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和科学发展观
摘 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基础,统领经济发展全局,从而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文主要对科学发展观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理论基础和科学发展观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唯物辩证法;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
我国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然而我们在享受取得的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贫富差距较大、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充分认识新形势,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科学发展观以唯物辩证法为根本理论基础
首先,对于传统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对其进行了批判,对发展实践中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将鲜明的批判反思特征充分体现出来,因此,科学发展观是在反思中建立起来的。所谓唯物辩证法就是指以唯物论为基础,揭示事物矛盾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本质与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发展是由事物内部矛盾斗争引起的,它从来都不崇拜任何东西,它是一种批判的和革命的辩证法。因此,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和存在方式就是“批判”,离开了批判,辩证法就不存在了。
其次,在事物普遍联系中,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而这正是将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根本要求体现出来。作为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之一——普遍联系,其将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相联系得到了进一步的强调,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此时要求人们对事物进行分析要注重其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和协调。从理论意义上讲,人们通过实践对事物的普遍联系和本质规律进行正确认识,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从实践意义上讲,就是要求人们对实践的指导采用科学理论来进行,对实践方式和实践手段等的把握要按照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和本质规律来进行,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再次,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发展”问题的思考是通过联系事物的运动和变化来实现的,这正与唯物辩证法永恒发展相符合。传统发展理论只注重经济增长,对此弊端科学发展给予纠正,其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是发展,也就是说,同一事物的简单和单纯数量的变化并不能成为发展。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强调可持续发展,把当前发展、利益与长远发展、利益相结合,防止为了当前的发展而牺牲长远的持续发展。由此可见,唯物辩证永恒发展的基本特征在科学发展观中被充分体现。
二、科学发展观中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一)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就从中国百废待兴的实际国情出发,强调目前我们要大力发展经济建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强调发展应该是经济与政治、法律,经济与教育、科学的综合发展。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都呈现出多样化,人民内部矛盾也有了新的发展,江泽民适时的对发展概念作了新的扬弃,认为发展是指的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发展,是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是人民共同富裕的均衡发展。在我国全面进入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作为新一届的领导人胡景涛同志又对发展概念进一步的完善,旗帜鲜明的提出,要牢固树立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二)实现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和平的保证;公平正义让每个人都觉得幸运者,都是强者;公平正义是财富合理分享保证。实际上,没有公平也就没有真正的民生;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社会的稳定。而传统发展观所强调的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自动保障社会的公平、公正。唯物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观点以然指明,事物与事物之间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联系,如果一事物脱离了与其它事物的联系,就无法存在,更无法发展。因此,事物的发展应该是兼顾的、对称的。社会的发展也必须是协调的,这样的的社会也才是和谐的。现如今,社会发展的不协调已经有逐渐拉大的趋势。比如,教育的不公平、城乡关系、区域关系的差别悬殊等等。因此,只有努力实现教育的公平,只有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区域差别,关心人们之关心的问题,才能实现全体人民诚信友爱、社会安定、共享原则,才能实现社会和谐相处的局面,才能将社会的公平正义落到实处。
(三)实现统筹协调发展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协调发展:一方面实现了区域的协调发展,各区域有着各自的特色、各自的侧重点,并且形成良性互动的区域发展模式和区域全面协调的互助机制,促进了区域间的优势互补。同时也逐步完善了区域间的互动机制和合作机制。随着区域间的经济合作和人才合作从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同时进行拓展,统筹协调发展形成各区域的产业分工合作,同时形成了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在这个基础上,也逐步完善落实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区域合作机制。根据各区域的不同优势而政策支持度不同,但是他们之间又形成了相互统一的支持,从而形成了全国统筹兼顾全面协调的良好局面;另一方面,兼顾城乡发展。从科学制定规划,明确发展战略,统筹产业发展,构筑产业支撑,端正发展观念,推进科学发展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推进城乡建设的建议。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统筹城乡发展的大局出发,对以往城乡分割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及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统筹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运行、管理与财政投入,先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由无到有,再实现覆盖面由小到大、待遇水平由低到高,逐步消除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差距,逐步消除本地劳动力与外地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差距,协调城乡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实现 “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推动农民工和农村居民有序进城和定居,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没有农村现代化,就不可能有中国的现代化,这是经济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战略。
(四)实现节约环保发展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也存在辩证统一关系。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就是永恒发展,也因此可以理解为发展是连续的、不间断的,而科学发展观也着重强调我们所以说的发展是可持续的发展。由于我国自身的特点,必须选择经济增长方式,而节约环保发展的实现是需要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一方面,我国解决经济发展中的资源能源、生态问题都是通过自己的力量来进行的,对经济发展中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我国进行经济发展是在能源资源严重缺乏和生态环境严重压力的条件下进行的,生态环境压力要远远大于国际水平,而人员的使用量却很小,但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浪费能源资源较为严重。
(五)实现创新竞争发展
各国都把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作为提升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未来发展的核心要素和战略基点,这是各国发展的普遍性即共性。但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技术水平、资源结构、人均资源以及发展模式和发展道路不尽一样的多样性特点,决定了各国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上的不一样性,即各国发展的特殊性即个性。因而各个国家都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普遍性中寻求一种符合各自国家实际情况的发展方式。而自主创新思想就必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途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主创新道路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占领科技制高点,实现科学发展、绿色发展、持续发展的创新实践,从而为竞争能力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前提。“十二五”时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因此,我国必须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运用科学发展观中的唯物辩证思想,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参考文献:
[1]刘凯亚.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创新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04) .
[2]徐剑斌. 科学发展观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研究[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7,(06) .
[3]张群. 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J].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 (05).
[4]陶军. 科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当代形态[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7, (06) .
[5]金东春. 科学发展观的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J]. 延边党校学报, 2006, (04) .
[6]周天勇. 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J]. 理论前沿, 2005, (06).
[7]沙飞.论科学发展观的辩证实质 [J].前沿 2005,(11).
下一篇:浅析谦虚的中西文化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