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PICC置管的护理的方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5-09-15 08:59

PICC(经外周静脉穿刺置入的中心静脉导管)是肿瘤外科现在常见的技术操作,可有效保护肿瘤患者的浅静脉,减少病人反复穿刺的痛苦,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为特殊药物开辟新的静脉通道。同时其具有操作安全,维护方便,创伤小,感染率低,留置时间长(≤1年),不易脱落等优点。我科对PICC置管的患者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护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0年6月-2011年6月,我科应用PICC管共170例,均为胃肠肿瘤患者。
  1.2用物准备: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4F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碘伏、酒精、生理盐水100ml、20ml注射器两付、PICC穿刺包。
  1.3方法:导管由肘部的外周静脉(首选贵要静脉)穿刺置入,沿血管走行最终到达上腔静脉。
  2结果:全组170例患者,2例因堵管通过冲管溶栓后再次通管,4例出现导管异位,无1例发生感染。
  3护理
  3.1置管前护理术前了解患者凝血功能及血小板情况(以防置管后穿刺点渗血不止及导管阻塞),询问术肢有无手术史。置管前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导管的特点及置管的优点、操作过程、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费用情况,让患者及家属对PICC管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日后对导管进行更好的维护。配合整个穿刺过程,阅读并签定PICC置管同意书。
  3.2置管中的护理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置管过程中注意保暖,协助病人取平卧位,暴露手臂外展90℃,安慰病人放松心情,当导管进入约10cm时,嘱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靠肩贴近锁骨以防损伤颈外静脉。若遇送导管困难时,可稍退回导管,轻微调整穿刺针再重新送管,遇阻力不可强行送管。也可以让患者适当调整体位,使上肢与躯干垂直,或稍作停顿,让患者放松心情后再送管,倘若再不行,则可重新选择静脉或改以对侧静脉进行穿刺。置管后常规拍胸片,导管尖端位置应达到上腔静脉内。
  3.3置管后护理在穿刺点处放置一块约2cm×2cm大小的纱布再加以透明贴膜,用透明敷贴固定后指压穿刺点10min。这样既可以起到止血作用,又可以通过纱布观察穿刺点的出血情况。一般在穿刺后24h更换贴膜,以后每周更换一次,夏天也可以5天左右更换一次。如有出血、起边、潮湿应随时更换。更换时注意严格无菌操作。酒精、碘伏棉球(顺时针、逆时针)各消毒三遍,消毒范围(以穿刺点为中心上下10cm),第四个碘伏棉球消毒导管待干,再贴上贴膜。如有疼痛、红肿,可用喜辽妥软膏在穿刺点周围外涂。待干燥后再贴上敷贴。如出血量较少直接更换贴膜即可,出血量较大时可在穿刺点上放纱布,贴膜外再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切不可将脱出的导管再送入血管中,以防感染。若脱出较多,需以胸片重新定位,确保导管在上腔静脉内。保持管道通畅,在输液结束后,用10ml-20ml肝素钠稀释液采用正压脉冲方式进行封管,将残余药液全部冲入血管。
  3.4置管后记录所穿刺静脉名称、臂围周径、穿刺过程是否顺利、导管类型、置入长度及外露长度、固定情况及胸片定位后的结果。
  3.5.置管后宣教向病人交待术侧手臂避免负重(<5kg)避免剧烈活动,勿过度弯曲、伸展,适度活动肢体,促进血液回流。可以淋浴,不可盆浴,在淋浴前先固定好导管,固定方法先在贴膜外缠绕干洁的毛巾,再在毛巾外用保鲜膜将穿刺点上下15cm的范围包裹严密,上下抹平使之贴紧皮肤,浴后检查敷料有无浸水,如有浸水及时更换。注意观察穿刺处周围有无红肿、渗出、肿胀、疼痛等,若有异常及时来院检查。
  3.6常见并发症护理
  3.6.1导管堵塞导管堵塞可分为血栓性堵塞和非血栓性堵塞,一旦发生导管堵塞,不可强行推注液体,先检查导管是否打折、扭曲,病人体位等,排除以上原因后,若为不完全堵塞,用肝素钠稀释液反复抽吸或冲洗导管,借助负压,使液体充满管腔,边抽边推,如此反复数次,导管可再通。若以上方法仍不能通管,那可通过尿激酶溶栓法再次通管。
  3.6.2静脉炎静脉炎一般发生在穿刺后2-3天,静脉呈条索状并伴有红、肿、热、痛,间歇期可用喜疗妥涂擦或以金黄散加蜂蜜加地塞米松调成糊状外敷,效果较好[1]。也可用红外线照射,每日3次,每次30min。
  3.6.3导管移位导管移位,是指导管位置移动0.5cm以上,但功能没有丧失,主要原因是固定不当或过度活动,因此,要妥善固定导管,留在体外的导管应呈“S”型或弧型固定,贴膜起边、脱落应及时更换,在更换敷贴时应由下而上揭开敷贴。
  3.6.4导管异位异位于颈内静脉者,我们一般护送患者去造影室调整,将导管退至异位起点处(即锁骨下静脉)时,嘱患者头部转向穿刺侧,下颌尽量靠近肩部,使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之间形成一锐角,即可有效阻止导管进入颈内静脉,同时边逆时针方向捻转导管,试着使导管头端呈向上腔静脉方向走行边送入导管。或者是通过退出导管的同时用生理盐水20ml快速冲管并让患者做跳跃动作,坚持2-3天导管头端一般都能顺血流重力向下入腔静脉;对于腋静脉处反折回上肢静脉者,将患者手臂先呈90°摆放,将导管退至上肢静脉,当送管遇到阻力时,嘱患者上肢向头部方向上移至120°,以增大头静脉与腋静脉的角度,使导管顺利通过头静脉与腋静脉的夹角后迅速将患者手臂移至<30°,以减少头静脉进入腋静脉的角度,防止导管继续向腋静脉行走。
  4.讨论
  PICC为临床输液提供一条新的途径,不仅减轻了因反复多次穿刺的痛苦,而且保护了病人的血管,避免了药物的渗漏对皮肤组织的损伤,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输液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同时也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有效输液治疗提供保证[2]。因此,在肿瘤化疗患者中提倡早期使用PICC,并正确使用和维护,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使其更好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胡君娥,吕万丽,陈道菊,等.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6):554-555.
  [2]徐红卫.重型脑血管病人周围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及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3);171-172.

上一篇:对静脉输液操作并发症发热反应的护理方式

下一篇:对450例急诊手术患者开展心理护理的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