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路径建设
急诊是医院内危重患者较为集中的场所,也是对患者进行抢救的重要场所[1]。急诊护理与其他护理相比时效性尤其重要,同时也要重视护理的质量。本研究通过对30例急诊室危重患者实施全程护理干预取得不错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1年7月期间本院急诊室收治的危重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33~75岁,平均(58.72±8.03)岁;其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1例,消化道大出血及脑血管意外者各5例,急性心肌梗死者4例,其他患者5例;意识障碍8例,休克12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32~78岁,平均(58.97±8.24)岁;其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12例,消化道大出血患者6例,脑血管意外者5例,急性心肌梗死4例,其他患者3例;意识障碍9例,休克1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意识状况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在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判断,然后根据诊断实施相应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护理。在接到120急救中心接诊通知后立即与院前急救人员进行联系,了解患者的意识状况、初步诊断,准备好入院抢救所需场所和物品,并通知相关医生待命[2]。在患者入院之后护理人员进行分工合作,一名护理人员进一步与院前急救医护人员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的病因、病史,其他护理人员安排患者进入抢救间,帮助患者摆放合适体位,对患者的病情和意识状态进行进一步的判断,立即给予吸氧[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尽可能使用静脉留置针,保证液体可以快速而流畅的输入机体;抽取静脉血进行化验;行心电图检查和心电监护。对于心跳和呼吸骤停的患者给予心肺复苏。同时快速联系待命医生立即到达抢救室进行抢救,由于抢救过程中来不及下书面医嘱,在执行口头医嘱时一定要口头重复两遍,进行确认,并对所用药物的安瓶进行保留,在抢救结束之后再次与医生进行核对,督促医生及时完善书面医嘱[4]。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变化、心电图以及血氧饱和度检查,如果患者出现休克征象或者是心电图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对于血氧饱和度降低的患者,首先要检查吸氧管是否存在堵塞和漏气,然后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氧流量进行调节,如果有需要,可以采取面罩吸氧甚至是气管插管[5]。及时对患者的病情和治疗过程进行记录,务必在抢救后6 h内完善抢救记录,记录内容应真实、准确、完整而详细。对于尚有意识存在的患者,针对其恐惧、焦虑等情绪,给予适当的心理安慰,帮助其坚定治疗的信心。对于烦躁不安和谵妄患者,通过约束带的使用保证患者的安全。生命体征平稳后,备齐抢救药品和器材,平稳、迅速、安全的护送患者做各种检查,并成功转送至相关科室。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时间、心肺复苏时间、吸氧、吸痰时间、静脉开放时间以及气管插管时间;统计两组患者转至相关科室进行进一步治疗数量和死亡率。在患者成功转至相关科室之后,请两组患者的家属对急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各环节的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随机抽取观察组患者家属25例,对照组患者家属22例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可得出观察组患者家属在服务态度满意度、技术满意度、救治过程满意度、沟通满意度、急送与接收满意度以及安全与舒适转运满意度等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快,快速、敏捷、合理的抢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证。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可以熟练掌握各种对患者进行急救的技术,同时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可以冷静处理各种。同时护理人员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关系,默契合作,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有利于为患者的抢救争取宝贵时间,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应与院前急救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可以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前就做好各项抢救工作的准备,当患者到达医院之后可以迅速投入抢救[7]。而且建立了一定的危重患者抢救流程,更加有利于抢救的顺利进行,避免了盲从和慌乱。
对于心跳和呼吸骤停的患者能否成功复苏,取决于护理人员的判断是否快速和准确,有大量研究认为对患者进行复苏的时间越早,患者的存活率也往往较高,在心跳和呼吸骤停时间<4 min时进行心肺复苏,约有50%的患者可以存活,而当时间延长至4~6 min时,仅有10%的患者可以存活[8]。呼吸道的通畅是在急救的过程中最为基础的要求,因此护理人员应注意到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是否对呼吸道造成堵塞,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危重患者的病情变化较快,因此用药也较为复杂,具有较高的静脉给药频率,开放静脉通道可以方便给药。而且部分患者由于失血等原因可以导致血管收缩,在后期给穿刺造成困难,早期开放静脉通道可以及时补充血容量,促进抢救成功率[9]。对于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是对其病情进行判断的客观而直观的方法,但是除了通过监护仪之外,护理人员也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重视患者精神状态的改变,并及时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的信任。对于神智清醒的患者应尽量避免当面讨论病情,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10]。
在本研究中对观察组实施各项操作和抢救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而且患者存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的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发现,在服务态度满意度、技术满意度、救治过程满意度、沟通满意度、急送与接收满意度以及安全与舒适转运满意度方面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因此笔者认为对危重患者抢救过程中实施自入院前开始的全程护理有利于为抢救减少时间,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改善患者的满意度,这是一种较为理想而合理的抢救危重患者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徐红,叶柳花.大面积心肌梗死
合并心肺骤停诱发多脏器衰竭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7):16-17.
[2]何芳.急诊室危重创伤患者死亡原因研究与急救护理方法[J].中国医学创新,2012,9(35):97.
[3]乔小平,张颖慧.重症手足口病机械通气患儿并发应激性胃溃疡的急救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1,15(14):12-13.
[4]Adan I,Bekkers J,Dellaert N,et ing operational effectiveness of tactical master plans for emergency and elective patients under stochastic demand and capacitated resources[J].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11,213(1):290-308.
[5]吴美琴,项利雅.基层医院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的急救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3):14-15.
[6]赵小斐,何满红,胡银清,等.急救护理程序在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3):257-259.
[7]刘辉.护理程序在重型颅脑损伤绿色通道急救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29):49-50.
[8]郑玉婷,缪学勤,陈凤婵,等.1例老年上消化道大出血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急救与护理[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3,20(5):127-129.
[9]林喜爱,高金姣,杨林霞,等.群体创伤患者急救中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08,15(7):36-37.
[10]宫春凤,徐丽娜.急性脑出血患者急救护理需注意的几个问题[J].中国医学创新,2010,7(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