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脊柱手术并发脑脊液漏引流管的观察与护理

发布时间:2015-10-09 09:18

摘 要:目的:探讨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脑脊液漏辅助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脊柱术后脑脊液病例,通过加强营养支持、加强对引流管的观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抬高引流袋的位置,定时夹闭和开放引流管的方法,进行干预处理。结果:7例经过上述处理后3~10 d脑脊液漏停止,1例术中硬膜囊撕裂较大,修复较困难,术后14 d,引流量仍然达到200 ml以上,试夹管24 h,无不适,无渗漏,果断拔管,加压包扎,顺利治愈。结论:脊柱手术继发硬脊膜损伤,除了术中及时尽可能修补外,术后营养支持,加强引流管观察与护理,根据不同情况,主动进行干预,可以促进脑脊液漏治愈。

关键词:脊柱手术;脑脊液漏;引流管
    脑脊液漏作为脊柱手术常见并发症,临床护理中可以发现患者主述头痛头昏,严重时恶心,呕吐,口渴,切口引流管引流液增多,颜色淡红色或者就是无色透明,如果不能有效处理,患者会发生精神萎靡,全身衰竭,切口裂开,切口感染继发中枢感染而危及生命。2008年3月~2011年3月共开展脊柱后路手术332例,其中术后并发脑脊液漏8例,发生率为2.1%。在加强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的同时,通过加强对切口引流管的观察和适当的干预处理,使脑脊液漏得到控制并逐步治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脊柱手术病例332例,8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发生率约为2.1%,男3例,女5例,年龄38~61岁,均为后路手术,其中脊柱骨折脱位手术4例,腰椎滑脱手术2例,腰椎间盘突出手术1例,后纵韧带骨化伴胸椎管狭窄症手术1例。与手术医生沟通了解:6例术中发现并进行处理,2例未能发现。这8例患者术后常规放置切口引流管,发现时间:术后第1~3天,主要症状,头痛,头昏,严重时恶心,呕吐。引流袋内引流液增多,颜色浅淡,将引流液滴到纱布上若血迹周围出现红色圆晕即证实为脑脊液漏[1]

1.2  护理措施:①患者一旦出现脑脊液漏后,多少会出现一些恐慌情绪,再加上需采取被动体位,因此患者会感觉到较痛苦,医护人员应该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及体贴,耐心向患者说明外漏的脑脊液与血浆是类似的,少量的外漏并不会对今后的生活造成影响,要让患者认识到只要积极配合治疗,是完全可以治愈的;②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根据患者手术的具体部位进行体位安置的合理指导,一般宜改头低足高位,这样可以使漏口缩小和背后肌群的放松,从而保证颅内压力不致过低,同时减少硬膜囊漏口压力。当患者脑脊液漏停止后,应保持体位48小时,这样可以避免因硬脊膜压力的变大而再次发生脑脊液漏现象;③调整引流袋位置,将引流袋置于床面上10 cm的位置,改负压引流为正压引流。减小硬膜囊内外侧压力差,减少引流量,防止颅内压进一步减低。同时,患者的引流袋一定要每天进行更换,避免出现引流液的反流而引发患者的逆行感染;④间断开放引流管,开始时4~6 h开放一次,每次开放时间10~30 min,如果引流量大患者立刻出现低颅压症状提前夹管。如果引流量逐渐减少,逐步延长夹管时间;⑤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一定要确保引流管的通畅,避免出现引流管扭曲、折叠,并严密观测患者引流管内液体的色、量和性状。并详细记录每次开放引流管的时间,准确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和患者的身体反应;⑥每天检查一次脑脊液常规、生化分析,脑脊液细菌培养家药物敏感试验,防止继发感染;⑦使用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⑧加强营养支持,鼓励患者进食、均衡营养,补充蛋白,促进漏口愈合;⑨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防止患者咳嗽、润肠通便、防止便秘,放置颅内压骤然增高、影响漏口愈合;⑩拔管指针,引流管完全开放48 h引流量小于50 ml,患者无不适主诉。且切口无红肿,无波动感[2]

