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血管通透性增高静脉输注方法
【关键词】 肝炎,慢性,重型;血管通透性;静脉输液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的一项重要措施,尤其对病情危重的患者,选择一种良好持续的输液途径尤为重要。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由于血浆渗透压降低、内毒素血症、血氧饱和度下降等原因易造成血管通透性增高,组织水肿,给临床输液带来困难,为防治血管渗漏,使输液过程顺利,保证临床用药的实施,我们对静脉输液方法进行了干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04年1月至2009年8月在衡水市第三人民医院及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其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制定的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180例,且无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血液性疾病者,其中男90例,女90例;年龄30~35岁,平均年龄(38±3)岁。检验肝功能、胆碱酯酶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按下列标准分为低危期、中危期和高危期各60例。见表1。
表1 临床分组标准
项目低危期组高危期组极限期组胆碱酯酶(u)>3 0001 500~3 000<1 500总胆红素(μmol/l)<100100~300>300凝血酶原活动度(%)30~4020~29<20
1.2 方法 低危期组30例采用头皮静脉针输液,方法为每日行静脉穿刺,维持输液时间正常为4 h以上,无渗漏,其余3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一般维持时间为4~7 d;高危期组有30例采用头皮静脉针输液,另3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极限期组有30例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另30例采用深静脉置管输液,一般维持时间大于半年。观察各输液方法的效果,即血管堵塞和渗漏情况,能维持静脉输液的时间。
1.3 判断标准 予头皮静脉针输液者,能维持输液2 h以上,无渗漏者,视为有效。维持输液时间不足2 h,发生渗漏者,视为无效。予静脉留置针输液者,维持输液时间>2 d,无渗漏,视为有效。2 d之内发生渗漏者视为无效。
1.4 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以四格表形式列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低危期组输液情况 低危期组30例应用头皮静脉针输液,其中有效25例。无效5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30例,其中有效28例,无效2例。二者输液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47,p>0.05)。
2.2 高危期组输液情况 高危期组30例应用头皮静脉针输液,其中有效10例,无效2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30例,其中有效28例。无效2例。二者输液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74,p<0.01)。
2.3 极限期组输液情况 极限期组30例应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其中有效10例,无效20例。应用深静脉置管输液30例,有效29例,无效1例(2 d后发生静脉炎,予以拔除)。二者输液效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92,p<0.01)。
3 讨论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因病情危重,进食差,临床输液量较多。但多数患者因存在低蛋白血症、内毒素血症及氧饱和度较低等因素,血管通透性增高[1,2],临床输液过程中易出现血管堵塞和渗漏,导致皮下组织水肿,这时常需要反复进行静脉穿刺,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也给临床用药带来不便。因此我们建议根据患者病情,渗透性增高的程度,将患者分为低危期、高危期、极限期三个不同层次,不同的患者选择不同的输液方式,及时采用静脉留置针或深静脉置管。
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于1958 年应用于临床,30年前在欧美国家普遍使用,作为头皮针的换代产品,相对于其他输液的方法,其优越性也得到广大医护人员的认可[3]。特别是在慢性重型肝炎高危期的患者,采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可减轻渗漏、适合于患者躁动、体位改变、快速输液、随时抢救的需要,临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输液护理的效率。
深静脉置管由于保留时间长、应用方便、输液种类广泛、导管弹性好,以及能在短时间内建立安全、迅速、可靠的血管通路[4],所以在临床输血、快速补液、快速补钾、胃肠外营养、中心静脉压监侧、危重患者抢救方面被广泛应用,尤其在慢性重型肝炎极危期患者保证了临床用药。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因血管通透性增高,易出现血管渗漏,护理输液时,应及时进行干预,对于低危期患者,可以应用头皮静脉针输液。对于高危期患者,最好采用静脉留置针。对于极限期患者,建议采用深静脉置管。
【参考文献】
1 赵希敏.一氧化氮与微血管通透性.国外医学脑血管病分册,1998,6:69.
2 丁建章,周正谋.高压氧对毛细血管壁通透性的影响.微循环技术杂志,1996,3:124125.
3 徐莹.浅静脉留置针在急诊急救中的应用进展.全科护理,2009,7:23312333.
4 刘萍.深静脉置管术的临床应用及护理特点.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70271.
下一篇:负压封闭引流术后17例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