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患者院内感染监测和护理的手段创新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内感染的特征,针对性采取控制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率。方法:对我院2011年3月-2012年8月间351例在ICU病房住院达到48小时以上的患者进行目标性监测。结果:351例ICU患者,发生医院内感染34人81例次,医院感染率为9.7%,例次率为23.08%,感染的对象多以机体较大创伤、老年、治疗前体质较差、较多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抗生素等。结论:ICU是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科室,医护人员应正确掌握监测方法,明确各级人员职责与任务,护理人员更应正确掌握各类标本的采集方法和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护理程序,才能把ICU医院感染降到最低点。
【关键词】ICU;院内感染;监测;护理;体会
ICU是各种危急重患者实施24小时全程疾病监察和治疗的重要科室,也是医院感染的高发科室[1]。有文献报道其医院感染率是其他科室医院感染率的4-5倍,严重威胁着重症监护患者的生命安全[2]。所以,了解ICU医院感染的各种致病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把院内感染降到最低点,努力提高重症监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已经成为评价ICU质量管理的重要指标。笔者有意对我院ICU开展目标性监测资料进行分析,旨在于探讨ICU病房患者内感染的特征,为积极开展临床其他监测和护理管理寻求有效措施。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351例患者,男性206例,女性145例。神经内科80例,神经外科80例,呼吸科90例,各类中毒性疾患29例,其它疾病72例。行各种侵涉性操作796例次,分别为气管插管188例次;气管切开33例次;使用呼吸机155例次;中心静脉置管79例次;留置导尿管341例次。住院时间在3-531d之间,平均8d。发生院内感染34人,医院感染率9.7%,感染例次率23.08%。其中下呼吸道感染42例次;导尿管相关性泌尿系感染11例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例次;胸腔感染1例次。医院感染病例中3例发生2个部位以上感染。
1.2院内感染护理监测方法①建立健全CIU院内感染监测组织,认真学习ICU目标性监测的目的、标准和意义,正确掌握ICU的医院感染率、日感染率、调整感染率、器械使用率及其相关感染率。②诊断标准以200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为诊断依据。
2结果
351例ICU患者发生院内感染34人,81例次,医院内感染率为9.7%,例次率为23.08%,感染的对象多以机体较大创伤、老年、治疗前体质较差、较多侵入性操作、大量使用抗生素等。
3讨论
3.1ICU医院感染现与分析优等ICU病室的建立能直接彰显医院的医疗质量、人文管理品味,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二级以上的医院,都以重金投入、高级人才培养,以加强ICU的学科建设。但在ICU病室运行时,院内感染及其监测却成为提升质量、高效运行、开拓发展、长足进取的瓶颈问题。有些医院,尽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成绩平平。发生院内感染的比例仍然处于较高的水平。本组患者院内感染率为9.7%,例次率为23.08%,与其它科室院内感染率控制在≤8%存在差异,与国内外ICU院内感染发生率基本一致。
3.2预防感染的措施
3.2.1实施标准预防医务人员进入ICU病房时,须戴工作帽与口罩、穿工作服与工作鞋,必要时穿隔离衣。对规定探视时间进入ICU的家属同样要求。
3.2.2加强消毒隔离①物体表面和地面,病房的病床、桌、椅、床头柜、墙壁、地面每日用500mg/L-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仪器的台面用清水或酒精擦拭。②空气通风换气是降低空气微生物的有效手段。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我院ICU病房为万级层流病房。2011年6、7、8月连续三个月空气培养均不达标。9月份开始使用空气消毒机24小时不间断进行消毒。其后空气培养均达标。③对微生物培养结果为多重耐药菌者切实做好床边隔离,并设有隔离病房。
3.2.3做好各种管道的护理对留置导尿管患者使用抗反流集尿袋,每周更换一次。对于气管切开和气管插管患者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有效减少吸痰引起的污染而导致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患者,采用一次性螺纹管。对于有动静脉插管的患者,每周更换透明敷料两次。如遭污染、变潮时,应及时更换。当发生感染或怀疑感染时,按要求正确采集标本并及时送检。分别做好胸、腹腔和颅内引流管的护理。
3.2.4防止可能的污染对需要进行中心静脉置管或气管切开的病人,要求操作穿无菌手术衣,并加铺无菌治疗巾。以扩大无菌面,防止操作时可能的污染。
3.2.5规范手卫生据WHO统计,经手接触传播病源微生物是医院感染的主要途径。三分之一的医院感染可以通过手卫生进行预防。做好手卫生是减少医院感染最简单最有效的措施。在执行洗手指征的同时配合使用醇类快速手消毒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更易为医务人员所接受[3,4]。
3.2.6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351病例中,使用抗菌药物为332例,抗菌药物使用率为94.6%。由于广谱抗菌药物的使用,能影响肠道合成B族维生素,使组织抵抗力减弱。机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条件致病菌大量繁殖,从而造成医院内二重感染。
在做好上述预防感染措施的同时,加强各种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这一数据有很大下降,因此,笔者认为严格执行各项护理常规、无菌技术的操作与管理制度,对有可能发生院内感染的患者,采取早期主动干预,以防患于未然。
总之,ICU目标性监测的手段在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中已见成效,实践证明可及时发现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规范各级各类人员诊疗行为,有效降低ICU医院感染的流行暴发,提高救治危重症的医疗质量,提高危重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熊淑珍。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与控制感染措施[J],医学信息,2010,11:3382-3382。
[2]曹晓红,马巍,汤连志。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分析与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2):179-180。
[3]张莉莉,左改珍.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分析与对策[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08,7(2),103-105。
[4]张玲。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院内感染的临床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