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编优秀的高血压护理论文范例鉴赏(共6篇)
第1篇: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
高血压患者在门诊及病房非常常见,长期存在高血压可以导致心脏肥大、肾功能衰竭、血管内膜损伤,长此以往可威胁患者健康甚至生命。我国对高血压认知不够,普及范围不广,人们认识不高,服用药物不合理因此导致不良后果。现将自2013年2月~2014年2月入住我科收治的6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总结,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依据第八版《内科学》作为参考标准:收缩压在18.7kPa(140mmHg)或以下,舒张压12.0kPa(90mmHg)应视为正常血压。收缩压达到或超过21.3kPa(160mmHg)和舒张压达到或超过12.7kPa(95mmHg)者为高血压,二者之间为临界高血压。收集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科住院的60例高血压患者,年龄63~78岁,平均年龄(69±3.5)岁;男37例,女23例,病程3~13年,吸烟32例;高学历23例,中等学历28例,低学历9例;规律服药12例,间断服用30例,不服用8例;高血压但无器质性损伤患者29例,高血压有心功能损害患者22例,高血压心衰患者11例。
1.2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数据统计,入选本组的患者计量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的结果采用t检验,设定P<0.05表示数据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6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对比,见表1。
3护理策略
3.1心理宣教老年患者通常有基础疾病,被告知再患有高血压时,可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现患者有疾病常识,高血压通常可导致其他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最为常见,部分患者可产生焦虑情绪。此时医务人员需要与患者维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向患者详细解释高血压的病因及并发症,明确告诉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高血压可以恢复[1]。我们在病房内定期组织患者观看宣传视频,并配有护士进行讲解和补充,对患者提出的疑虑给予系统解答,同时在科室内制作高血压宣传专栏。鼓励患者与患者之间进行交流,这种交流可以很好地安抚患者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3.2药物安排老年患者在认知能力和记忆能力方面明显均下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能力减退的更加明显,加之降压药物很多,单一用药经常无法达到满意效果,往往会采用联合用药。老年患者因药物种类和商品名称繁多,药物剂量、时间很难做到清楚记忆。我们对患者药物进行统一管理发放,同时告诉患者药物明称。当患者经过治疗后好转需要改换药物或剂量时候,及时告知患者,并向患者解释清楚对于自带药物患者及时督促患者按时吃药。部分患者得知患有疾病后通常会有求医心切的想法,往往会多次就医、四处寻药、食用偏方,有些医护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和病史无细致的了解,没有向患者交代药物的相互作用治疗效果不明显,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2]。
3.3體格检查对高血压患者进行体格检查是必要的,仔细的体格检查可以发现实质脏器的情况。对入院患者使用标准的水银气压计或者经过验证准确的电子血压计,按时进行血压监测,对于血压较高患者可以每日监测2~3次,必要时对不同体位和四肢的血压进行监测比较。测量患者的身高、体重、臀围,观察患者患者面容,是否有甲亢突眼或下肢水肿情况,是否有二尖瓣面容[3]。病程时间长,血压控制差,尤其是既往有基础疾病患者,入院后进行系统检查,除检查血压外,还要检查眼底,了解视网膜情况,做心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检查,了解心室情况,还应注意心尖波动的范围和强度。有些高血压患者可患有腹主动脉瘤,进行腹部触诊的同时,进行B超检查也是必要的。
3.4饮食指导高血压患者要严格遵循合理饮食原则。根据患者自己的体重指数计算所需的总热量,多食用玉米、稻谷、豆类等食物,少食用葡萄、苹果、甘蔗等含单糖量高的食物,防止血脂升高。日常做饭多食用植物油或调和油。其内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其可以使胆固醇氧化,降低自身胆固醇含量;同时可以抑制血小板的凝聚,防止血栓形成。同时多食用含有亚油酸的食物,亚油酸分解产物是微血管内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可以增加血管弹性,延长使用时间,预防高血压所致的心脑血管破裂。严格限制钠盐的摄入,每日最多食用6g,有助于减少体内钠水潴留,减少回心血量,预防血压增高[4]。钙不仅可以强健骨骼还可也以增加血压的稳定性,如花生、红枣、海带灯;钾不仅可以维持血压也可以降低部分降压药物的副作用,如豆类、土豆、鱼等。有研究显示,高血压与体内缺镁有相关性,日常多食用坚果、酸奶、鱼类等。
3.5出院随访患者出院后可渐渐忘却医护人员的嘱咐,通过电话随访的方式来了解老年患者血压控制情况和服用药物情况。苏秋兰等[5]对8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院随访护理,就患者的心态、饮食、体质、运动情况进行指导干预,结果显示干预后患者遵医行为明显优于未干预组,其对稳定患者血压有临床意义。还可以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调整药物、指导锻炼,按时复查。本组所有病人接受了电话随访,遵从了出院指导。出院随访还可以增加医患沟通,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和理解,为医护人员的形象进行了很好的维护。
经过对本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数据比较显示,合理的护理策略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取得满意临床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李秋平
第2篇:健康教育在老年高血压病护理中的作用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及多发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由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患者仅可终身用药控制机体血压,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1]。本文为提高高血压患者疗效及预后,特选取9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老年高血压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应用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90例
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男47例、女43例,年龄60~87岁、平均年龄(71.34±5.22)岁,病程4~28年、平均病程(11.42±
5.53)年。采用随机抽签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
