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足跟血采集方法比较
【关键词】 足跟血采集;新生儿;成功率
新生儿血量相对集中于躯干,足跟未梢血运不丰富[1]。采血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足跟的未梢血运。用左手食指与中指配合夹住小腿自腘窝沿小隐静脉向下推至踝关节夹紧,回集血液,并阻止血液回流,增加了足跟末梢的血运,提高了操作成功率,临床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9年1至6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540例随机分成2组,试验组260例,对照组278例,均为足月新生儿,出生72 h以后至20 d以内,吃奶足6次的新生儿,体重2 000~4 500 g,平均3 480 g。2组新生儿在年龄、体重、出生方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采血方法 新生儿母乳喂养后60~90 min[2],将新生儿置于采血室,室温22~24℃,使新生儿头高脚低侧卧位,暴露小腿。试验组:采血者左手食指与中指分开夹住新生儿左侧小腿,自腘窝处沿小隐静脉向下推至踝关节处夹紧,右手用酒精棉签消毒足跟外侧缘皮肤,待干后用5号半的一次性针头与皮肤呈约35°~40°斜刺进针,深度<3 mm,迅速沿90°方向拔针,同时左手大拇指沿足心向足对侧缘挤压,用力适度间歇放松,弃去第1滴血,再次流出呈大滴后用采血滤纸收集3个直径大于8 mm的血斑。对照组:采用轻采新生儿足跟内侧缘,用乙醇消毒后,取常用采血针垂直穿刺,在穿刺点较大范围挤压取血。
1.3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结果判断标准 扎1针,血滴形成快,一次采足3个血斑为成功,扎2针或3针以上采到3个血斑为失败。ⅰ级滤片,血斑直径≥0.8 cm,各自独立;ⅱ级滤片,0.6 cm≤血滴直径≤0.8 cm[3]。
2 结果
2组采血成功率与滤片质量比较。见表1。表1 2组采血成功率与滤片质量比较
3 讨论
新生儿足跟采血根据解剖学特点,大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内侧,经内踝前方上升,而小隐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外侧,经外踝后方上升[4]。所以足跟外侧较内侧血运丰富,并且此处皮肤较薄,平面较内侧大,易收集血滴,血滴形成大而迅速,缩短了挤压时间,减少了新生儿痛苦。用5号半一次性针头斜刺取血,深度易掌握,避免直刺过深损伤腱膜和骨膜,穿刺针直径大小合适,减少阻力,有利血液流通畅和压迫止血。综上所述,试验组的采血方法,方便、快捷、安全,血滴形成快,血流丰富,大大提高了一针成功率,避免了局部反复挤压而造成组织液挤出使血稀释,保证了血片质量,提高了化验结果的准确率,同时减轻了新生儿痛苦,增加了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了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 赵炳华主编.儿科护理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1997.128.
2 孙婷婷,毛仑,陶晨,等.新生儿哺乳后采集足跟血最佳时机的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3,38:92.
3 张少芹,周漪,王兼艳,等.新生儿筛查中有效采集足跟血方法分析.海军医学杂志,1999,20:147.
4 曹献延主编.手术解剖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04.
下一篇:老年性白内障手术期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