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科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培训的论文(共2篇)
第1篇:感染科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培训的探讨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艾滋病病毒(Humanm-munodeficiencyvirus,HIV)感染者/艾滋病(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病人(简称HIV/AIDS病人)对医疗保健服务需求的不断提高,艾滋病的临床护理工作也需要规范化、系统化、专科化。然而目前我国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知识水平尚无法满足临床工作的实际需要。加强艾滋病知识的在职教育可以增进护理人员的艾滋病知识知晓水平。但目前我国的培训对象多是综合医院普通科室的护士,针对艾滋病专业护士开展的相关培训较少。本文通过对感染科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培训需求的调查,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上海、广东省广州、云南省昭通、江苏省无锡4个城市4所医院感染科/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counselingandtesting,VCT)门诊工作的护理人员,以及在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进修的云南地区的护理人员。纳入标准:拥有护士执业证书,在感染科/VCT门诊护理HIV/AIDS病人>3个月。排除病假、产假、外出学习等非在岗人员。
1.2方法1)2013年6-9月,采用便利抽样,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在上述4个城市内整群抽取调查人员。2)根据研究目的,在参考相关文献7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内容包括3部分:①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学历、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年限、现有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方式等;②希望的培训方式、授课方式和授课老师;③艾滋病护理知识需求问卷,包括HIV/AIDS基本知识、HIV/AIDS病人的抗病毒治疗、症状管理、并发症管理、HIV/AIDS病人及照顾者的心理社会支持、HIV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理共6个维度30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1?5分表示非常不需要?非常需要。维度得分为对应条目的平均分,分数越高说明对该项知识需求水平越高。整个问卷的专家内容效度指数为0.88,内部一致性Cronbachs'系数为0.843。3)调查首先与各选定医院护理部取得联系,说明本次研究目的与意义,取得对方配合。然后课题组成员对相关调查员培训本次研究的目的、调查表的填写方法等内容。在取得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调查员尽量选择调查对象集中学习的时间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
1.3统计分析问卷经过复核,筛除不合格问卷后,将原始数据输入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对资料进行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等描述性分析,采用z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特征护理人员的艾滋病护理知识需求,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般情况共发放问卷193份,收回有效问卷180份,有效回收率93.26%。180名调查对象中女性178人(98.9%)、男性2人(1.1%);年龄(32.86士7.99)岁(20?52岁);从事艾滋病护理工作年限(6.26±3.98)年(0.5?15年);中专学历16人(8.9%)大专75人(41.7%)本科及以上89人(49.4%)病房护理人员136人(75.6%)门诊护理人员44人(244%)现有艾滋病知识的主要来源方式为医院自行组织的培训109人(60.6%)学校所学26人(144%),参加院外学术会议/讲座/进修12人(6.7%),专业期刊6人(3.3%),邀请专家来医院进行学术会议/讲座4人(2.2%),其他(报纸杂志/宣传册、网络、电视等)23人(12.8%)。
2.2希望的艾滋病知识培训形式所有的调查对象都希望参加艾滋病护理知识培训,其中147人(81.7%)希望参加在职形式的培训;希望的授课方式主要为个案分析法(93人,51.7%)和小组讨论(43人,23.9%)希望的授课老师依次为国外的艾滋病专业护士(52人,28.9%)大陆的艾滋病专业护士(41人,22.8%)、香港/台湾的艾滋病专业护士(41人,22.8%)、学校教师(24人,13.3%)、医生(22人,12.2%)。
2.3不同特征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知识需求得分比较不同年龄的护理人员其心理社会支持、职业暴露知识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学历的护理人员其抗病毒治疗、心理社会支持知识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艾滋病护理工作年限的护理人员其抗病毒治疗、心理社会支持、职业暴露知识需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房护理人员在症状管理、并发症管理方面需求评分高于VCT门诊护理人员,而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相关知识需求低于VCT门诊护理人员。
3讨论
