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创建儿科学精品课程的体会
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建设环节。延边大 学临床医学院儿科学教研室在课程负责人的带领下,本着建 设精品课程的要求,在课程教学的各种环节进行了大胆的改 革和创新,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并顺利通过省精品课 程评审。
2003年教育部做出“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决定。精品课程是具有一流教师队伍、 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 点的示范性课程。精品课程建设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 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建设中起到龙头和示范作 用,是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建设环节,是教学质量提高的 一个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之一。
儿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卫生保徤及疾病防治 的医学科学,是临床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为了让医学生更好 地掌握儿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出高质 量、高层次医学人才,我们教研室自从2007年儿科学课程被 评为省优秀课程以来,本着建设精品课程的要求,在课程负责 人的带领下在儿科教学和科研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创 新,其结果在今年3月份顺利通过省精品课程评审。下面浅 谈近几年创建精品课程过程中的一些体会。
1 明确领会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
省精品课程的评审是按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要求来进 行的。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包括教学队伍建设、教学内容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实验教学建设及机制建设等6个 方面内容[\评审中特别重视以下几点关键问题:①在教学 内容方面,要处理好经典与现代、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视在 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②在教学条件 方面,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完善,加强课程网站的辅助 教学功能;③在教学方法与手段方面,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 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协调传统 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并做好与课程的整合;④在 教学队伍的建设上,注重课程负责人在实际教学工作的引领 和示范作用,促进教学团队结构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
儿科学精品课程建设就是以现代教育思想为先导,以提 高师资队伍素质为前提,以建设相应层次的、具有较强针对性 和适用性的优秀教材为核心,以教学内容现代化为基础,以现 代信息技术手段为平台,以科学的管理体制为保障。
2.加强队伍建设
精品课程建设的前提是教学队伍建设[' 我们教研室高 度重视教师梯队建设,在加强教师教学、临床、科研等多方面 能力训练的同时,注重培养教师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坚持继续教育制度。学校及医院在教师 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及出国进修等方面亦给予政策上的倾 斜,以培养一批梯队合理、学术水平高、教学水平高的师资队 伍,实现优质课程教学的接力,建设传承有继的教学队伍。
2.1师德培养:坚持老教师传、帮、带教制度,老教师的言传 身教,让青年教师明白教师必须具有严谨治学、敬业爱教、诲 人不倦的良好师德和从严执教、勤奋思考、奋进创新的教学作 风。引导青年教师成为学生良师益友,倡导爱国重教、团结协 作、以身作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工作作风。
2.2教学能力培养:设立教学督导组,老教师参加课前集体 备课、试讲、课件制作,并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进行辅导、训 练。定期召开教学会议,由高年优秀教师向青年教师讲授上 课经验。坚持专家随堂督导、点评和学生评教制度。医院设 立配套的奖惩措施,以鼓励教学研究和教学论文的发表以提 高教学水平。
2.3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除了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外,还 需训练其临床能力。如设立疑难病例、重危病例讨论,坚持三 级查房制度和每周1次的教学查房制度。近年来课题组承担 2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5项省、校级研究课题,进行了大量学 术研究,将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教学和临床。近5年有3名 青年教师赴国外攻读博士学位,1名获国内博士学位,4名青 年教师赴上海复旦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进修深造。近年的科 研成果曾获3项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和1项省教学成果三 等奖。
2.4社会实践能力培养:鼓励青年教师深入社会,到汪清、龙 井等我州贫困地区进行医疗、教学等扶贫工作。
3 教学内容建设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结合
本课程主要向学生传授儿童生长发育规律,掌握儿童疾 病诊断、预防和治疗的各项措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使学 生掌握儿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养成独立 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际工作打下坚 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儿科学课程教学分三个阶段,即理论教学、见习教学和毕 业实习等。根据教学专业不同,儿科学总学时数以及理论课、 见习课和实习课学时数有所不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 理论学时为58学时,临床见习学时为14学时,毕业实习时间理论学习阶段:在理论课中主要讲授儿科学基础知识,儿 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理论知识。包括绪论、小儿生长发育、儿 童保徤、小儿营养、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及其他各系统常见疾 病。
