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盐水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观察体会
【关键词】 生理盐水;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新生儿期常见疾病,发生率占新生儿呕吐的1/6。是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因吞入羊水过多或被胎粪污染及混有母血的羊水,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及黏液分泌亢进,从而引起频繁呕吐,呕吐为清水或混有浅黄色小片絮状物的略显混浊的羊水,包括胎脂、胎儿脱落的毛发和少量白细胞等。严重病例如果处理不及时将会引起新生窒息或吸入性肺炎,严重影响新生儿的预后[1]。我院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应用生理盐水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3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05年10月~2008年10月,在分娩后2小时内转入儿科的ⅱ°、ⅲ°羊水混浊的过期产儿、早产儿及新生儿窒息儿共76例,排除颅内出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胃肠道闭锁或畸形前提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wWW.lw881.com观察组38例,其中男22例,女16例,过期产儿6例,新生儿窒息23例,早产儿9例;ⅱ°羊水混浊22例,ⅲ°羊水混浊16例。对照组38例,其中男20例,女18例,过期产儿7例,新生儿窒息21例,早产儿10例;ⅱ°羊水混浊23例,ⅲ°羊水混浊15例。两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温度为36℃~37℃的生理盐水100 ml×2瓶, 20 ml注射器1付,5~8号一次性硅胶胃管1条,治疗碗一个。两组患儿均给予静脉补液、支持治疗,禁食时间、喂养方式相同,按护理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入院后立即用生理盐水洗胃。患儿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取左侧卧位,并将头肩部抬高10 cm~15 cm,按常规插胃管[1],证实胃管在胃内后先抽净胃内容物,再进行洗胃。每次以10 ml~15 ml的量反复注入,注入液体速度不宜过快或过慢,过慢冲洗不掉沾在胃壁的黏液,过快容易损伤胃黏膜[3]。注入洗胃液后可轻揉患儿上腹部,抽吸时不可用力过猛,避免损伤胃黏膜。如液体流出不畅时可改变体位或将胃管插入深部。注意注入量与抽出量应相等,避免引起胃扩张或胃液返流引起窒息。反复灌洗,直至洗出液澄清为止。洗胃时密切观察患儿面色、呼吸等情况并注意保暖。
3.效果评价
显效:治疗后1天内患儿无呕吐,每日摄入奶量正常,安静睡眠,大小便次数正常;有效:治疗后2天内患儿偶有呕吐,1~2次/日,每日摄入奶量正常,患儿较安静,大小便正常;无效:治疗后2天内患儿呕吐≥3次/日,需要洗胃或再次洗胃,患儿哭闹较多,大小便次数减少,每日摄入奶量减少。
4.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通过spss10.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结 果
观察结果表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为21.05%,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χ2=45.82,p<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优。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n(略)注:χ2=45.82,p<0.01
讨 论
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所致呕吐为临床多见,由于新生儿胃、食管反射协调功能差,呕吐时容易出现误吸、轻者致吸入性肺炎,重者可引起窒息而死亡。若反复呕吐,可因丢失大量胃液,而引起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长期呕吐可发生营养不良。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特点为出生后24 h左右反复多次呕吐,喂养后加重[4]。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人体血浆胶体渗透压相近,用于反复、彻底洗胃,可洗出误吞入的混有胎粪或血液的羊水,也可中和分泌亢进的胃酸,清洗胃壁、减少毒素吸收,能有效地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发生,避免水、电解质紊乱。本文结果表明,应用生理盐水洗胃可有效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发生,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说明生理盐水洗胃预防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效果满意、而且方法简便、安全,可在临床上推广。但对新生儿洗胃时应注意以下两点:①根据病情需要,洗胃后胃管可暂留置1~2天,待2天后确定患儿无呕吐再拔除。②洗胃前向家属解释洗胃的目的、方法、效果等,以获得家属支持。
【参考文献】
[1]孙芹,庞厚玲,郝明英.咽下综合征早期干预对吸入性肺炎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3,19(5):34.
[2]殷磊.护理学基础[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02-303.
[3]黄秀丽.洗胃治疗新生儿咽下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j].右江医学,2003,31(4):409.
[4]王瑞,金姚珍,孙军霞.羊水胎粪污染洗胃后呕吐与喂养关系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4,36(11):838.
作者:周艳梅作者单位:右江矿务局工人医院护理部,广西田东 531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