3.1感染科护理人员艾滋病护理培训需求总体较高王雅西[8]对北京市艾滋病专业护士的调查发现:护士有强烈的培训需求,渴望补充艾滋病专业知识。黄艳华等9对新疆艾滋病重点疫区护理管理者的研究发现,12名护理管理者都表达了希望获得更多的艾滋病培训机会。而本研究中100%的护理人员均希望参加艾滋病护理知识培训。因此,医院相关部门应充分利用护理人员渴望艾滋病护理培训这一积极心态开展相关专业培训。本次调查发现,护理人员渴望国内外的艾滋病专科/专业护士为授课老师。表明护理人员希望得到对于工作实用的知识,了解国内外艾滋病护理领域的进展,而有工作经验的同行能够满足其需求。对于培训方式的选择,需要在听取培训对象意见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
3.2结合护理人员的不同特征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充分做好学习需求评估是高质量培训方案的基础,培训的内容、方法要以满足需求、贴近临床和不断创新为出发点。护理人员在工作当中能够渐渐地意识到自己原有知识的不足和实际需要,使其产生相应的学习动机。感染科护理人员HIV职业暴露增多的年份与其轮换进入该病房的年份一致,即轮转第1年发生率较高,次年减少。因此,对于低年资、刚进入感染科工作的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相关预防知识的培训应引起重视。而目前多数HIV/AIDS病人住院的原因是出现了各种机会性感染或合并其他严重的疾病,对病人症状/并发症管理成为病房护理人员需求较高的原因。而大部分无症状的HIV感染者确诊后是在VCT门诊接受抗病毒治疗与随访的,治疗的指征和开始时机、抗病毒治疗如何监测等是门诊护理人员必备的知识。
3.3对策培训人员在参考医院需求的基础上,应根据护理人员的工作环境与角色设计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与形式,整合医院、护理院校及其他资源,定期举办规范、系统化的以临床实践能力提升为核心的艾滋病护理继续教育项目。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进行检查、督促,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使用观察法、访谈法、患者对艾滋病护理的满意度,来深入细致地了解培训对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态度及行为的影响。也可通过与绩效挂钩、年终考评等方式来强化培训效果。由于艾滋病专业护士培训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因此应注意艾滋病专业护士与普通科室护士在HIV/AIDS相关培训内容上的针对性。
作者:董宁1张林2,鲍美娟2,查丽俊3(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1.护理教研室,2.护理部,3.感染一科,上海201508)
第2篇:感染科中加强护理管理的措施
感染科是医院的一个重要科室,收治的患者较为特殊,均为一些传染疾病患者。传染病对人体的危害较大,因其具有传染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传染其他患者及医护人员。护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与患者密切接触,经常进行注射、穿刺、插管、釆血、输血操作,每天都暴露在传染源中,职业风险较大。这一方面增加了护士的精神压力,另一方面也直接威胁到护士的身体健康。有研究显示,护士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与防范意识差、操作不规范及护理技术水平有关。因此,必须釆取必要的护理管理措施降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笔者所在科室自2014年对护士加强护理管理以来,取得了满意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选取感染科15名在职护士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45岁,平均30.4±7.5岁。护龄1?24年,平均8.6±3.2年。在学历分布上:中专5例,大专7例,本科及以上3例。在职称方面:主管护师2名,护师1名,护士12名;护理管理前后人员无变动。
2.方法。为降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暴露风险,特对科室护士的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加强护理管理,具体内容如下:
2.1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以及结合工作经验,总结出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常见危险因素有:(1)物理因素:常见的就是锐器损伤,如针头刺伤、划伤(2)生物性因素:患者咳嗽、喷嚏、咳痰时传播的微生物以及血液、排泄物等;(3)化学因素:主要是一些化学消毒剂,如甲醛、戊二醛的刺激(4)社会心理因素:护士长期处理高负荷的工作中,精神、心理压力较大,作息、饮食不规律,容易出现工作倦怠感,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等。
2.2强化护理管理。(1)规范化培训:定期组织对护士的院内感染知识、职业暴露风险的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感染科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危害、防范技能、避免职业暴露的技巧等,使护士熟练掌握各种传染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惹人群的管理。尤其对低年资的护士加强培训,使之掌握必要的消毒隔离相关知识与防范技术。定期组织护理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护士的穿刺技术,基本做到一针见血。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合格者发放证书,以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正确的自我保护意识。