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抢救护理应用论文(共2篇)
第1篇:急诊抢救护理记录中书写管理的探究
急诊抢救护理记录是对急诊抢救病人整个治疗、抢救及护理过程的全记录。发生医疗纠纷时护理书写中的每个字、每个符号都代表了一份法律责任,都可能作为法律依据。持续质量改进是一种将质量达到更优、更高标准持续性的研究,是现代质量管理的精髓和核心。我科自2012年1月起将持续质量改进应用于急诊抢救护理记录的书写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一2011年9月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单,随机抽取100份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起将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应用于急诊抢救护理记录书写管理中,随机抽取2012年1月一2012年9月抢救记录100份作为观察组。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找出存在问题对100份对照组抢救护理记录单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①生命体征记录漏。抽取血标本,未记录抽取的具体项。辅助检查结果记录不完。病情变化给予治疗后,未及时动态评估、记。抢救记录有涂。抢救记录过于简。记录不及。字迹不清、签字潦草等。
1.2.2原因分析①护士法律意识欠缺、护理风险意识不足,没有认识到抢救记录书写的重要。部分年轻护士责任心欠缺,急诊专科知识缺乏,对病人病情变化未能及时评。对抢救记录书写规范没有牢固掌。抢救结束后未及时检。护士人手不足,治疗性操作较多等。
1.2.3持续质量改进方案
1.2.3.1增强护士法律观念,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在法制社会中医疗护理活动已不仅是纯业务活动,而是一种法律授权的民事活动。因此,应加强护士相关法律、法规学习,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力求做到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地记录病人的病情变化。
1.2.3.2加强护士专科培训我院是2008年10月新开诊的医院,护士普遍年轻,根据科室性质、特点,将科室护士分为新入科护士、在急诊工作1年~2年护士及3年?5年护士3个层次,按照每个层次护士的工作能力制订不同的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在培训中注重加强护士的应急能力及抢救能。范急诊常见急危重病抢救流程,制订急诊重点病种的抢救流程,制成展板并上墙,同时将其纳入培训内容,晨会或随机床边提问,要求全科室护士必须熟练掌握,与个人绩效考核挂钩。
1.2.3.3加强护士抢救记录书写培训急诊科护士不仅要有熟练的抢救技能及专科知识,也要有熟练的抢救记录书写能力。为此,科室定期组织全科护士进行抢救记录书写规范的学习,在学习中列举以往抢救记录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护理风险再教育,加深护士的记忆。实施中通过交班、检查、考核等形式反复强化抢救记录单书写的内容与要求,保证护士的执行力。
1.2.3.4积极完善各项制度分管护理文书的质控护士每周对抢救记录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及时追踪整改效果,记录在科室质量控制检查记录本上,记录的具体内容包括检查日期、存在问题、责任人、整改措施、检查者签名、追踪检查曰期、追踪检查结果、追踪者签名。护士长全面负责抢救记录书写的管理,对质量控制护士记录的问题,每月汇总、分析,在每月护士办公会议上总结,由全科护士讨论改进措施。
2小结
持续质量改进更加关注质量督导的全过程,强调在原有的质量管理基础上定位更高的标准,使护理质量管理始终处在一个良性的循环轨道中[]。通过实践显示,持续质量改进在急诊抢救护理记录书写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急诊科护士在工作中应当增强法律观念,提高护理风险意识,加强专科学习及科室护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断提高急诊抢救记录书写质量,确保护理安全,避免医疗纠纷。
作者:陶利
第2篇:探讨急诊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我院为探讨急诊抢救护理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缓解患者病情,为患者接收进一步治疗正确有效时间,将接收的84例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送院后立即行急诊抢救,对照组则在送院后立即送入ICU接收治疗,且观察组患者效果,其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接收的84例创伤性失血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54例,女性患者30例,患者年龄最大19岁,最大年龄73岁,平均年龄为34.2。者受伤至送到医院时间平均为48.3min;受伤原因:39例患者为交通事故伤,17例患者为重物压伤,13例患者为坠落伤,7例患者为刀具割伤,8例患者为其他原因致。平均分配原则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受伤原因、受伤至治疗时间比较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由急诊救护车送院后立即送往ICU病房接收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由急诊救护车送院后立即进行急诊抢救护理,其具体措施为如下。
第一,护理人员应做好急诊抢救的各项准备工作,应及时对患者进行术前配血,并做好备皮及实验室检查工。时护理人员还应准备好手术所需的各项物品,比如电凝刀、吸引器、导尿包。二,检查及判断患者伤情,患者受伤后lh是最洼抢救时间,若患者还有脉搏存在则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施抢救,并进一步对患者的身体及各器官进行检。三,体位。通常应取患者休克体位,并且应适当抬高患者下肢及上身,通常下肢应抬高20?30度,上身应抬高10?20。四,确保呼吸道通畅。护理人员应及时给予患者吸氧治疗,并及时将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血块等进行清除。对于呼吸心跳骤停或伴有呼吸衰竭症状的患者则应及时给予其气管插管开通气。五,及时补充血容量。护理人员应及时建立2~3条静脉通常,并给予患者快速输血、输液治疗,以及早恢复患者的有效循环血。六,止血处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应及时查找出血部位慢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止血,比如可利用止血带、加压包扎等方式进行止血。七,严密观察患者病情。护理人员应认真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并且要认真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表现进行观察,应每隔15~30min对患者的心率、血压、脉搏、呼吸等情况进行检。八,护理人员应认真观察患者尿量,若患者每小时尿量小于20ml,则应警惕休克现象发生。
1.3疗效判定
好转:患者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均明显改。状无变化:患者生命体征无明显改。亡:患者由于抢救无效死亡[1]
1.4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所接收的84例创伤性失血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则展开;^2检验,若P<0.05则表示差异性显着,记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救护效果比较
观察组42例患者经急诊抢救护理后38例患者好转,占90.5%,3例患者症状无变化,占7.1%,1例患者死亡,占2.4%;对照组42例患者中28例患者好转,占66.7%,10例患者症状无变化,占23.8%,4例患者死亡,占9.5%;两组患者比较好转、症状无变化及死亡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O.05),有统计学意义。
2.2两组患者24小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含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42例患者中4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含征现象,占9.5%,2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现象,占4.8%;对照组42例患者中14例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含征现象,占33.3%,8例患者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现象,占19.0%;两组患者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指因机体在遭受暴力作用后其重要脏器遭受损伤,并发生严重出血症状,导致患者的有效循环血量骤减,微循环灌注不。之创伤后剧烈疼痛、恐惧等多种因素工作作用所形成的机体代偿失调的综含征[2]而创伤性失血患者因具有病情危重、病情变化快、伤情复杂等特点而极易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影响,需及时给予其有效的抢救。若抢救延误则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使得患者的病死率增加。所以,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抢救过程中必须要具备敏捷的反应能力及病情鉴别能力,同时还应熟练掌握急救知识及急救流程,从而为急诊抢救效果提供保障,为进一步接受治疗正确更多的时间。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两组研究对象护理效果、24小时急性呼吸窘迫综含征、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比较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这就说明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送院后及时给予其急诊抢救护理可有效的缓解患者病情,为进一步治疗正确有效的时间,可推广应用。
作者:任成芳(抚松县医院,吉林抚松134500)
上一篇:甲沟炎术后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