1.2方法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接受临床对症治疗,对照组提供常规护理服务,如遵医嘱实施各项检查及给药、监测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等;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具体如下:①组建老年高血压健康教育小组,组员由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护理人员组成,上岗前给予必要培训,使其了解健康教育方法、意义,提高其工作积极性及责任感;②接诊后给予简短自我介绍,服务热情主动并注意礼貌用语,全程保持面带微笑[2-4];③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咨询家属掌握其实际情况,如本次就诊病情、受教育程度、现阶段心理状态等,根据上述资料制定针对性的健康教育;④选择适合患者受教育程度的语言实施本次健康教育,如高学历者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可适当增加专业术语,而低学历者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需提供通俗易懂的语言;⑤治疗依从性较差者,可通过告知遵医嘱用药对疾病治疗的积极意义以及未遵医嘱治疗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提高其用药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⑥不了解病情、过度担心疗效、不信任医护人员者,可通过举办健康知识讲座使其了解高血压疾病发生原因、治疗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条件允许者可聘请既往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返院举行座谈会,传授高血压疾病治疗相关经验并给予适当语言鼓励;⑦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选择宣传册、版画、加微信等形式实施健康教育,宣传品内容涉及高血压相关知识并应具备一定趣味性,提高患者接受教育兴趣[5];⑧准确告知各药物使用方法、注意事项、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及干预措施,给药初期应监督患者准确用药,指导家属积极配合患者治疗;⑨告知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劳逸结合,保持身心愉悦避免情绪大幅波动[6]。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记录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前、后血压[舒张压(diastolicbloodpressure,DBP)、收缩压(systolicbloodpressure,SBP)]变化情况、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护理满意率于本次研究结束后,指导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独立填写自拟满意度调查表(护理相关),评价其对本次护理服务是否满意,该量表由本科室护理人员根据实际工作情况共同参与制定,内容涉及本次提供护理服务的方法、效果及态度等方面,总得分范围0~100分,其中<60分为不满意、60~80分为一般满意、>80分为满意。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控制效果比较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测量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SBP、DBP测量结果较护理前均显著降低,且研究组血压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比较研究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为82.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老年人群高血压发病率较高,患者一旦确诊需终身用药控制机体血压稳定。随着年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均呈下降趋势,因此老年高血压患者将伴发各种机体疾病从而增加身体不适感[7-11]。研究表明[1],部分老年高血压患者因不了解病情、对治疗失去信心、过度担心疗效、生理不适等因素,将对其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造成严重影响,不利于患者获得满意疗效。因此提示对老年高血压患者仅提供常规护理并无法获得满意疗效,应引起相关医护人员注意[12]。
健康教育是近年来临床推广使用的新型护理理念,通过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的教育及社会活动,达到使患者改变原有不良健康行为并消除可能影响健康的相关因素等目的,最终将提高患者预防、治疗疾病效果[13-16]。有学者提出,在常规护理服务中加用健康教育,有利于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负面情绪,对提高其治疗积极性及依从性具有积极意义[17-19]。本文研究可知,对照组经常规护理后血压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低;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健康教育后,该组血压控制效果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此结论与王莹等[2]的研究所得相关资料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给予针对性健康教育可显著提高其血压控制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护患关系,值得今后推广。
作者:何向红
第3篇:中药给药时间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高血壓疾病是临床中较为普遍的慢性疾病。近几年,人们生活质量的持续提升以及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上升,给患者的生活质量与身体健康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影响[1,2]。本文主要对本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抽样法,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中药给药时间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7月~2016年9月本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45~84岁,平均年龄(60.21±7.93)岁,平均病程(10.21±2.13)年。
观察组男12例,女13例,年龄47~89岁,平均年龄(64.64±
