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眼科护理作用价值的重要性分析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19:07

 

 第1篇:浅析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1.心理护理的概念及重要性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的是护理工作的重要性。现代医学护理模式有以下三个方向:技术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心理护理与生活护理、技术护理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是现代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明显,在现有的护理体系下,心理护理在病人治疗及康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越来越被广大医务工作者所重视。心理护理是指在护理全过程中,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能,积极地影响病人的心理,以达到较理想的护理目的。


  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的工作中是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护士与病人接触最多,如果每个护士都具备了一定的心理护理学知识,就能很大程度上提高护理质量。护士可以运用心理学知识去细微地观察病人的各种变化,包括表情、动作、语气等,从而正确地了解病人,做好护理工作,以期完成相应的治疗康复工作。护士教育的奠基者南丁格尔早就指出“护士工作的对象不是冰冷的石块、木片和纸张,而是具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所以护理工作需要着眼于病人的各种心理因素,从以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去观察了解病情,为病人的治疗及全面康复提供有利条件。


  2.心理护理在眼科护理中的重要性


  总所周知,人在对于外部世界进行认知、感知的时候,视觉所提供的信息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当人的眼睛出现问题,患上疾病后,和外部世界的沟通、交流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在这个影响的干擾下,我们接受到的四周的信息量急剧减少,从而带来了大量的未知的危险,这不仅给病人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带来了许多不便利的地方,同时也对于病人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忧虑和压抑。此外,眼科治疗中,大部分以手术治疗为主,病人在治疗过程中,对于手术本身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害怕手术不成功导致自己失明,所以,在眼科这个特殊的学科中,心理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病人自身眼睛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大部分是依靠语言去和外界进行交流,所以往往对于医护人员的言语比较敏感,对于医护人员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和不信任的心理,从而滋生出焦虑的情绪,这种情绪往往会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会较大的影响疾病的治疗和康复。因此,加强病人的心理护理,对于进一步提高眼科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十分必要。


  我们来看以下一组数据,我们眼科从2012年7月到2013年1月之间,共收治病人124例,我们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进行整理常规护理并加强了心理护理,共有病人66例,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在10-8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3岁,另外一组只进行整体常规护理,有病人58例,性别及年龄大致与第一组相同。


  3.眼科心理护理的方法


  3.1眼科病人的心理反应


  眼科病人手术后主要会有以下三种心理状态:1.术后紧张恐惧,此类病人对于手术寄予了比较大的期望,但是又会担心手术效果不佳,或者出现意外,致使自身的心理处于比较紧张恐惧的状态中,对于这一类的病人,我们需要详细耐心地向病人解释手术中的情况,讲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手术医生的技术能力,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对于病人提出来的合理要求,可以在不违反相关规定和原则的情况下给予解决,以此来消除病人的紧张恐惧的心理,便于术后的恢复。2.术后焦虑,此类病人此类病人对于术后恢复信心不足,由于眼睛刚刚动完手术,不能正常的看到外界的事物,生活人有诸多不便,致使病人有焦虑的情绪,对于此类病人,我们需要通过安慰、开导等方式,详细解答他们提出来的各种问题,解除病人的顾虑,用语言引导病人的思维,把他们带入一个更为轻松的环境中去,最后使病人的心理负担减轻,从而得到心理上的解脱,摆脱焦虑的情绪。3.术后冷漠,此类病人由于心理压力比较大,产生了不小的心理问题,表现出来对于任何事物都漠不关心,对于自身的康复治疗,采取一种不积极配合的态度。对于此类病人,我们除了应该会同医生采取临床的方法解决具体病症之外,还应加强心理护理,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妥善的言语安抚病人,控制病情的发展,以帮助病人更好的配合治疗。


  3.2心理护理方法


  首先需要将病人放置在一个舒适安静、温暖的环境中,是病人得到很好的休息,尽量去避免各种干扰。其次,向病人介绍医生的专业技能及以往恢复的成功案例,使得病人可以安心治疗,消除思想上的顾虑,以取得病人的信任和合作,树立起积极乐观的心态。护士应该向病人耐心讲解相关疾病的知识,提高病人对于疾病的认识,并且尽可能的去了解病人的个性,然后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安慰和鼓励病人,以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从而取得病人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进行恰当的解释和开导,消除病人因害怕视力减退而对于以后生活产生影响的心理顾虑。对于有文化知识的病人,可以设计好相应的问答,直接与其交流,打消他们的顾虑。由于本院地处城乡结合部,收治的年老及文化层次较低的患者较多,与患者之间的沟通交流比较困难。对于这一类病人,应将相关疾病的知识与病人的家属充分沟通,取得病人家属的配合,以达到术后康复的目的。


