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新生儿贫血的临床预防与护理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14:45


第1篇:新生儿贫血的护理措施


新生儿贫血通常指出生7d内出现的贫血,其病因多样,与产科的产前保健、产前检查及产后护理关系密切,因此作为产科医生要加强对新生儿贫血的认识,尽量减少产科因素引起的新生儿贫血,现将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妇产科近年发生的新生儿贫血导致输血的病例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1年12月一2012年6月在我科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转至新生儿科就诊被诊断为贫血而需输血的新生儿共7例。所有新生儿经新生儿科的医生积极治疗后均预后良好,其中1例因贫血严重考虑为失血性休克,转上级医院治疗。


1.2研究方法对7例新生儿的分娩方式、妊娠时间、手术时间及新生儿体质量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可能引起新生儿贫血的因素。7例患者均有合并症,手术者均为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


2结果


2.1终止妊娠的时间7例患者中有6例为不可避免的早产,其中3例不足33周,1例为足月产周),但该患者的彩色超声提示的妊娠时间仅为35周,新生儿产后体质量不足2500g,转新生儿科治疗,该新生儿诊断为胎儿生长受限(FGR、先天性心脏病。


2.2分娩方式7例患者均为子宫下段剖宫产,均有明确的手术指征。3例为前置胎盘产前大出血,行急诊手术致早产;1例为妊娠32+2周,瘢痕子宫、卵巢囊肿蒂扭转保守治疗腹痛无缓解;1例为双胎妊娠34+3周胎膜早破;1例为妊娠34周瘢痕子宫临产;1例为妊娠39+3周羊水过少出现FGR。


2.3手术时间6例因产前大出血、羊水过少、胎膜早破、瘢痕子宫临产等不同原因均当日行急诊手术结束妊娠,1例患者妊娠32+3周时卵巢囊肿蒂扭转经保守治疗半天疼痛加剧行手术治疗。整个手术时间均未超过1h。


2.4新生儿出生体质量7例新生儿中,仅1例妊娠36+3周、前置胎盘产前出血的新生儿体质量为,其余新生儿体质量均不足2500g,均为低体质量儿,体质量最低的仅1780g为母亲妊娠30+4周时生产。


2.5新生儿贫血而致输血原因分析6例患者为早产,其中3例产前母亲因前置胎盘有严重的失血史,导致失血性休克和贫血,胎盘出血直接影响到胎儿宫内微环境,新生儿胎龄不足,宫内发育不成熟,是胎儿宫内缺血缺氧而致新生儿贫血的重要原因。1例患者为足月妊娠,但预测胎龄仅35周,为不足月儿大小,其彩色超声提示羊水指数为2.0,为羊水过少,出现FGR,已经提示胎儿宫内环境紊乱、胎盘功能减低,从而导致胎儿宫内有贫血的可能,此例患者产前、产时无出血史,新生儿产后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患儿转上级医院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因7例患者均有合并症,手术均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医师进行,术式和新生儿脐带的处理均按常规处理,无明显的操作失误。


3讨论


诊断产前胎儿宫内是否贫血,目前除超声能提示胎儿水肿、心力衰竭外,我院尚无直接诊断胎儿宫内贫血的方法,此7例新生儿在新生儿科均排除ABO血型不合,无新生儿溶血症,因此胎儿宫内情况只能结合母亲是否有合并症,产前失血多少,以及超声所示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及产时是否有产伤等来预计胎儿是否有贫血的可能,其确诊均待分娩后。


结合本组病例,分析可能引起新生儿贫血的产科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胎盘异常:主要为前置胎盘及低置胎盘引起的产前出血,出血直接导致妊娠妇女贫血,从而引起新生儿贫血。胎盘异常直接导致胎儿供血供氧的功能障碍,从而引起全身各脏器的病变。②早产儿:红细胞生成素浓度与胎龄相关,胎龄越小,新生儿体质量越轻,贫血程度越重。相关研究也表明,新生儿胎龄越小出生时体质量越低,医源性出血越多,贫血越易加重[1]。胎龄越小红细胞内胎儿型血红蛋白多,胎儿型血红蛋白半衰期比成人短,红细胞寿命短、生成少、破坏多,贫血重。此外胎儿通过胎盘从母体获得的铁在妊娠期末三个月较多,因此,早产儿从母体获得的铁较足月儿少,易患缺铁性贫血。③胎儿窘迫:胎儿窘迫时母体供氧不足,引起胎儿出现缺血缺氧的症状。相关研究表明,胎儿出生后的重度窒息与轻度窒息相比红细胞生成素明显下降[2]。对于胎儿而言,机体无红细胞的存储,当机体需要量增加时只有依靠红细胞合成的增加。