8.12)岁,平均病程(11.76±3.65)年。所选研究对象经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中高血压病专家委员会所规定的高血压标准,即SBP≥140mmHg(1mmHg=0.133kPa),DBP≥90mmHg。排除不愿参与本研究者;恶性肿瘤者;存在精神障碍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患者传统方法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基本生活护理以及对症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患者中药给药时间护理,具体如下:①在患者入院后,第1天在8:00、12:00、15:00、18:00、21:00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水平检测,并对检测结果与血压变化等进行规律的登记,随后根据患者的血压波动情况在高峰期的1~2h中给予患者服用药物。治疗过程中可能对患者带来一定的不良心理,因此在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给予患者心理疏导,最大化的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通过有效的沟通使患者配合治疗。同时,护理人员在每天早上的8:00~9:00应对患者进行运动指导,例如打太极等,可促进患者的血管得到放松,最终降低患者的血压;在17:00~18:00对患者进行行为干预、健康宣教等方面的工作,可以充分的提高患者的依從性。②饮食方面,护理人员应向其讲解饮食治疗在疾病康复中的重要性,嘱咐患者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进行低胆固醇、低脂、低热能、低盐饮食。如果患者需要采用排钾利尿剂进行治疗,要指导患者多吃橘子、香蕉以及蘑菇等含钾高的食物。尽量少食动物性脂肪、动物内脏、蛋黄、腌制品、罐头、胆固醇以及钠等。除此之外,对于新鲜鱼肉中的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可以进行摄取。要嘱咐患者少吃浓茶、咖啡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饮料,要戒除烟酒。而在中医饮食方面的治疗主要有黄芩、钩藤、山楂等;根据季节的交替变化对患者居住环境和饮食进行安排,制定不同的方案,同时在夏季还可以安排患者进行针灸。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满意度、DBP、SBP及SAS评分。护理后的满意度评价标准:实行百分制,≥86分为非常满意;65~85分为满意;<65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率+满意率。SAS评分评价标准[3]:采用SAS调查患者焦虑情况,采用百分制进行评价,分数越高,焦虑状态越严重。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非常满意14例,满意10例,不满意1例,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非常满意10例,满意9例,不满意6例,护理满意率为76.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血压比较护理前,对照组SBP为(168.8±
13.0)mmHg,DBP为(106.1±13.3)mmHg,观察组SBP(169.6±
12.6)mmHg,DBP为(107.5±5.6)mmHg,护理前两组患者血压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BP为(124.5±10.8)mmHg,DBP为(75.5±5.2)mmHg;对照组的SBP为(148.2±15.5)mmHg,DBP为(89.2±8.1)mmHg,观察组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SAS评分比较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23.54±3.56)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7.98±6.87)分,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临床上高血压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类型,是于脑卒中和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该疾病是以体循环动脉压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疾病[4-11]。现阶段,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与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血压的发病率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这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12-16]。结合本文可知,中医给药时间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具有一定的显著效果,能够有效控制血压水平,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本研究主要对本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通过随机抽样法,在观察组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实施中药给药时间护理。研究表明,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为76.0%,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SBP、DBP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SAS评分为(23.54±3.56)分,对照组的SAS评分为(57.98±6.87)分,观察组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药给药时间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实施效果更为明显,能够改善血压水平,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英
第4篇:个体化护理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及并发症的影响观察
原发性高血压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明确,但是能够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等多种并发症,对老年人的危害更大,是其致残致死的一大高危因素。随着生活条件的提升,临床实践中外合理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用药治疗的同时也给予患者适当的护理干预,以在最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本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施行个体化护理,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治疗的11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为对象,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8例。其中有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60例,年龄最大82.8岁,最小60岁,平均年龄(68.2±7.3)岁,体重为47~81千克,平均(63.8±9.1)千克,患病时间最短不低于1年,最长不超过13年,平均(8.1±3.5)年。两组患者在基本资料方面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其中包括:1)饮食护理。构建合理的饮食结构,合理的进行营养搭配,确保患者能够摄取到充足且均衡的营养。