临床见习阶段:在儿科学的临床见习教学中开展重实践、重技能为主的教学方法改革。首先,加强了带教老师的教学 前培训,包括教研室集体备课,观看优秀带教教师的示范性讲 课等。见习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学生的 分析能力、动手能力及创造能力,将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 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毕业实习阶段:我们在学生进入儿科实习前,由教研室秘 书组织进行有关儿科实习计划与要求方面的讲座,让学生明 确儿科实习目的及实习期间的注意事项。在此阶段让学生不 仅巩固临床医学知识的同时,更要学会在临床实践中再学习 的方法,鼓励学生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及动手能力,让学生掌握 儿科常见疾病诊治思路,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并定期组织教学查房、科内讲座、毕业实习生辅导讲座等多种 形式的学习活动,使学生掌握儿科学基本理论,了解儿科学前 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
4注重教学改革、倡导新型教学手段
4.1 “案例式”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实践:近几年,我们教 研室结合临床医学教学的特点,在部分临床理论课中结合病 例进行教学,通过对疾病的发生、演变进行分析,以疾病为主 线,以问题为引导,加深学生对疾病诊断、治疗及预防的理解,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医学知识对临床病例进行分析的能力。这 种方式不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掌握自学的方法,更有助 于培养学生的临床能力。
在儿科学的临床见习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模式,充 分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多讲、多问、多动、多做, 上课既严谨认真,又生动活泼,在学习中讨论、在讨论中提高, 既能掌握教学大纲的内容,又能积累一些临床经验,为今后的 临床实习打下基础。
4.2加强岗前培训和实习考核以提高毕业实习质量:临床医 学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医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是理论应用 于实际,并在实践中全面培养学生临床能力的关键时期。实 习教学质量对学生毕业后能否当一名合格的临床医师产生直 接的影响。在院科教处的组织下,集中进行实习前培训,使学 生对医院规章制度、医患沟通、病例书写、儿科体格检查特点、 操作技能等方面加以培训,对临床工作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 解,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从而保证和提高实习质量。
教研室根据教学大纲编写《毕业实习指导书》明确实习 内容和目标。实习考核的方式及内容方面进行了改革,即实 行导师负责制,考核由教研室和导师共同评定的方法,采用理 论试卷、实践操作、临床病史分析等多种形式,促进同学对医 学临床实践的重视,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注重医学生实践能 力的培养。这种考试模式可以改变医学生光靠死记硬背的局 面,督促同学重视实践活动,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 代的医学要求。通过实践,这种实习模式得到了同学及医院 科教处的肯定。
4.3网络教学的开拓与更新:网络教学不仅大大增加了教学 的容量,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而且还运用生动、形象的方 式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多方位 的需求,同时还多角度、多层次、可重复、可选择地利用已有的 软件或题库,更好地巩固学习效果,已成为医学教育不可缺少 的有益平台。
在延边大学信息资源中心的大力协助下,我们把课程介 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儿科学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参考文 献、理论课授课及科内讲座影像等资料先期上网。近一年,对 网页进行全新改版,调整和补充了教学多媒体课件,复习题、 模拟试题等,还将与儿科学术讲座、继续教育学习等内容加以 补充,丰富了课程网站的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平时自学、复习 和提高,更好地为医学教学服务。
4.4选用与编写相结合,提高教材建设水平:选用高水平理 论教材。理论教学一直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全国统编 教材,并及时更新新版教材。课程组骨干人员还主编和参编 成人教育全国统编《儿科学》教材,还自编《实践指导书》等实 践教材供学生实践课使用。
5 重视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
课程组人员在新生儿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应用基础研 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并注重把科研成果及时应用于课 程教学中。学科定期开设科内讲座,每年举办延边州或中(延 边)韩学术会等。这种浓厚的学术气氛,有利于学生了解学科 前沿,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课程组始终坚持把人文教育融 入理论和实践课教学中,加强医德、医风教育,使学生“先为 人,再为医”。
总之,创建精品课程,可以促进学科的发展,保证教学质 量的提高。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和建设,儿科学的教学质量 会更上一个台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得到 提高。精品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可持续发展,我们将一 如既往,继续努力建设精品课程。
上一篇:浅谈儿科学学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