因此,新生儿窒息时红细胞生成素不足影响红细胞生长,导致围生期新生儿发生贫血。④双胎:双胎输血综合征(twin-twintransfusionsyndrome,TTTS易导致其中一胎儿贫血,而另外一胎儿红细胞增多,因此两胎儿体质量也不同。⑤产时贫血:母亲自身妊娠期贫血不是造成新生儿贫血的主要因素,铁的转运在胎盘是主动转运,胎儿储铁量与体质量成正比,妊娠期胎儿维持恒定的铁含量75mg/kg[3]。由于妊娠妇女本身需铁量增加导致转运至胎儿的铁减少,导致新生儿贫血。另有研究表明,新生儿贫血还与脐带绕颈、分娩方式、医源性出血等相关,本研究的例数有限,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为减少新生儿贫血的发生,产科医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有高危因素的妊娠妇女分娩时,请新生儿医生参与及指导新生儿抢救工作。②延迟结扎脐带的时间,国内外多个研究表明,延迟脐带结扎的时间可以明显减少新生儿贫血的发生率[4-5],延迟45s或至脐带搏动消失时结扎,可增加血液回流到新生儿,减少红细胞丢失。③将分娩的胎儿尽量放在低于胎盘的平面以下,减少新生儿血液流失。在本研究分析的病例中,贫血均发生于手术产的新生儿,无阴道顺产的新生儿,推测可能与顺产的手术台较母亲的体位低,引起血液向新生儿方向运输有关,但需要进一步进行大样本的调查分析。④向新生儿方向挤脐带血,可增加新生儿血液量,但目前产科界对此争议很大,有待研究。⑤按照国内的前置胎盘终止妊娠的标准执行,即无症状的边缘性前置胎盘可期待至37周,无症状的中央型前置胎盘可期待至36周,有症状且出血控制欠佳者促胎肺成熟治疗后立即终止妊娠。


作者:代小红,周琦,沈慧


第2篇:新生儿贫血的临床预防护理


新生儿出生后,血液系统发生代偿性变化,红细胞破坏增加、循环血量增多,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或相对的减少。由于新生儿贫血起病隐匿,就诊时程度已较重,极易影响到新生儿日后的体格生长及正常发育。故了解影响新生儿贫血发生早晚的相关因素,对指导临床预防贫血的发生、发展有积极作用。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2007年1月一2013年12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4000例新生儿中的240例贫血病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临床诊断为新生儿贫血。(2)贫血发生时间在生后28d之内。(3)临床诊断为医源性失血者:失血量>10mL/kg,平均采血>2次/d。排除标准:(1)早期严重贫血经输血后,晚期再次发生贫血者。(2)住院期间发生意外和正常死亡者。(3)凝血机制异常、DIC、低蛋白血症者。(4)有多器官功能障碍或先天畸形者。


新生儿贫血诊断标准:出生2周内,静脉血血红蛋白(Hb)<130g/L或外周血Hb<145g/L;出生2周后,静脉血Hb<115g/L。日龄<2周,Hb100~145g/L为轻中度贫血,Hb<100g/L为重度贫血;日龄>2周,Hb80~115g/L为轻中度贫血,为重度贫血;出生后7d内的贫血为早期贫血,7d之后的贫血为晚期贫血7。


1.2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由调查者本人采集病案室2007年1月一2013年12月的240例贫血新生儿电子病历,记录新生儿基本情况及贫血状况。内容包括:(1)240例早产儿和足月儿生后1~4周内贫血的规律。(2)根据临床指导,对影响两组新生儿贫血早晚的因素进行分析,包括性别、溶血、Apgar评分等。(3)将有意义的因素(一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用(无表示。采用卡方和多因素条件的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贫血新生儿一般情况4000例新生儿中,早产儿1740例,贫血186例,贫血发生率为10.7%;足月儿2360例,贫血54例,贫血发生率为2.3%。