  心理护理,可以帮助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病人以心理上的安慰、疏导和支持,充分的调动起病人自身的积极情绪,主动去调整自己负面的情绪,解除心理上的负担,缓解焦虑、紧张、恐惧的情绪,使得良好的情绪状态与治疗同步进行,以利于康复。


  综上所述,眼科病人特别需要高水平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工作在眼科护理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学习,加强心理护理工作,来改进和提高眼科的护理工作的质量。


  作者:白俊

  第2篇: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作用分析


  眼科護理管理是一项系统性很强的工作,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极易发生坠床、摔伤等事件,因此加强眼科护理管理,提升管理安全性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多种新设备与新技术在眼科治疗、护理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再加之患者健康意识不断深化,对眼科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该研究中以71例眼科患者为例,主要探讨护理安全管理在眼科护理中的作用,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71例该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眼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现将患者资料整理如下:男40例,女31例,年龄43~76岁,平均年龄(58.6±5.5)岁;疾病类型:白内障28例,青光眼19例,角膜溃疡15例,翼状胬肉9例;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25例,初高中38例,小学及文盲8例。护理人员35例,年龄24~40岁,平均年龄(31.9±5.6)岁;文化程度:中专10例,大专学历21例、本科4例。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眼部疾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神经系统障碍、严重肝肾疾病、全身免疫系统疾病、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等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结合眼科护理的特点予以针对性的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主要措施如下。


  1.2.1创建安全的病区环境由于眼疾患者视力功能存在障碍,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采取措施创建安全的环境,例如定期对眼科病区的楼梯扶手、卫生间等公共卫生区域进行清洁,同时可以在共同区域内张贴“警示标语”;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患者要专门安排护理人员进行陪护,避免患者发生摔倒等不良事件;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要主动与患者进行交流,详细向患者介绍医院的环境以及规章制度,帮助患者消除陌生感;责任护士要定期对公共区域卫生清洁工作进行监督,并对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进行评价,督促护理人员做好健康指导工作。


  1.2.2心理护理多数患者存在视力障碍,担心自己的病情变化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影响,且难以适应自身病人的角色转换,难免会产生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护理人员要主要与患者进行沟通,引导患者主动倾诉,在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予以针对性的心理干预;此外需辅助针对性的疾病健康指导方案,首先对患者的疾病健康知识了解程度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结合患者的文化程度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指导方案,指导方式灵活多样,例如面对面讲述、发放宣传手册、举办讲座、QQ或者微信交流等,指导内容包括疾病的发生机制、治疗的效果以及注意事项等,提高患者的疾病了解程度,可有效消除患者的顾虑以及缓解不良情绪。


  1.2.3加强用药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强备用药品的管理和规范,可以在备用药品的外包装上做好药物信息记录,例如药品的失效期,将相关的备用眼部药物进行分门别类;如果在护理过程中发现药物配伍存在问题要及时向医生进行反馈,及时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同时注意做好对患者的用药指导。


  1.2.4提升护理人员的专业技术定期开展护理培训工作,培训方案要有针对性,培训后进行效果评价;责任护士可根据科室情况安排护理人员参与科室查访工作;平常工作中护理人员要加强与主治医生的沟通交流,认真耐心听取医生提出的临床护理工作意见;同时护理人员也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工作,倾听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反馈以及意见,采取措施进行整改。


  1.2.5大力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宣传“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并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深化,将该理念贯穿护理工作的始终;指导护理人员注意自身美好形象的建立、礼仪道德的培养,同时不断规范护理人员与患者交流的方式、说话语调等,提高护理人員的综合素质。


  1.2.6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结合科室的情况建立眼科护理安全的操作流程和标准,并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建立护理工作考核以及评价体系,在了解护理安全制度应用的基础上对护理工作及时进行修正和调整;做好护患沟通、药品管理的基础护理工作,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提供依据。


