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儿科学教学中的病例为中心下的模拟医学教育应用分析

发布时间:2023-12-12 13:39

  [摘要]探讨以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育应用在儿科学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儿科学本科学生90名进行对照研究,对照组40名以常规教学方式处理,而研究组50名以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育处理。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记录两组学生临床知识考试成绩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临床知识考试成绩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得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育应用在儿科学教学中有不错的效果,能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水平,值得借鉴。


  [关键词]儿科学;病例;模拟医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6)12-0089-01


  当前,因法律建设不断完善,患者及其家属维权意识增强,医学生在患者(尤其是小儿)身上得到的“实习”机会极少,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临床分析能力难以提高。为了进一步提高儿科学教学效果,拟采用以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育处理,即以PBL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中心或基于问题进行学习),用Simbaby模拟病例,以计算机控制,仿真生理驱动模拟人完成相关操作,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一)一般对象


  选择我院临床儿科学本科学生90名进行研究,入选学生均自愿接受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为2组。对照组:40名,男14名、女26名;年龄17-19岁,均值18.2±0.4岁;入学测验成绩67-97分,均值82.1±3.7分。研究组:50名,男19名、女31名;年龄17-19岁,均值18.4±0.5岁;入学测验成绩66-98分,均值82.5±3.4分。在前述一般资料上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


  (二)方法


  对照组学生按照传统授课方式处理,而研究组学生则以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育处理,具体方案如下:(1)授课内容:两组学生选取相同的授课内容,以代表性较强的章节为主,本研究中以新生儿肺炎、先心病等为例,且均交给同一名教师授课,确保研究结果的可比性。(2)授课方式:对照组按照传统授课方式,即教师授课,学生全程被动接受。研究组采取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学,教师提前布置病例,指导学生课前查询相关资料,之后教师根据病例特点在计算机上编写Simbaby病例,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进行讨论,讨论后的治疗手段一一呈现在Simbaby进行验证,根据验证结果获取最佳的治疗方案,引导学生掌握。


  (三)观察指标


  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对两组学生进行相关知识与技能测评,比较两组学生临床知识考试成绩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


  (四)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相关数据全部录入Excel表格中,便于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采取均数表示,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将P<0.05作为统计学有意义的标准。


  二、结果


  研究组临床知识考试成绩与临床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得分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下表。


  三、讨论


  儿科学属于临床医学比较重要的专业课,也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传统教学方案为LBL教学模式,也就是以授课为基础,其中教师作为主体、讲课为中心、学生整体为对象,对学生予以全程灌输,教学的内容、进度及方法等均交给老师决定。传统教育方式属于“填鸭式”教学,未考虑学生能力、兴趣、爱好、个性等,导致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学习积极性不高,消极对待教学。我院临床本科儿科学教学中引进以病例为中心的模拟医学教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从研究结果来看,学生临床知识考试成绩与技能操作考核成绩均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方式。


  Simbaby属于Laerdal公司仿真生理驱动模拟人,可在计算机引导下模拟出小儿呼吸、血压、心跳、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等,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要求,教师则在这些要求下为学生呈现X线、彩超、实验室检查等结果。这种模拟医学模式下,教师主动编写病例,经计算机控制后,模拟出疾病发生与发展,一步步引导学生去“实践”诊断及治疗等。模拟医学教育可反复、多次训练,不会对实验对象造成创伤,经仿真模型创设出模拟病人与模拟临床,学生可主动查找资料,增强了他们基础和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联系,且实施小组讨论的方式,使学生都能提出自己的方案,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经过Simbaby验证后可加深印象,提高教学效果,可借鉴。


  作者:刘水

    参考文献: 

  王璐,邹湘,盛光耀,等.病例导入式教学方法在儿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4):557-558,601. 

上一篇:自评教学设计模式在儿科学科教学中的实用研究

下一篇: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儿科学课程改革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