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腕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反应和护理对策
摘 要:目的:探讨割腕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57例割腕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反应进行分析,进而制定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措施并实施。结果:自杀未遂患者自杀前后均有明显的心理反应,实施个性化的的心理干预可使患者获得身心健康。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变自杀未遂患者的心理状态,减少再自杀的发生。
关键词:自杀未遂;心理反应;护理对策
自杀是指主体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是一种非理性冲动性行为。自杀未遂指已采取自杀行为,但未致死或被及时救治存活的。目前,自杀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每2分钟就有1人自杀,8人自杀未遂,且自杀未遂者往往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残疾[1]。自杀未遂对家庭和社会造成的心理、社会和经济影响无法估量。割腕是最常见的自杀手段。陕西电子四〇九医院骨二科自2005年3月~2010年3月共收治割腕自杀患者57例,通过了解自杀原因,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实施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取得良好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取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科共收治锐器割腕自杀患者57例,其中男23例,女34例,年龄14~55岁。文化程度:小学12例,高中(含中专)29例,大专以上16例。自杀情况:左腕切割伤39例,右腕切割伤11例,双腕切割伤7例。既往有自杀史12例,身体残障3例,患有其他疾病10例。均为急诊入院。
2 割腕自杀前后的心理反应
2.1 割腕自杀时的心理反应
2.1.1 失望无助:对挫折与打击,不能接受面对,无尽失望,无助与悲观可把一个人压垮,出现精神崩溃或形成忧郁症。为逃避现实,用自杀作为解脱手段。57例中有8例患者有严重的抑郁症,有多次自杀史,曾服过地西泮和农药6例,触电1例,自缢1例。
2.1.2 愤怒绝望:10例患者因人际关系失衡,和他人之间矛盾升级,4例晚期癌症和3例身体残障者,自卑绝望,故均以自杀宣泄愤怒,绝望中解脱自己。
2.1.3 悲伤淡漠:22例患者因感情受挫和家庭变故而悲伤至极,麻木淡漠,虽没有欲望和眼泪,但内心的死结难以解开。
2.1.4 欣快报复:10例未婚男女用自杀惩罚对方,使对方良心不安而内疚后悔,使自己达到报复他人,产生欣快的感觉。
2.2 自杀未遂后心理反应
2.2.1 紧张恐惧:一部分患者在看到鲜血涌注后突然产生活的欲望,出现紧张恐惧心理而采取自觉求救。当看到一系列的急救措施时恐惧心理更加突出。
2.2.2 抑郁担忧:本想自杀减轻痛苦和家庭负担,自杀未遂需要救治,反而增加了身体痛苦和家庭负担,事后感到后悔,无颜以对家人,并担心割腕后治疗效果,害怕留下残疾而产生抑郁担忧。
2.2.3 回避否认:抑郁患者在自杀未遂后沉默不语,对自杀原因和当时心情采取回避否认态度。
2.2.4 欣快释重:看到家人或自己想报复惩罚的人面对自己的伤痛流露出来的紧张无助感,自杀者在体验肌肤切割痛楚的同时体验着心理释重的欣快感。
3 心理护理对策
3.1 了解性格特点,重建合理认知:根据患者的性格类型采取不同的收集资料方法,实施个性化的特色心理干预。根据患者年龄、文化、职业、家庭和心理反应等不同情况,对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实施一对一的心理干预[2]。
3.2 缓解心理应激,消除心理危机:护理自杀未遂患者的最好办法是护士应设法进入患者的内心世界,了解其自杀真正原因,让患者自己叙说自己的心理感受和痛苦经历,才具有帮助患者重新认识自己,促进患者心理康复的价值[3]。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伤残接受度,减轻伤后应激反应,避免反复出现的思想干扰、创伤性再体验、回避、麻木不仁以及持续性高警觉[4]。
3.3 适宜情绪疏导,重建心理健康:根据患者不同的文化背景选择情绪疏导方法,打开心结,保护隐私,满足自尊,让患者保持精神放松和愉快。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生活中挫折和失败,冷静客观分析原因,重建生命观和价值观,乐观、豁达对待人生,提高心理耐挫力,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4 进行语言与行为干预:鼓励患者参加有益社交活动,教会人际沟通技巧,对不同意见见解,以正常心态与人交流。对于心理压力和痛苦应向家人及朋友倾诉。介绍健身娱乐活动方法,分散注意力,使之产生愉快生理和心理体验。
3.5 启动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残障患者、癌痛明显、抑郁严重、家庭经济状况极差者属于高危自杀对象[5]。所以应鼓励患者之间交流,关心互助,产生共鸣。同时做好家属思想工作,疏通他们之间的关系,让其在此特殊阶段尽可能满足患者合理要求,用亲情消除孤独和遗弃感,重建信心。同时提醒家属面对特殊事件、重大挫折要提高警惕,注意特殊纪念日和节假日,患者自杀前后均有明显的情绪、行为、语言变化,适时给予疏导和监控。
4 结果
通过对57例割腕自杀患者的心理干预和护理,患者均获得了身心满意,电话回访除2例严重抑郁患者在遇到新的挫折后再次服药自杀外,其余55例患者均未发生再自杀现象。
5 讨论
自杀是一种解脱心理痛苦的无奈手段。自杀未遂患者不仅没有摆脱心理痛苦,反而增加了躯体痛苦,护士不仅要了解自杀常见原因、常见时间(节假日,特殊纪念日,周末夜间)、常用方法(割腕,服药,跳楼,跳河,触电),而且要知道自杀者在自杀前后均有明显的情绪、行为、语言变化,更主要的是要了解患者内心深处的心理感受,给予真诚关爱和帮助,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支持和护理,使患者心境安宁、稳定,恢复现实中自我角色意识,正确面对困难和挫折,防止再自杀悲剧的发生。
6 参考文献
[1]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2] 胡德英,董英莉,李燕玲,等.个体化心理干预对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07,22(24):2243.
[3] 王 磊,蒋晓莲.叙事研究—护理质性研究的新方法[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4):353.
[4] 陈 妮,程 云,孙晓春,等.臂丛神经损伤患者伤残接受度与创伤后应激反应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8):678.
[5] 张秀兰,彭金莲,韦若梨,等.晚期癌症患者发生自杀未遂的相关因素调查与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06,21(4):324.
上一篇:健康教育在糖尿病中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