  1.3观察指标


  比较护理前后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主要从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护理差错、护理文书书写、应急预判能力4个方面进行评价,每项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评价越高。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人员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认知能力情况进行评价,主要指标包括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的概念、对管理模式态度、管理模式下的行为。总分100分,得分越高,说明护理人员对管理模式认可程度越高。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主要从护理效果、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技能操作水平等方面进行评价,总分100分,满意:85分以上;较满意:60~85分;不满意:60分以下。护理满意度=满意率+较满意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SPS19.0统计学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人员护理前后工作质量评价对比


  护理后护理人员各项工作质量评价指标均明显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人员护理前后护理管理模式认知能力情况对比


  护理前护理人员护理管理模式认知能力明显高于护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满意41例,较满意25例,不满意5例,护理满意度为93.0%(66/71)。


  3讨论


  护理安全是指在护理过程中,患者接受优质的治疗和护理,能够使身心保持较为舒适的状态,且护理工作不出现诊断失误、操作失误、护患纠纷、并发症等,整个治疗、护理计划成功顺利完成,预期目的得以实现[3]。眼睛是人体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眼科护理工作是科研以及防盲治盲的重要内容,再加之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患者的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对眼科护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行眼科护理安全工作革新至关重要[4]。


  经研究,眼科护理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如下:护理人员工作较为懈怠,专业技能操作水平以及疾病知识掌握程度不高,导致在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失误,进而引发不良事件;病区环境较为复杂,没有根据眼科疾病的特点进行基础设施设置,给患者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容易发生摔伤、碰撞等,安全隐患明显;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失误,引发不良事件[5]。眼科护理安全管理措施专门针对安全影响因素而设置,主要包括创建安全的病区环境、心理护理、加强用药安全管理、提升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以及专业技术、建立健全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与流程,整改措施针对性强;该方法规范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流程,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且该护理方式将人性化护理理念贯穿护理活动的始终,患者的舒适度明显提高。该研究中71例患者均采用护理安全管理方法,护理后护理人员护理技能操作水平、护理差错、护理文书书写、应急预判能力评分明显高于护理前,且护理安全管理模式认知能力较好,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说明该护理安全管理方法优于常规护理管理方法。


  作者:王健

  第3篇:眼科护理中的安全隐患及防范对策


  隨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眼科护理措施日益增多,社会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眼科疾病是指综合发生在眼部结构组织变化的疾病,也是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病因复杂[1]。眼部结构较为精细,一旦损伤会使患者视力减退,甚至是丧失视力。因此,对眼科护理中的常见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有效的防范对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眼科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5~72岁,平均年龄48岁,根据护理措施不同,对照组用一般护理方式,观察组用综合护理干预。两组在患者自愿前提下,填写满意度测评量表。


  1.2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在医院实施防范措施前后的护理满意度。组织科室内的所有护士,对所有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设计专门的调查问卷,对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加以总结,以探讨有效的解决对策。


  1.3评分标准采用满意度测评量表来评估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根据其评分规则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计分。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将数据录入数据库,进行分析检验。


  2结果


  2.1眼科护理的安全隐患本组研究中,视力模糊28例,睡眠障碍12例,体位不适32例,心理障碍45例,意外事故13例,伤口裂开5例,服药隐患10例。


  2.2两组满意度分析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种事故发生率增多,眼科急诊也日趋增多,眼科疾病患者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存在护理风险,正确的眼科护理,可以缩短病程,提高疗效,是医疗工作中重要的环节[2-3]。由于眼科患者视力障碍,在住院期间可能发生跌倒、误食、暗室内碰伤等安全问题,护理安全隐患包括管理教育不足,护理人员数量不足,流动性大,护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思维模式固定,对新知识新技术接受较慢,在执行新的医疗规范和要求时,很难及时做到准确到位[4-5]。在危急状况时应对能力的欠缺,抢救设施有限,护士缺乏紧急事态的足够应对能力。患者视力障碍、术前紧张及术后身体不适、住院期间生活习惯改变、对疾病认识不到位等都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负影响进而会影响眼科患者的术后康复。此时,护理人员要密切注意患者的心理变化,加强对患者术前术后的安全教育宣教,倾听鼓励患者内心的不畅并进行恰当的疏导,构建医患之间相互了解的桥梁[6]。给患者创造温馨的住院环境,良好的休息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指导患者睡前使用温水泡脚,必要时对睡眠紊乱的患者给与安眠药。


