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发布时间:2023-12-11 09:51

  摘要:本研究通过比较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与原有传统课堂教学的差异发现,中医儿科学教学中加入设置情景、激发兴趣、协作、对话等教学方式,可显著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增强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更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质量的提高,适应现代社会的新需要。


  关键词:建构主义;中医儿科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185-03


  中医儿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建构主义强调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教学模式旨在调整完善教学计划,加强课程的逻辑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力求实现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在理论知识的质量、数量上,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系统。本研究将介绍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Pediatrics中医药教学的启示,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择成都中医药大学五年制本科生2014级中医学专业的四个班级共256人。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两个班级128人,其中男生109人,女生147人,平均年龄(21.9±1.9)岁。两组在性别、年龄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研究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实验组以建构主义理论引导,根据教学大纲、教学内容要求,结合临床专业学科特点,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建构主义教学资料。(1)教学情境方面,教师充分利用示教室、多媒体、音像资料及医学类互联网等手段创建相关的富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实景)。(2)协作共享方面,如中医儿科察指纹、外治法操作等内容,支持师生间、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和整体投入,通过积极学习、合作学习的环境,把每一个成员的思想和智慧在小组教学中分享,由全体同学共同建构学习的意义。(3)对话与沟通,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来临床跟教师见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协作全程处理病人,在此过程中将所学知识转化为临床能力并与组员共享,达到理论和临床共同提高的效果。(4)意义建构,学生可以通过以上教学阶段把握事物的本质,规律和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完成新知识与新知识的有效转移,实现基于内容的认知结构,更加深刻的理解,形成自己独特的视角去认识客观事物。通过上述设置,激发兴趣、合作、对话等,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深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打下坚实的基础。


  3.评价。期末理论考试试题库随机抽取理论考试题,学生统一进行考核,教师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评定。比较学生期末理论考试的成绩,在教学中对构建主义理论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


  4.统计学方法。将考核结果(90—100,80—90,70—80,60—70,0—60)进行统计学分析,标准偏差测量数据(+s)表示,根据数据的统计学特征分别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等级或不符合测量数据的正态分布的秩和检验。相关检验给出检验统计量及其对应的P值,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针对对照组与试验组的计算资料统计结果,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H0:两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总体构成比相同


  H1:两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总体构成比不同


  α=0.05


  X2检验如下:


  X2=256(4×4/128×17+30×30/128×87…+2×2/128×7-1)=28.32


  ν=(行数-1)(列数-1)=(2-1)×(5-1)=4


  通过查阅X2界值表得P<0.005。按α=0.05的水准,拒绝H0接受H1,可以认为实验组学生的成绩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


  H0: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毕业考试成绩总体分布位置相同


  H1:实验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


  α=0.05


  令n1+n2=N,按如下公式計算u值:


  本例取T=T1=19345,n1=128,n2=128,N=256


  u=[(19345-128×(256+1)/2)]/√[128×128×(256+1)÷12×(1-1778988/16776960)]=5.1725


  通过查询t界值表得单侧P<0.0005,按α=0.05水准,拒绝H0,接受H1,可以认为实验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毕业考试成绩。


  三、讨论


  中医儿科学建构主义教学法,一方面主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使学生从理论到实践阶段自然学习能力培养的转变,是临床工作的充分准备。另一方面,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应以符合中医儿科临床常见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和参考资料,积极思考,系统分析,并通过讨论的形式对临床诊室进行课堂模拟,把重点放在系统完成教学任务上。通过中医儿科学建构主义教学的开展,让学生在“思考—学习—再思考—归纳总结—获得知识”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其自我学习、协调合作的能力,促进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研究中医儿科学建构主义教学方法中,结合中医儿科自身的教学特点,设计问题、安排课堂、控制教程,让学生在问题的一一解析中逐步掌握中医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方案,将课堂与临床合二为一,理论学习与临证实践融为一体,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结果表明,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实验组的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方法克服了中医儿科学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体现了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综上所述,中医儿科学采用建构主义教学具有有效性、必要性及现实可行性,可以优化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质量,提高五年制中医学本科生的学习和临床思维能力。开展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儿科临床教学,可以切实起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推动与导向作用,凸显新模式优势,得到“教”与“学”的广泛关注与认可。


  作者:王岚等


   参考文献: 

  [1]王青,张延华.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文科硕士创新型人才培养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7,(1):1-2. 

  [2]萧鸿,刘学政.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加快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改革[J].继续医学教育,2005,19(4):18-23. 

  [3]陈阳静,赵谦,张鹏飞.探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临床教学中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效果[J].继续医学教育,2016,30(5):45-47. 

上一篇:儿科学理论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模式的应用探讨

下一篇:浅谈卫生学校儿科学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