2 结果

    8例术中的7例术后脑脊液漏病例通过上述处理后颅内压减低症状得到有效控制,精神好转,脑脊液引流量逐步减少,最短3 d,最长10 d脑脊液漏停止,开放引流观察24 h都能顺利拔管。1例为后纵韧带骨化胸椎管狭窄症手术患者,腹侧硬膜囊损伤,破口较大,无法修补,予以沾上自体血凝块的明胶海绵封堵、术后14 d,每天引流量仍然在200 ml以上、试完全夹管48 h、患者无切口胀痛不适,管周围无明显渗漏、皮下无积液、考虑术中已对肌层、筋膜层皮下层严密缝合。此时已经坚强愈合、果断拔管、加压包扎、腰围压迫,观察5 d无不适、切口无异常、顺利出院。无切口裂开,无中枢感染病例发生。

3 讨论

    脑脊液漏发生机理:术前外伤业已存在或者术中操作损伤硬膜囊,术中未能及时修补或者修补不完善,由于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200 mm H2O(1 mm H2O=0.0098 kPa),囊内外存在巨大压力差,脑脊液就会沿着硬膜囊破口源源不断留到囊外蓄积,形成一个脑脊液湖,随着压力进一步增高沿切口穿出形成开放性脑脊液漏,由于脑脊液有很强的腐蚀性,一旦开放,难以愈合,久之必定继发感染甚至中枢感染而危及生命。经典治疗方:改变体位,头低足高。使用抑制脑脊液生成药物如醋氮酰胺,蛛网膜下腔置管引流减少脑脊液流出、再手术硬脊膜修补,周围肌瓣填塞等增加创伤而且疗效不可靠[3]

    我们通过抬高引流袋位置,间断夹管,可控制的增加囊外周围压力,减少囊内脑脊液的流出,减轻低颅压的症状,有利于硬脊膜破口的修复。而硬膜囊的破口就像一个单向活瓣,囊外的压力会逐步增高,定时开放引流管使这种压力得到及时宣泄,既保护了切口,又不至于脑脊液丢失太多,引起低颅压症状和电解质紊乱[4]

    脑脊液引流期间,需要注意的问题是防止感染,促进漏口愈合。一方面鼓励患者加强营养,增强自身抵抗力,同时使用能够通过血脑屏障的有效抗生素预防感染,另一方面加强引流管和引流袋的护理观察、及时更换引流袋,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状、每天检查脑脊液常规、生化分析,和细菌培养加药物敏感试验。一般来说,脑脊液漏期间,脑脊液中含有抗体,对引流管有冲刷自净作用,只要坚持无菌操作原则,加强观察护理,很少发生引流管感染。一旦发现脑脊液量骤然增多,并浑浊,患者头痛,发热,结合脑脊液的有关检查结果,提示继发感染,及时汇报医生。

    在脑脊液漏治疗期间,积极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防止患者咳嗽,使用软化大便的药物,防止便秘,任何引起颅内压骤然增高的动作对于漏口的愈合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拔管指针:排除引流管堵塞因素,脑脊液漏停止,完全开放引流24 h观察引流量小于50 ml,可以拔管[5-6]。对于经过此种方法处理2周以上,脑脊液漏仍然没有停止,每天引流量仍然达到200 ml以上病例,尝试完全夹管48 h,严密观察患者感受,伤口情况,与医生沟通,如果术中对切口已经做了有针对性的处理。48 h观察,患者无切口胀痛不适,管周围无明显渗漏、皮下无积液、考虑术中已对肌层、筋膜层皮下层严密缝合。此时已经坚强愈合、可以拔管,拔管后在留院观察5 d,方视为治愈。

4 参考文献

[1] 于  从,方  晶,郭伟承,等.脊柱手术后脑脊液漏的治疗与护理干预[J].现代护理,2006,6(6):66.

[2] 王恒龙,朱  剑,王志刚,等.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防治[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6(1):11.

[3] 刘  鹏,曾肖宾,柳  峰,等.脊柱手术中硬膜囊损伤级术后脑脊液漏的处理[J].中骨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8,22(6):715.

[4] 程增银,马文海,崔建平,等.延长引流时间并间断夹闭引流管治疗脊柱术后脑脊液漏疗效观察[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1,20(12):985.

[5] 谭  健,李平元,苏小桃,等.胸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防治[J].实用临床医学,2010,11(1):2.

[6] 陈继良,王  旭,胡杨华,等.腰椎后路手术硬脊膜损伤和脑脊液漏的防治[J].吉林医学,2012,33(8):1588.

上一篇:“三位一体”护理路径在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

下一篇: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给予延伸护理对其生活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