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外静脉留置针在呼吸内科危重病人的临床应用
静脉用药是呼吸内科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病情危重的病人选择良好的输液途径对保证药物的输入、抢救病人尤为重要。临床输液工作中,通常选择四肢的末梢静脉进行输液,但长期反复输液使可供选择的末梢静脉越来越少,给继续输液治疗带来不便。颈外静脉为颈部最大的浅静脉,沿胸锁乳突肌表面下降,其位置表浅,皮下可见,有利于临床穿刺操作。对16例四肢静脉穿刺困难危重病人进行颈外静脉留置针输液,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6年1月—2009年4月在本科住院的26例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病人,四肢血管穿刺均困难,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60岁~86岁;留置时间为 1 d~7 d;未发生局部或全身感染现象。
1.2 方法 留置针采用洁瑞牌一次性静脉留置针,型号18G×29 mm。备好输液器及药液,输液器针头插入留置针肝素帽内排尽空气,选择左或右颈外静脉。因呼吸困难病人不能平卧,术者应站在床头,必要时加小板凳。让病人头偏向对侧,使颈部上侧伸展平直,便于穿刺操作,然后对局部皮肤进行常规消毒,让助手按压胸锁乳突肌下端至后侧缘(相当于颈静脉三角区),使颈外静脉充分充盈显露,但不能用力过大,防止病人发生意外。术者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30°,沿血管走行方向穿刺,见到回血后退针芯至外套管内,再将外套管整体慢慢送入血管内,拔出针芯挤压输液管,如有回血即可打开输液,贴上无菌透明敷贴固定,并标明穿刺日期时间。
2 护理
2.1 掌握适应证 长期输液、危重抢救、四肢血管穿刺困难的病人可采用颈外静脉留置针。
2.2 心理护理 穿刺前携带一次性留置针到床旁,向病人做好示范和解释工作,解除病人恐惧心理,取得病人的积极配合。
2.3 正确穿刺 穿刺前准备好体位,准确定位,进针角度应为15°~30°。进针角度过小会造成留置针在皮下行走太长,使外套管进入血管内有效长度缩短,易导致液体外渗、脱管;进针角度太大容易刺破血管,导致穿刺失败。由于颈部活动度比较大,加上病人多比较烦躁,故留置针宜选择管腔较粗、套管较长的型号,可减少打折或脱管。
2.4 细心观察 经常查看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肿胀及局部炎症等发生。及时发现并处理渗漏、堵管或脱管现象,保证输液通畅,及时擦干汗液,保持穿刺部位干燥,常规更换无菌透明膜,避免局部感染及静脉炎等情况发生。
2.5 操作禁忌 颈外静脉较粗,靠近大血管,应用留置针输液过程中,若遇液体滴入不畅时,应均匀用力挤压输液管,否则会将小凝血块强行挤入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形成栓塞[1]。实行静脉推注药液时避免用力过猛,否则可使血管内部压力骤增,管壁通透性增加,导致液体外渗[2]。拔针时用消毒棉签纵行挤压针眼法,可以减少局部皮下淤血。按压穿刺点不要用力过大或按压范围太广,以免造成脑缺血或因颈动脉窦受压迫而反射性引起心搏骤停。
2.6 留置时间 目前尚无留置针留置时间的统一规定。为了防止药液长期刺激血管造成静脉炎或小凝血块进入血管,留置时间最好不超过7 d[3]。也可根据治疗需要和局部情况而定,定期更换导管有助于降低感染率。
2.7 预防感染 强调护理人员操作前后要洗手,洗手是最简单有效的措施。消毒皮肤时面积应大于无菌透明膜面积,局部皮肤的消毒待干后才能进行穿刺或贴膜。
2.8 防止堵塞 危重病人通常24 h维持输液,需暂停输液者,由于都是老年人加上长期处于缺氧状态,血液黏稠度较高,所以宜用肝素液封管,在拔出输液器的头皮针前用注射器抽取25 U/mL肝素盐水3 mL~5 mL边推边退边拔出头皮针,使导管与肝素帽内充满封管液,然后将开关卡封好。再次输液时,常规消毒肝素帽的橡胶塞,再将头皮针刺入肝素帽输液。
3 小结
病人由于呼吸困难不能平卧并且比较烦躁,不宜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而颈外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具有损伤程度小、安全性大、易操作、穿刺成功率高等优点,能满足危重病人抢救要求,放置静脉留置针等于保留一条开放的静脉通路,可随时给药,对危重病人的紧急抢救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曹亿妹,陈妙娟,王久花,等.浅静脉穿刺留置套管针输液封管技术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2):714715.
[2] 王秀兰,王金荣,陈岩.颈外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7,13(4):106.
[3] 张晓静.国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3):219221
上一篇:浅谈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下一篇:早产儿的救护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