  患者术后身体不适导致的精神压力大、卧床休息等会导致便秘,进而引发眼压、伤口裂开等并发症。所以,护士应为患者恰当的缓解精神压力,指導其进行合理的饮食、适当运动,必要时可给予开塞露等。术后禁止剧烈运动,避免术后揉眼,挤眼,避免剧烈咳嗽,双眼都要包扎,防止前房积血及伤口裂开。护理人员应保证患者有足够的卧床休息时间,睡醒后应缓慢调节情绪30s,再放松肌肉和肢体,缓慢坐起后30s,再站立[7],防止体位性低血压或因眼球压力过大而出血。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掌握保护眼部的基本方法,提高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8]。


  医院应该要注重对护理人员的培养,制定护理人员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定期让护理人员进行学习,还可以开展讲座,让护理人员的素质得到提升,比如读书会等,让护理人员在护理中得到时效性的学习。一些有资质的护理人员,医院可以安排其在眼科护理中进行巡回演讲,让更多的人了解眼科的病情,从而学会保养。同时眼科护理中还应该要尊重、关心患者。每个患者即使得的疾病是一样的,可是他们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医院应该根据不同人的需求,制定出不同的计划来满足他们,以便他们更好的恢复,并将护理工作做到最好。


  作者:伍群华等

  第4篇: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的价值探讨


  在眼科治疗的患者中,多为儿童、老年人。这些人群存在不同程度的视觉障碍。在治疗的过程中,经常由家属陪同,继而增加了人流量。眼科护理均为侵入性操作,包括泪道冲洗、剔除角膜异物、结膜下注射等。这些操作精细度高,风险系数大。护理人员稍微疏忽,就会造成不良事件,给患者带来身心伤害。甚至,引起医疗纠纷事件,对医院的声誉造成负面影响[1]。所以,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得到了普遍应用。该管理方式强调全程、科学、持续的质量管理。应用持续治疗管理模式,意在提高护理人员的技术能力以及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另外,在眼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便于全面了解患者的特点,疾病的情况,进而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该文的目的在于探讨在眼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取得的效果。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0例眼病患者进行研究。其中,观察组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提高了护理质量,患者满意度高,效果非常显著。除此之外,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减少了由于护理服务引起的纠纷事件,促进了医院的稳定、快速、可持续发展,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接受治疗的120例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在6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37例,女性23例。平均年龄(30.5±1.4)岁。在6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平均年龄(30.4±1.5)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指导用药、病情观察等。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


  1.2.1成立眼科护理技术质量小组眼科护理技术质量小组由副主任护师、护士长、护师组长组成。其中,护师应该拥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临床经验。


  1.2.2制定工作目标,明确工作职责护理技术质量小组要制定完善的工作目标,将工作职责落实到位。其中,小组工作目标为:提高操作技术,掌握操作技巧,使患者在治疗中,获得最佳的舒适度。护理人员必须熟悉各项规范,操作娴熟,患者满意度100%。不同层次的护士眼科技术考核达标率95%[2]。小组工作职责:针对不同层级护士眼科护理技术,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加强护理新技术的评审,协助护理部培训各层级人员眼科技术培训,并在培训后实施考核。


