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发布时间:2015-10-07 10:03

摘 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对6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观察血糖控制情况及生活情况。结果: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延缓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后,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心理护理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以慢性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随着病程的进展可引发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器官严重的并发症。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糖尿病的患病率不断升高,已成为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除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外,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正确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意义重大。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院2009年~2010年门诊及住院的65例糖尿病患者,男32例,女33例,年龄28~76岁,平均52岁,男女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高血压25例,冠心病2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2例,周围神经病变8例,足部感染6例。患者均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
2 护理措施
2.1  健康教育:国际糖尿病联盟(IDF)提出了糖尿病现代治疗的5个要点,分别为: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其中健康教育对治疗的成败能够产生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中对患者和家属耐心宣教,对糖尿病是一种终身疾病要有深刻的认识,及时告诉患者和家属糖尿病的基础知识和治疗控制要点,明确告诉患者治疗需要坚持不懈。指导患者学会自我测定尿糖,合理进行饮食指导,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合理有效使用降糖药,坚持随访,按需要调整治疗方案,糖尿病患者生活应规律,使患者能够有比较好的生活习惯,并能够自觉地参与糖尿病的防治[2]。
2.2  心理护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传统医学模式被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医疗护理工作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为中心转变。糖尿病是终身慢性疾病,所以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总结本研究中65例糖尿病患者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应对方法:①消极心理:Ⅰ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多是由于多是青少年,正处于求学、创业、恋爱时期,容易产生愤怒、悲观和失望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信心,医务工作者应和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告诉患者及时发泄愤怒的情绪,对糖尿病的治疗前景进行展望,并请成功范例进行现场示范,消除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②紧张心理:有些患者因为缺乏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所以常常会有焦虑、精神高度紧张和恐惧的心理,而紧张的心理可导致血糖进一步升高[2]。所以需要向患者耐心介绍糖尿病的防治知识,对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也要一一进行解答,使患者明白紧张、焦虑对病情是有害的,心态放平和才有利病情好转;③淡化心理:由于患者对糖尿病知识的了解相当局限,对疾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饮食方面也不加注意,有侥幸心理。对此类患者应及时加强思想教育,告知控制饮食的重要性,消除患者的淡化心理。指导患者正解、合理、科学用药,耐心讲解错误用药所造成的危害,真正解决患者的思想问题[3];④厌世、拒绝治疗的心理:此类患者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且重,治疗效果不佳,容易自暴自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不配合治疗,对这类患者要耐心,合理提供治疗信息,对病情变化、检查结果主动做科学的、保护性的解释,帮助患者重新树立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克服厌世的心理现象,从而积极地与疾病抗争。
3 结果
  通过对65例患者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及饮食控制,并配合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其中48例糖尿病控制指标达到理想水平(占73.8%),14例控制指标达到中等及良好(占21.5%),3例糖尿病控制水平较差(占0.05%)。
4 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患者数逐年增加,已成为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所以对糖尿病患者长期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配合饮食、药物治疗,可以使患者提高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和家庭的负担。护理工作者要具有责任心、事业心,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素质,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好的生活。
5 参考文献
[1] 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0.
[2] 戴  霞,梁  榕.糖尿病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699.
[3] 宋培玲.老年糖尿病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7(2):209.
[收稿日期:2012-06-30   编校:苏建东]

上一篇:神经外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成因和护理

下一篇:不同年龄小儿静脉留置针部位选择与留置时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