辑上同构。名称与对象相应,基本命题与原子事实相应,作为命题总和的语言与作为事实总和的世界相应。这里,语言与世界有共同的逻辑结构,带有某种神秘色彩,其原因在于,逻辑结构不能被描述,而只能自身显示。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表达了语言和世界的界限的思想。维特根斯坦曾受康德和叔本华主体性哲学的影响,把康德的知识主体和叔本华的意志主体理解为语言主体。认为作为语言主体的自我是语言和世界的界限。所谓世界的界限,指的是逻辑空间。因为逻辑空间是命题的整体所规定的框架结构,而命题的整体式语言,语言的主体是自我,所以,逻辑空间有自我来规定。逻辑空间是一切可能发生事实的区域,现实是一切实际发生的事实的总和,自我通过规定逻辑空间应用范围限定了世界的界限。维特根斯坦据此说:“我就是我的世界”。
维特根斯坦在《逻辑哲学论》中提出了神秘主义和不可言说的思想。《逻辑哲学论》的最后一章只有这样一行文字:“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那么,维特根斯坦认为哪些东西是不可言说的呢?第一,逻辑形式。命题要摹画事态,就必须和事态共有一个逻辑形式,而这个逻辑形式本身却不是事态的摹画。第二,传统形而上学问题、伦理学、美学等。他认为它们都不是实证科学,都不摹画世界。第三,一些神秘的东西。维特根斯坦曾论证说,神秘领域中一切都是必然的,而语言只能言说偶然的东西(事实)。《逻辑哲学论》的中心论题是命题摹画事态,因此,凡不摹画事态的就是不可说的。事实的界限是可说的界限,在事实界限之外的东西是不可说的。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回答了时代向哲学提出的问题,诞生了一种新的哲学观,以及为这种哲学实践所必须的语言观、意义观。并据此对当时突出的逻辑的本质问题和自然科学理论的普遍有效性问题作了分析说明。但它自身也存在着深刻的矛盾:不可说的又恰恰说了,这种逻辑实证主义在意义的证实,理论的应用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使得后期维特根斯坦的哲学发生了转变[3]。
三、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部分地受到摩尔、莱姆塞以及19世纪的德国语言学家毛特纳等人的影响,注重使用日常语言,强调语言的不同用法和语言的约定性质。与前期相比主要是抛弃了用逻辑分析的手段建构世界和命题的逻辑结构的理想,从对命题意义的静态的逻辑分析转向了对语言用法的动态分析。
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代表作是《哲学研究》。在改变了他对哲学本质的看法后,也随之改变了他的写作风格。书中几乎没有严格定义的术语,字面十分简单。不过,由于它是由一系列札记组成的,更由于这些简单的话语中富含深意,所以这仍然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本书的核心思想是语言游戏说。维特根斯坦并没有对“语言游戏”做出传统意义上的阐释和定义,而是通过一个个实例来描述和显示“语言游戏”。“语言游戏说”的提出获益于一场足球赛的启发。当时,维特根斯坦正在思考关于语言及其意义的问题,恰巧看到一些人正在进行一场足球赛。他由此联想,正像足球的意义体现在足球赛中那样,词语的意义也只能存在于语言游戏之中,亦即体现在其具体使用的语境之中。否则,试图通过孤立的逻辑分析以揭示语言的意义,结果只能误入歧途。
语言游戏说的基本观点为:其一,语言是一种现实活动,是一种游戏。游戏就要遵守规则。必须理解日常语言中的使用范围,否则会引起各种语义的误解。其二,对象存在的“家族相似性”,各种语言及功能之间没有共同的逻辑本质,只有“家族相似性”。其三,不存在各种语言共同的逻辑本质,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研究语言的用法,语言的意义在于它的使用。其四,由于对语言的误解和对语言的不正确的使用造成了以往哲学的混乱,形而上学的产生就是由于违反了日常语言的使用规则,盲目追求语言的绝对意义的结果。因而,哲学“就是为了不让语言迷惑我们的理智而进行的一场斗争”,哲学的使命在于“治疗语言疾病”,为澄清语言的混乱提示方向。
与早期不同,维特根斯坦完全改变了早期的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以前哲学家们认为本质隐藏在现象背后而与之相对应,后期维特根斯坦认为本质并不是某种事物“表层下面”向我们隐藏着的“东西”,而是“事物的本质在于能够成为事态的组成部分”。他批判了早期命题本质的图像理论,强调语言是人的活动的一部分。语言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因此不能把词看成是对象的句子,不能把句子看成是实在的图画。他也克服了早期有关名字的意义是所指的对象,命题的意义是它所描述的可能事实的指称论和图像论的意义理论。他把意义和用法连接起来,知道如何使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知道在什么语境中使用它,使用它干什么或知道它的作用或功能是什么,这对于知道它的意义来说是必须的[4]。
遵守规则是维特根斯坦语言游戏的核心内容,但有一个悖论:“没有什么行为的原因能够由一条规则来决定,因为每一种行为的原因都可以被搞得符合规则。”即,我们是在不了解规则的情况下从事语言游戏的,而我们又只能是在遵守了规则的情况下去从事这种游戏。维特根斯坦的目的在于指出理论解释在实际的语言活动中的次要作用,强调实际参与语言游戏的重要性。要遵守规则就要做到:我们往往是在不了解规则的前提下遵守规则的,因此,遵守规则的过程无需引导,是自然而然地不断地重复相同的东西。遵守规则是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重复的习惯。维特根斯坦强调活动,注重参与,在《逻辑哲学论》中他提出:“哲学不是理论而是活动”,在《哲学研究》中他又提出“不要想,而要看”,这是维特根斯坦的重要特点之一。
维特根斯坦认为逻辑、数学和必然真理是因为规则。一方面是因果的,即以一个特殊的方式对这个规则的表达法作出反应;另一方面是社会的,即存在着有关这个规则表达法的社会惯例、规则用法和习惯。因为存在社会惯例,人们受同样的教育和训练,因而在遵循规则的问题上,人们并不发生争执,具有一致性。逻辑、数学的一般规则是人类在自己的生活活动中,为着某种目的为自己制定的,不是关于外部实在的规律,不是关于精神的规律,也不是感性直观和理性思维的形式,而是关于我们语言的一般规则[5]。
四、维特根斯坦语言哲学的影响
维特根斯坦的研究一直带有元哲学的性质,即对哲学本身的探究。如果说《逻辑哲学论》是对传统的破坏,那么《哲学研究》则是对破坏的破坏。他的目标是要象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医生一样,通过重新安排人类的精神模式,治疗被西方文明误入歧途的传统思维,消除传统哲学问题,而清除哲学问题的目的是为了匡正人们的思维方式,以求达到清晰的、健全的认识。维特根斯是系统地从语言来思考世界的第一人,实现了哲学从认识论向语言的转向,开辟了现代西方哲学前进的道路。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下一篇:民国时期金陵神学院开办的函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