(2)完善管理:建立完善的感染科《职业暴露报告登记制度》、《职业暴露处理流程》《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严格按照规范的程序进行各种操作,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治疗室、处置室、换药室等形成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严格划分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所有物品做到一人一件一用,护士接触传染源时必须佩带口罩和手套,必要时带护目镜和防护面罩。完善各种锐利工具的管理制度。对重点护士不定期的进行抽查,制定违反相关制度的惩罚措施。(3)降低护士工作压力:在现有的人力配置下,合理的排班,根据实际工作量的大小和患者的多少实行计划休假与弹性排班,调整工作强度。对护士实施分层管理,按照能级分配护理工作,培养骨干护士,充分发挥高年资护士的技术水平,做到人尽其才。护理管理者多关怀、理解护士,定期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4)病房管理:合理安排探视时间,避免探视人员流动性过大。将患者按不同的病种分室管理,可分为肝病病房和普通感染性疾病病房。严禁有呼吸道疾病的家属探望,预防交叉感染。向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感染控制的健康教育,控制院内感染。
3.观察指标。比较护士护理管理前后的自我健康行为、职业暴露的种类、发生率、心理状态以及对工作的满意度。
3.1自我健康行为:釆用科室自行设计的感染科护士自我健康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共包括以下几项内容:感染预防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感染防护的意识、感染防护的能力、家属及患者的健康教育、职业暴露后的处理以及保持乐观情绪七项内容,每项内容各分别包括几个条目,计算得分,最后均换算为百分制。
3.2心理状态:釆用Zung编制的医院焦虑(SAS)和抑郁(SDS)自评量表评定。两个量表均包含20个条目,每个条目四级评分,评分越高,表现为越焦虑或抑郁。SAS评分>50分为存在焦虑,SDS评分>53分为存在抑郁。
3.3护士工作满意度:釆用医院自行设计的护士工作自评表进行调查,共10个维度5个等级,分为很好、好、一般、差、很差,计分5、4、3、2、1分。满分为50分。
4.统计学处理。釆用SPSS17.0数据统计软件,计量资料(-±s)釆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釆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准a=0.05,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护士自我健康行为的比较。护理管理后,护士在感染预防的理论知识、护理操作的规范性、感染防护的意识方面的评分均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护理管理实施前后护士职业暴露、心理状态、工作满意度的比较。护理管理后,护士的职业暴露发生率低于管理前,焦虑、抑郁评分低于管理前,工作满意度高于管理前,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职业暴露是指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一种及一种以上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感染科是接收各类感染疾病患者的科室,护理人员职业特殊,每天直接接触各类感染性疾病患者,在进行护理行为时的危险性增加,职业暴露的风险较大。如果缺乏正确的个人防护或者防护不到位,操作不规范,可造成各种不同的职业性损伤,尤其是被针刺伤后处理不得力,极容易被感染,不仅影响了自身的安全,也直接影响护理质量。有研究显示,感染科护士由于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心理变化也较为复杂气感染科护理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
护理管理是一种系统的利用护士的潜在能力的活动过程,其通过计划、组织和人力资源管理、控制和领导,以解决护理中遇到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有效的护理管理对降低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风险具有积极意义。文元芳的研究表明,对感染科护士进行职业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疾病感染率和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满意度。陈妙藏的研究显示,细节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发生率,确保护理人员的安全和身心健康。为了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减少感染科护士的职业危害,笔者所在科室自2014以来加强对护士的护理管理,主要措施有加强对护士职业暴露、防护、院内感染、护理操作技术的培训;完善职业暴露、消毒隔离、护理操作等规章制度,要求护士严格按照制度办事;釆用综合手段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缓解护士的不良情绪;加强病房的管理,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减少院内感染。整个护理管理的过程针对职业危害的因素和发生环节,从细微处人手,将处置行为转变为控制行为,消除或减少暴露隐患,不断完善感染科护士的职业防护。结果显示,护理管理后,护士的自我健康行为提高,在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职业暴露,防护能力提高,心理压力也随之减少。同时护理管理后,护士的职业暴露减少,工作满意度提高。
综上所述,加强护理管理有利于提高感染科护士自我健康管理的行为,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确保职业安全。
作者:项英美,应秀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