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内分泌失调的疗效分析
内分泌系统是参与调节人体代谢、生长发育、生殖衰 老等许多生理、生命现象的功能系统,妇科内分泌失调多 与女性生殖系统内分泌失调有关。女性的丘脑-垂体-卵巢 (H-P-O)轴功能,支配相关内分泌功能,广泛参与发育、 代谢、生殖及神经介导等多种生物活动,一个环节异常便 可引发该疾病,常见的女性内分泌失调疾病包括性早熟、 青春期发育延迟、PCOS等m。一般来说,妇科内分泌失调 是因环境、生理、情绪、营养等因素所致,以肌肤恶化、 脾气急躁、妇科疾病、肥胖、不孕、乳房疾病、体毛过 度、白发与早衰为症状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妇科内分泌失 调治愈率低、发病率与复发率高,患者生命质量受损,不 同患者病情差异较大,总结治疗经验非常必要。选取我院 妇科门诊收治的内分泌失调患者285例作为研究对象,现报 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内分 泌失调患者285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8〜54岁,平均年 龄(45.5±5.1)岁。就诊原因:月经不调194例、突然发胖 50例、失眠18例、皮肤变差10例、不孕13例。明确诊断, PCOS74例,不孕13例,月经紊乱50例、Honma-IR异常 28例、多毛20例、高血糖21例、高血脂17例、肥胖62例。 诊断为更年期功能失调性阴道出血109例,月经过度合并贫 血43例。围绝经期综合征82例,其中伴有子宫增大17例, 症状表现为烦躁易怒、抑郁健忘、心悸失眠等。以及无法 明确诊断症状相对较轻20例。
1.2 方法
1.2.1PCOS给予患者综合治疗,调整饮食结构,戒烟酒,忌辛 辣、厚味、肥甘,多饮水,多运动,若超重、肥胖,每日 慢跑1 h。同时联合药物治疗,自然月经后第5天,口服炔 雌醇环丙孕酮片,1片/d,连服3周。联合疏肝健脾、补肾 健脾中药方剂治疗45例。伴有皮肤粗糙、反复感冒、流涕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5.09.050.02者50例,联合维生素D,2000 IU/d,1次/d,连服3个月。血 INS、GLU偏高28例,联合盐酸二甲双弧片,0.5 g/次,3次/d,连用1个月复查,若血INS、GLU正常则停药。有生育需要 11例,2个月后复查相关指标,若全部转归,开始促排卵 治疗。
1.2.2更年期功能失调性阴道出血完善妇科检查,排除恶性疾病后,开始治疗。以药物 治疗为主,给予妇康片,5 mg/次,3次/d,1次/8 h,待止 血成功后,药物减量1/3,每隔3天在前次剂量基础上减少 1/3,直至维持量2.5〜5 mg,此后持续用药3周,期间每隔 2周复查一次,若子宫内膜增大无明显好转、恶化,且无生 育要求,可考虑手术治疗。
1.2.3围绝经期综合征对于单纯围绝经期综合征者,进行生活干预、心理支 持,给予保守期待疗法对症治疗。对于合并贫血者,给予 补血中药;对于易感冒者给予维生素D 口服。
1.2.4其它无法明确病因内分泌失调 若临近绝经,给予期待治疗。其余患者均给予利维 爱,口服,2.5 mg/次,1次/d,持续4周。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患者可选择在月经来潮后第3〜5天卵泡 期抽血检查,检查FSG、FINS、FSH、LH、E2、T。
1.4 疗效判定
标准控制: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可正常生活、工作,激 素正常;显效:症状明显改善,可正常生活、工作,激素 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有效:症状有所改善,生活、工作 受到一定的影响,激素水平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控 制、显效、有效标准,或停药后3个月内复发。
1.5 统计学方法
本文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 理,计量资料以“^±f表示,采用f检验,计数资料以例 数(n)、百分数(%)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85例患者中,其中控制114例、显效140例、有效24例、无效7例。无效7例中,PCOS6例、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1例。治疗后,FINS、LH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内分泌失调是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从广义上讲,绝大 多数妇科非器质性疾病、非炎症与感染性疾病均可归属于 内分泌失调范畴,病因十分复杂,不同患者具体病因、临 床表现、症状严重程度、对治疗的需求也不尽相同[3]。故治 疗内分泌疾病需坚持个体化原则,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 采用甾体激素治疗阴道出血等主症,合理应用维生素D等药 物治疗次症,注重生理保健。同时,加强随访,据激素水 平变化调整治疗策略,避免过度治疗+5]。单纯从本次研究 来看,药物联合干预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疗效较好,总有效率高达97.54%,但整体控制率仅为40.00%,多数患者仍 遗留不同程度症状,为巩固患者疗效,有必要加强干预, 积极控制病因。
综上所述,药物联合干预治疗妇科内分泌失调总有效 率较高,需坚持个体化,注重药物联合,加强随访,控制 病因,巩固疗效。
上一篇:对妇产科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思
下一篇:高龄初产不同分娩方式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