240例新生儿发生贫血时初始Hb平均值,贫血早产儿早期Hb最低值为,贫血足月儿早期Hb最低值为43g/L。


2.2新生儿贫血发生时间240例新生儿中早产儿186例,其中92例发生早期贫血,94例发生晚期贫血;足月儿56例,40例发生早期贫血,14例发生晚期贫血;贫血程度以轻中度较多。


2.3影响新生儿贫血时间的相关因素出生体质量等因素与早产儿贫血发生的早晚有关;溶血等因素与足月儿贫血发生的早晚有关,有感染性疾病的足月儿晚期贫血发生率较早期的高(P<0.05)。


2.4新生儿贫血的多元回归分析将早产儿和足月儿影响因素分析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到多因素回归条件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研究显示: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近5年的新生儿贫血发生率约为6.0%,其中,早产儿的贫血发病率(10.7%)高于足月儿(2.3%)。新生儿贫血多发生在出生后两周内,程度多为轻中度。早产儿贫血发生的时间较足月儿的范围广,在生后2?3周也占有一定比例,可能与早产儿发育不成熟,影响贫血因素较多有关。


本研究显示:失血、感染分别成为影响早产儿和足月儿贫血发生早晚的独立危险因素。早产儿贫血的失血性原因以产后颅内出血及头皮血肿为主,主要是因早产儿颅脑室管膜下的生发层毛细血管丰富,极易受到生化微环境的影响,导致组织坏死出血,产钳助产等也可造成头皮血肿[8]。其次,产中胎盘早剥及产前的前置胎盘因素也较为凸显,所以针对早产儿要更加注意产程中造成的失血性因素,提高助产技术,从而防范早产儿早期贫血的发生。本组结果显示,感染与足月儿晚期贫血密切相关,这与丁晶等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新生儿免疫功能不健全,如不注意合理喂养、保暖等,极易导致红细胞破坏性贫血的发生,所以对足月儿生后早期应加强护理质量和监测,避免各种感染因素造成晚期贫血的发生。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1)早产儿出生体质量、失血史、医源性失血与其贫血发生时间的关系较为显着;其早期贫血组较晚期贫血组体质量大,与体质量较大生长发育较快,营养及造血物质相对缺乏有关;同时,体质量较大儿循环血量较多,红细胞被稀释,所以针对较大体质量的早产儿,应尽早开奶,加强造血物质及营养素的补充。较小体质量儿,总血容量也较少,小量失血会影响其有效循环血量,促使其贫血较早出现,加之住院多次米血检查,—周内贫血的发生率较高5。文献报道也证实住院早产儿生后2周内采血量通常是总血容量的5%~10%,或者多于此数值。所以,提高医务人员采血技术,微量采血仪器的使用也至关重要。新生儿早期贫血的初始平均红细胞体积(MCV)较晚期大,与MCV值会随曰龄的增加而下降有关。(2)足月儿组结果提示:缺氧史与其早期贫血有关:缺氧易导致红细胞破坏加速,红细胞数量迅速减少。所以对足月儿要更加重视缺氧等危险因素,重视孕母为提高胎儿缺氧耐受的保健锻炼;住院天数与足月新生儿贫血的关系显示,住院天数较长的足月新生儿也增加了其晚期贫血的发生率,提示可能是住院时间较长,抽血检验频率较高,导致失血较多。另外,住院时间长、缺乏母乳喂养等因素,也是造成(营养性)贫血的重要原因。


本组贫血新生儿的性别、Apgar评分、分娩方式、脐带异常、初始Hb值等因素与新生儿贫血发生早晚关系不大,但仍需较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进行证实。足月儿在体质量、溶血影响因素上的研究结果与以往报道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差异,可能与样本量较少或样本本身有关,需进一步研究进行证实。


综上所述,对于早产儿要更加重视失血性因素和出生体质量对贫血发生早晚的影响,而足月儿则应该更加重视感染及缺氧史对其的影响。这就要求医护人员要尽量减少医源性失血,采用先进的微量采血仪器;提高围生期保健,做好产前检查,提升分娩质量,降低宫内缺氧及生后窒息的发生率。同时,加强产妇和家属关于新生儿护理的健康教育,尽早开奶,加强微量元素及营养物质的补充,提高新生儿的健康指数。


作者:刘洋子1宋金霞2(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66021;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山东青岛266003)

上一篇:新生儿脐炎的预防与护理论文(共2篇)

下一篇:新生儿皮肤护理方法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