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非语言沟通在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5-07-04 21:20
非语言沟通在呼吸道烧伤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

【关键词】  非语言沟通;烧伤,吸入性;气管切开术 

    沟通是信息从一个人传递到另一个人的过程,是指在社会环境下的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它包括所有的被人们用来给予和接收信息的符号和线索。正常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离不开语言链的作用,语言链一个以上环节障碍就会出现言语障碍, 中度呼吸道烧伤行气管切开术的患者意识清楚但言语沟通障碍,无法与医生、护士、家属交流,身心需求就得不到满足。非语言沟通[1]作为一种特殊的方式应用于这些患者,可得到情感、信息及医疗护理等方面的支持,更好地配合治疗与护理。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06年到2009年我科共收治30例大面积烧伤患者,烧伤面积30% ~80%,病人均有呼吸道烧伤。男26例,女4例,年龄18~57岁,表现为吸气性呼吸困难,氧饱和度(spo2)降低<0.9,喉内有明显的喘鸣音,鼻导管吸氧spo2不能达到0.9,紧急行气管切开,早期均选择7.0~8.0 mm一次性低压高容性气管套管(美国贝朗公司生产)。住院时间22~86 d。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后,调查评估其对非语言沟通的满意率。

1.2  非语言沟通方式

1.2.1  规范化手势语[2]共有7种。伸大拇指表示要大便,伸小指表示要小便,伸食指表示有痰,握空心拳(形如水杯)表示口渴,握实心拳(形如重锤)表示疼痛,用手拍床表示想交流,握笔写字式表示想写字。

1.2.2  图片卡:选用幼儿识字图片卡及自制的简易图片卡,主要为常见的水果、菜肴等图案和名称,便于患者识别。

1.2.3  写字板:让患者自己书写要求。

1.2.4  摇铃:表示想交流。

1.3  宣教:将上述非语言沟通方式的使用讲解列入患者卫生宣教内容,责任护士向患者一一示范讲解,并在术后使用中不断予以强化。

1.4  效果评价  在患者撤除人工气道后、可正常语言表达时,由专人发放、指导填写和收集调查问卷表,患者单选或多选上述非语言交流方式的使用情况及满意度。满意度标准:满意为患者能表达或反映意愿;基本满意为患者能表达或反映的意愿多于1/2;不满意为患者能表达或反映的意愿少于1/2。总体满意率为满意与基本满意之和。

2  结果

   
30例中,应用四种非语言沟通方式满意9例(30%)、基本满意19(63.3%)、不满意2例(6.7%)。总体满意率为93.3%。

3  讨论

   
非语言沟通即以人的体态、仪表为载体的无声信息传递、情感沟通,包括人际交流中的动作、眼神、表情、姿势等,是人内心感情的真实流露,非语言沟通可产生强烈的形象强化作用[3]。气管切开患者(失语患者)由于不能说话或听不懂别人说话,语言沟通有很大局限性;为了解患者的生理、心理状况,减轻其身心痛苦,帮助患者创造治病的最佳心态,非语言沟通对这些患者非常必要。

3.1  非语言沟通对失语患者的重要性  非语言沟通与语言沟通各有不同的特点,非语言沟通的信息是连续的,可以在较长时间内起作用;而语言沟通的信息是间断的、有声的,话说完声音消失,信息交流即告结束非语言沟通是一种近距离交流,可在同一时间刺激人的视觉、听觉、触觉,是在感官能及的情况下不断进行的,它除了能辅助有声语言的作用外,还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吸引力,又可跨越语言不通的障碍,因而有人认为此语言交流更富感染力[4]。失语患者(不包括脑瘫患儿、颅内损伤患者)由于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身体不适、生理需要、心理感受,或听不懂别人说话因此非语言沟通对失语患者特别重要。

3.2  非语言沟通对失语患者的情感支持  运用体态、仪表语言进行护患心理情感沟通。人在健康状态时,其内心情感丰富、活跃,情绪正常、稳定,表现出精神状态佳、精力充沛、有较强的适应力。然而,人在患病时,其内心情感随病情轻重而变化,对周围事物变得迟钝、冷漠、猜疑、容易激动、愤怒,在心理上渴望得到安尉、关怀、照顾和帮助。护士直接为这些患者服务,且与患者的接触最频繁,护士应以端庄的仪表、得体的举止,主动热情、面带微笑地对待患者,通过亲切、和蔼的态度,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情感交流,将自己高尚的职业情感传递给患者,让他们获得一种被尊重、被关怀的情感体验。尤其对于失语患者,非语言交流作为与之惟一的交流途径,护士在其面前表现出的镇定、果断、细致、耐心等非语言行为,无疑能使患者的情绪由焦虑、恐惧过渡到平静、稳定[5]。从而改变患者的心理状况,产生安全感和对护士的信任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有利于疾病的治疗、机体的康复[6]。

   
运用近距离的行为动作,进行护患心理情感沟通。在工作中,护士通过娴熟的穿刺技术;聚精会神地调节输液速度,并轻轻地将患者的手摆放好,或给患者掖被子;在护理操作和治疗时注意遮挡患者等,这些非语言的近距离行为动作,可将护士的情感、工作态度、技术水平等信息传递给患者,对患者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对于患儿,护士还可以通过拥抱和抚摸而产生良好的心理效果和治疗效果;对于高龄老人,护士在观察病情时通过与患者握握手、摸脉搏等,使其体验到护士对他的重视和关心,消除顾虑和不安,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细心观察,识别患者体语表达的信息。体语是以目光、表情和头、手等人体部分姿态、动作表达信息,失语患者的各种感受、愿望、需求需要通过体语来表达。此时,护士应做有心人,细心观察,善于识别判断,及时处理。如患者眉头紧锁、满脸愁容,则表示忧愁焦虑;而表情平静自然,则表示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因而,认真观察患者的体语,可判断其生理需求和心理活动,协助诊治及护理。

   
综上所述,在我们对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工作中熟识并正确运用非语言沟通,确实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方便,给患者带来了良好的心境,帮助病人战胜自我,战胜疾病。护士和患者接触最广泛,最频繁,最密切,护士良好的非语言沟通,可减少患者情绪变化,减轻心理负担,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参考文献】
  1 宋吉贞,隋海秀.非语言交流在使用呼吸机患者中的应用.哈尔滨医药,2005,25:67.

2 侯明君,叶江洪,顾晖.非语言交流在心脏术后建立人工气道患者中的应用研究.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2.

3 陈瑞英.非语言交流对失语患者的情感支持.解放军护理杂志,2003,20:97.

4 曹力燕,刘荣玉.非语言交流在外宾门诊急诊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杂志,1998,33:422.

5 陈宇,林明南,林 欣。非语言沟通在烧伤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解放军护理杂志,2000,17:38.

6 陈小青,胡翠洁.吸入性损伤病人行气管切开的护理和非语言交流.全科护理,2009,7:693.

上一篇: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治疗的护理配合

下一篇:碘伏尿管护理致会阴水肿的护理