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探讨

发布时间:2015-08-21 08:45

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模式转变,以往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与需要,如何快速转变护理模式以适应时代需求成为了临床护理研究的热点。急诊科作为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急诊护理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社会形象与生存发展。为提高急诊护理质量,本院于2011年9月-2012年12月对140例急诊患者在常规急救护理外另开展了心理护理干预,并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共280例,均为2011年9月-2012年12月于本院急诊救治的患者。280例患者入院时均意识清醒,无需进行急诊手术;其中男154例,女126例;患者年龄4~76岁,平均(48.6±12.4)岁;其中重症急诊患者131例,一般急诊149例;公费患者169例,自费患者111例。随机将28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40例。两组间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14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急诊护理,如配合医生快速止血;立即遵医嘱给予药物;快速开通静脉输液;监测患者体温、心率、血压等各项生命体征。观察组140例患者在进行常规急诊护理同时另开展心理护理:(1)安抚患者情绪:急诊患者病情急,患者多数缺乏心理准备而表现有惊恐、紧张不安等情绪。
  1.3 观察指标 于入院时及出院时由责任护士指导患者完成Zung氏焦虑自评表(SAS)测定,并进行对比观察。同时采用本院自拟急诊护理质量调查表现调查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情况,调查表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评价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一般、较差四级,其中满意与基本满意总和纳入总满意率计算。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两组患者焦虑情绪SAS评分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焦虑情绪比较 观察组出院时SAS评分明显较入院时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的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140例患者对急诊护理工作满意者78例,基本满意55例,总满意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P<0.05)。见表2。
  3 讨论
  急诊作为医院对外的一个窗口,其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着医院的声誉与生存。由于急诊患者多数病情急骤、渴望获得医护人员的全部关注及最及时的抢救,如何有效护理以提高患者对治疗的配合度对救治成功具有深远影响。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心理行为的关注成为了护理研究的重点与热点论病情轻重均有一定程度的焦虑,这提示必须重视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这既是现代临床护理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患者急救依从性、确保顺利开展抢救的需要。急诊患者就诊时各种不良心理的产生与患者处于应激状况密切相关,患者体内交感神经系统受患者情绪影响将进一步增强,从而继发性诱导各项病理生理改变以进一步影响治疗效果。因此,必须做好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以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并更有效保障治疗疗效。
  在本研究中,笔者主要开展了入院时安抚患者情绪、消除患者家属紧张、及时病情通知及重视急救后心理护理等措施。通过入院时对患者及家属情绪的安抚,可迅速使患者及家属冷静下来,更客观理性的反映患者起病情况及既往疾病情况等,从而更利于迅速开展各项治疗机护理工作。在安抚患者时护理人员重点要做到换位思考、适度移情以充分站在患者及其家属角度思考问题并进行有效沟通,以便于更充分把握好患者病情并进行针对性有效护理并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心理护理为急诊救治提提供了一条新的缓解护患矛盾的思虑及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单凭熟练 掌握对该项医疗器械的操作与护理已经不能体现出“以患者为中心”的急救理念[14-15]。作为新时代下的急诊科护理人员,在提高自身专业技能与护理素质、熟练掌握各种急救设备及急救预案的同时,必须加强对急诊患者的心理护理,因时、因人、因病针对性进行心理分析及护理,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急诊工作的需要及患者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丰君.对急诊危重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24):211.
  [2]马韶红.谈移情作用与急门诊心理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1,9(30):63-64.
  [3]张英兰.共情应用于护患沟通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11-1112.
  [4]唐海林,乔蕾.急诊病人心理护理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08,5(14):148.
  [5]李改荣.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2008,10(8):125.
  [6]张英兰.共情应用于护患沟通的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12):1111-1112.
  [7]黄英,赵琼霜.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心理情绪的影响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36):79-80.
  [8]陈小玲.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94-95.
  [9]牟利艳,张淑芹.急诊患者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1,6(3):169-170.
  [10]李娟霞,张克霞,郭伟娜.急诊患者心理护理中共情的应用[J].中国健康月刊,2011,30(11):271.
  [11]沈小飞.在急诊患者中实施心理护理干预对心理情绪影响的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91-92.
  [12]彭茜.浅谈急诊科患者的心[1]陈小玲.心理护理在急诊患者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94-95.
  .Endoscopy,2007,39(1):507-510.
  [14]陈文芳.心理护理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J].首都医药,2007,10(22):16.
  [15]申云.急诊心理护理对急诊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5):207-208.

上一篇:股骨转子间骨折60例护理的几个问题研究

下一篇:研究多爱肤联合亲水纤维银治疗压疮创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