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护理中感染问题的观察和研究
剖宫产是解决难产和许多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创伤性操作。但剖宫产是一种非生理性的分娩方式,有发生切口感染的风险。一旦发生感染,轻者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费用,影响产妇的身心健康,重者可能发生子宫切口裂开,继发出血、败血症,甚至危及产妇生命。现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间发生的10例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病例的处理作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6月发生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10例,足月妊娠第一次剖宫产8例,疤痕子宫2例。下腹部横切口6例,直切口4例。年龄为21~40岁,初产妇8例,经产妇2例。
1.2 临床表现
10例患者中有9例出现体温升高,术后第2~9天开始出现切口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溢出,局部肤温升高,硬结。其中1例为全部裂开,深达腹直肌前鞘,2例为部分裂开,其余均为切口硬结潮红、疼痛,有脓性分泌物等。
2 结果
腹部切口感染相关因素10例中:妊娠合并高血压3例,妊娠合并贫血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1例,体型肥胖4例,胎膜早破5例;活跃期停滞4例,第二产程停滞1例;产后出血1例,孕前或孕期有阴道炎3例;术前静脉滴注抗生素的2例,术后回房才开始用抗生素的8例;手术时间长于1h的5例。
3 讨论
肥胖者由于脂肪肥厚,影响操作而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单位组织供血少又易形成死腔,故其感染机会明显增加;另外相对手术切口张力大,缝线过密,导致异物过多;肥胖产妇由于活动不便,术后卧床时间较长,不利于血液循环,容易造成脂肪液化,相应增加了感染机会。
胎膜早破是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重要因素之一,感染率远大于阴道分娩,特别是胎膜早破大于6h,并且人工破膜比自然破膜更具有危险性。当产程延长、胎膜早破时,羊水外溢,存在于产妇体内的条件致病菌,羊膜腔中的病原菌均易伺机大量繁殖,并从生殖道各处创面侵入,增加了造成切口感染的可能性,而胎膜早破本身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由感染引起,更是增加了切口感染机会。10例病例中就有5例胎膜早破。
如并存糖尿病、高血压、贫血、低蛋白血症等,都可能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伤口愈合缓慢。糖尿病高血糖环境容易引起组织水肿,有利于细菌生长。10例病例中有3例妊娠合并高血压,1例妊娠合并贫血,1例妊娠合并糖尿病。
感染率随着手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长时间创口暴露,细菌会大量繁殖。术中出血也会相对增加,蛋白丢失严重,抵抗力下降,易导致切口感染。长时间手术使手术者疲劳,缝合时组织层次对合不良导致愈合过程延缓,缝线过密引起组织缺血坏死或缝线的异物反映等都会增加切口感染的几率。
产科处理的正确与否与切口感染密切相关。临产后过多及不规范的阴道检查、肛诊及人工破膜等产科干预措施易发生切口感染,待产时间长短及临床医生产科处理的适当与否将直接关系到切口的愈合。
以下是根据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原因提出的预防措施。
从预防术后感染角度来说,缩短手术时间、减少组织损伤及异物刺激、减少术中出血、避免组织缺血坏死、良好的解剖复位等对于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极为重要。应通过手术前充分评估,提高医务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手术中认真仔细处理各手术步骤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切口暴露机会。术后还要加强手术切口的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保持切口清洁干燥,及时更换敷料,预防切口感染。
做好孕妇整个孕期的保健工作,肥胖者孕期均衡营养并适当锻炼,控制体重增长过快;贫血、营养不良者应高蛋白及高糖饮食并补给各种维生素,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合并高血压者孕期控制好血压;合并糖尿病者血糖最好控制在8mmol/L以下;进入产程的孕妇,特别是已破膜者,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阴道检查和肛查次数。对确实需要进行阴道检查的产妇,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的原则进行,防止逆行感染。剖宫产术后6~8小时既可进食少量的流质饮食,除甜食及产气的食物除外,排气后即可进食适量的高营养饮食,可促进体力的恢复。同时适当的活动,防止肠胀气,减少肠粘连,可促进切口愈合,防止切口感染。
合理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剖宫产感染的发生率。凡存在发生感染因素及有可能导致感染的条件时,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可降低感染率。掌握抗生素使用时机,切口被细菌感染的危险期一般在24h内,因此,在围术期即应用抗生素,可于术前30分钟或术中静滴足量的抗生素,使抗生素能在切口周围保持有效浓度,利于防止切口感染。对于破膜时间超过12小时的产妇,术前用药可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的几率。
参考文献
[1]周莉莉,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1,5
[2]赵晓兰,剖宫产术后感染的防治[J].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1, 10
[3]陈一静,剖宫产术后伤口感染的因素调查与护理[J].吉林医学,2011,5[4]孙天虹,剖宫产术后并发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中国美容医学,2012,7
下一篇:剖宫产率及指征的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