告知患者饮食方面要保持清淡,多食用蔬菜和水果,少摄入脂肪含量高的食物。2)睡眠护理。为患者创造一个相对安静且舒适的环境,以在最大范围内提升患者睡眠的质量。如果患者出现失眠,可以给其适量的镇静剂。3)用药护理。督促患者定时定量的服用药物,为患者讲解间断用药或者是自行停止服药或减少药量的害处,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患者出院以后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护理的基础上,针对个体的特点来进行个体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多和患者聊天,了解患者的性格特点以及其家庭状况等基础信息,运用适当的技巧与患者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2)强化对老年人的关怀,密切监控血压。老年人容易出现孤独,失落等负面情绪,护理人员要用温和的语气来关心照顾患者,同时密切监控患者的血压。3)心理护理。及时发现老年患者的不良情绪,为患者讲解病情的基本知识,使其更多地了解自身的病情以及治疗方法,减少焦虑不安的情绪,多与患者聊天,使其能够拥有愉悦的心情,提升治疗的信心。4)出院护理。患者出院时指导患者或其家属学会测量血压,以及在饮食和运动方面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时定期进行随访工作。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血压情况比较
对照组收缩压(141.3±8.4)mmol/L,舒张压(98.4±8.6)mmol/L,观察组收缩压(123.6±8.2)mmol/L,舒张压(81.8±7.4)mmol/L。观察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2两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状况比较
对照组出现血肌酐升高的有18例,占比31.0%,心律失常23例,占39.7%,脑卒中15例,约占25.9%,心绞痛11例,占18.9%。观察组患者中有6例病发血肌酐升高,占10.3%,有9例出现心律失常,占15.5%,有5例发生脑卒中,约占8.6%,10例发生心绞痛,占17.2%。观察组患者病发血肌酐升高,脑卒中以及心律失常的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是出现心绞痛的概率无差异(P>0.05)。
3讨论
高血压是临床中的一种常见病,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更高,长期高血压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心脑血管方面的病发症,严重者可致残或者致死,故而,其较为严重的影响到了患者的生活。本研究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个体化护理,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患者的舒张及收缩压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出现血肌酐,脑卒中以及心率失常的概率均较对照组低(P<0.05),但两组心绞痛的发生率无差异(P>0.05)。
个体化护理能够针对性的对患者进行护理,其具有独特的优势:第一,细致了解老年患者血液流动的特点以及性格方面的特点,从而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工作,了解患者焦慮等负面情绪的原因,对患者进行安慰和心理疏导,使患者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有利于血压的稳定。第二,老年患者的收缩压升高,左心室的负担加重,心肌收缩和以及舒张的功能受到损伤,容易导致心力衰竭。个体化护理能够密切地监控患者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同时配合相应的治疗,减小并发心律失常的概率。
综上所述,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个体化护理,有利于对其血压的控制,降低诱发并发症的概率,提高患者生活的质量,有临床推广的价值。
作者:渠玉华
第5篇: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
髋部骨折主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人,且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死亡率较高。髋部骨折主要可以分为髋臼骨折以及股骨颈骨折等[1]。另外,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人数较多。进行手术治疗时,疼痛以及其他外界因素都有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血压水平,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为了研究分析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对我院收治的90例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的护理要点,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3月~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女32例,男58例,年龄64~92岁,平均年龄(70.1±4.9)岁。其中,髋臼骨折3例,股骨粗隆间骨折38例,股骨颈骨折49例。从高血压的角度来看,高血压III期6例,高血压II期34例,高血压I期50例。
1.2方法
研究分析我院2012年3月~2015年7月收治的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90例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相关的护理要点。
1.3治疗方法
在进行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胫骨结节骨牵引术或者皮肤牵引术。根据患者实际的骨折部位,进行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患者为股骨颈骨折,对患者进行置换股骨头的手术或者全髋关节置还,需要在硬膜外麻醉的环境下进行处理。如果患者为髋臼骨折考虑进行保守治疗。患者为股骨粗隆间骨折即进行加压髋螺钉内固定?的手术,也需在硬膜外麻醉的环境下进行处理。
2结果
90例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均未出现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血压均处于稳定的状态。其中,治疗无效10例,有效28例,治疗显效42例,总有效例数为80例,有效率为88.9%。
3讨论
髋部骨折主要的发病人群为老年人,且往往会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人中高血压患者人数较多,在围手术期血压波动较大,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围手术期护理要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术前护理