  1.2.3确定质量改进项目首先,规范核对流程。在操作眼科护理技术时,护理人员要认真核查医嘱、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性别、眼别等。为了避免在执行中出现疏忽,需要制定规范化的核对流程。比如,在门诊治疗室为患者冲洗泪道前,要耐心询问患者的姓名,然后与病历进行核对。不能只看病历,直接为患者冲洗泪道。如果患者身边有陪同的家属,或者患者本身视力比较好,应该与其共同确认病历。在核对病情的基础上,明确患者的眼别[3]。其次,制定眼科技术操作前安全评估流程,并落实到实际操作当中。很多护理人员在进行眼科护理时,往往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了解患者的药物过敏史、有无心脏病、高血压病等。在这种情况下,就会将关键点的评估忽略掉。另外,部分护士在包扎的过程中,对患者另一只眼的视力没有关注到。个别护理人员在剔除角膜物质时,甚至划伤了患者的角膜[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有必要制定完善的眼科技术操作安全评估流程。特别是在进行泪道探通术、角膜异物剔除术等侵入性操作时,术前要严格评估,避免发生意外事件。比如患者的视力情况、有无分泌物、眼部刺激症、有无药物过敏史、患者的心理状况、环境的舒适度等。再次,尊重患者的知情权,落实告知制度。眼科护理中,各项操作均在患者眼部完成,存在很大风险。同时,再加上护理人员工作量大,缺乏与患者的沟通,如果操作稍微不当,就会给患者带来危害。在这种情况下,使患者在心理上处于焦虑、压抑的状态。比如,护理人员在为患者冲洗泪道时,没有给患者介绍冲洗的方法,或者介绍不到位,都会影响患者的情绪,不利于提高治疗的效果。鉴于此,应该制定知情同意书,将所有操作列入其中。护理人员要给患者全面讲解操作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然后,让患者签字。最后,采用新的培训模式。很多护士在眼部护理中,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模式,思维僵化,操作机械。遇到新的问题,往往不知所措[5]。比如,部分患者角膜异物比较浅,通过消毒后就可以冲走眼中异物,后期只需要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就可以痊愈。但是,护理人员依然还会要求患者来医院复查。针对以上现象,应该制定标准化的教学流程,在教学的过程中加强操作技术原理的教育,让护理人员明白操作的原理,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同时,培训人员根据护理人员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引导,锻炼护理人员的思维能力,提高在眼科护理中的认知程度。这样,护理人员不仅专业能力提高了,而且增强对护理事件的识别能力。


  1.2.4构建学习平台在门诊室成立眼科技术培训基地,对所有护士进行培训。每个周二到周四的下午,由于眼科护理技术质量小组组织护理人员培训,确保护理质量得以提高。


  1.2.5实施眼科护理技术分级管理分析每项眼科技术的难度、风险程度,制定严格的操作准入制度,实施分级管理办法。比如,针对高难度的眼科护理,在泪道冲洗、结膜下注射中,需要安排技术精湛、临床经验丰富的护士。此类眼科疾病包括爆炸后角膜异物、角膜铁锈异物等。再如,在执行成人泪道探通、角膜非金属异物取出等,必须由护师以上职称,且拥有5年以上临床经验、2年以上眼科操作技术培训的高级责任护士完成。


  1.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给予上述护理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7%,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81.7%。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护理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对自身的健康更加关注,同时也提高了临床护理服务的要求。在眼科护理中,由于操作内容精细,所以风险系数比较高。稍微不注意,就会引发不良事件,危害到患者的身体健康,并造成经济损失。所以,必须重视眼科护理质量的提升,保护患者的切身利益。


  该文选择120例眼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在眼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有效解决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该模式操作简单、方便,体现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受到了患者的欢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保证了护理安全。护理服务促进了患者身体的恢复,与患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同时,良好的护理服务也体现了医院的治疗水平。眼科护理比较特殊,护理风险高,容易发生不良事件。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对操作技术进行了分级管理,并将各项技术落实到位。在此基础上,不但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操作能力,而且规避了护理中的不安全因素,实现了零投诉、零纠纷的目标[6]。护理结束后,患者普遍满意度高。第二,应用持续质量改进后,促进了眼科专科护理的发展。在眼病治疗中,眼科操作技术很关键。可以说,整个眼科专业护理中,最核心的部分就是眼科护理技术。所以,加强眼科技术操作管理,有助于充分体现护理专业的价值。该院成立眼科护理质量改进小组后,使眼科护理操作更规范化,促进了眼科护理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也为眼科护理提供了发展的平台。在这方面,该院还积极建立了眼科技术培训基地,对培训的方式、内容进行了改革。护理人员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各项制度,包括技术管理制度、查房制度、护理业务技术管理制度、护理会诊制度等[7]。另外,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形成了高级责任护理与初级责任护士的帮带关系,提高了护理管理与服务的质量。除此之外,眼科培训基地为护理人员考研、进修、学习眼科技术提供了机会,调动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并体现了眼科护理专业的价值。最终,提高了眼科护理的整体质量与水平,得到了患者的好评。该组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看出,在眼科护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综上所述,在眼科护理管理中,应用持续质量改进模式后,提升了眼科护理的服务质量,减少了护理中的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高。因此,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作者:魏静

上一篇: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探讨论文(共4篇)

下一篇:PICC护理效果影响措施及对策分析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