患者的术前护理主要为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降压药的应用和护理、适当的运动、术晨护理以及充足的睡眠护理几部分[2]。在护理时,应使患者保持愉悦的心情,鼓励患者积极进行后续的治疗,提高患者的治疗度,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缓解患者的焦虑,增加其对医院和医护工作人员的信赖程度。为患者保持患者干净舒适的病房环节,保证患者有良好的睡眠休息。引导患者按时进行服药,密切关注患者服药后相关血压指标的变化。另外,需要引导患者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适当进行合理的运动,提高机体调节和防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稳定患者的血压水平。注意让患者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鼓励患者多食用富含营养的蔬菜和水果等食物,保证患者能够获取到足够的能量,禁止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酒抽烟。在术晨病人起床时,注意患者的心理状况,消除患者的负面情绪。指导患者服用降压药,在服药30min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如果患者的血压过高,给予患者1粒心痛定控制血压水平。
3.2术后护理
术后护理主要可以分为康复护理、疼痛护理、生命体征以及神志观察、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在手术结束后,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尿量、脉搏以及体温等指标,防止患者出现并发症[3]。如果患者的血压较高且感到头痛,应根据医嘱给予患者10mg的心痛定。如果患者的血压持续升高,应给予患者硝酸甘油,根据患者的实际血压情况,对输液速度进行调节,防止输液引起患者心衰。用药时,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情况,防止相关心血管疾病发生。如果患者在手术后感到头痛并且血压升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患者止痛剂,多关心病人情况。由于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抵抗力较弱,血压水平过高过低都可能会引起体位性低血压,从而发生跌倒等现象[4]。为了防止此类状况,需要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在患者下地行走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试。
综上所述,对髋部骨折并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合理的护理操作,进行积极的处理和预防,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变化,注意饮食护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在围手术期相关并发症的出现次数,提高疗效。
作者:马云玲等
第6篇: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研究
腹股沟疝是老年常见多发病,且多数老年人存在高血压疾病,因而临床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较多,在围手术期患者血压升高现象普遍存在,可影响心血管系统和脑组织而危害患者生命安全,因此,维持围术期血压平稳对降低手术风险非常重要[1]。本研究分析了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要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2017年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于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进行疝囊高位结扎+修补术治疗。
综合组男15例,女9例;年龄60~83岁,平均年龄(72.14±2.56)岁。常规组男16例,女8例;年龄61~83岁,平均年龄(72.58±2.19)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方法。(1)术前护理。术前进行访视,了解患者血压、用药情况和心脏情况,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介绍成功手术案例,以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告知患者焦虑、紧张等情绪可导致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影响手术效果,嘱咐其放松情绪。(2)术中护理。在进入手术室后,患者血压升高比正常人更明显,因此需注意保持手术室温湿度适宜,安静无噪音,操作轻柔,避免声响过大造成不良刺激,并注意做好保暖工作和遮盖工作,从细节处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在操作前先对患者简单说明目的,并注意语速缓慢,话语轻柔,以增加患者舒适感。另外,术中需预防血压过高或过低,在麻醉诱导后开始手术前,需加强对患者的观察,并完善术中监测,及时发现血压变化[2]。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手术时间、手术全程降压药物用量;护理前和护理后患者血压水平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相比较
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护理前和护理后血压水平相比较
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组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全程降压药物用量相比较
3讨论
目前,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腹股沟疝和高血压发病率逐年升高,且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多,手术难度大,麻醉以及手术应激可导致患者血压进一步升高而引发心肌缺血和脑卒中等不良事件。通过术中综合护理的实施,可做好患者术前和术中的心理疏导,减轻其紧张情绪,并通过加强监测,减少环境不良刺激、操作不良刺激等,预防患者血压剧烈波动[3]。
本研究中,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综合组给予综合护理方法。结果显示,综合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合组手术时间、手术全程降压药物用量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综合组血压水平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腹股沟疝伴高血压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可有效稳定血压,减少降压药物使用量,缩短手术时间,患者满意度高,值得推广。
作者:孙娟娟
热门论文
- 采编优秀的高血压护理论文范例鉴赏(共6篇)
- 医学护理本科论文优秀范文鉴赏(共6篇)
- 推荐优秀的新生儿论文范例鉴赏(共6篇)
- 精编优秀的民族团结教育论文范例鉴赏(共6篇)
- 采编优秀的东方哲学本科论文范例鉴赏(共4篇)
- 精选优秀的技术创新论文范例鉴赏(共6篇)
- 精选优秀的节约用水论文范例鉴赏(共6篇)
- 采编精致的护理教育论文范例鉴赏(共5篇)
- 采编优秀的医生心理学论文范例赏析(共2篇)
- 采编优秀的人体艺术论文范例欣赏(共4篇)
- 采编优秀的西方哲学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
- 采编优秀的希腊哲学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
- 采编优秀的艺术哲学论文范例欣赏(共4篇)
- 推荐优秀的普通教育本科论文范例鉴赏(共6篇)
- 采编优秀的新闻学毕业论文范例赏析(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